简一花卉(哪里能找到国外经典名著的故事简介)

2024-04-09 01:10:34

茶花女

①小仲马小说《茶花女》

剧情介绍: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阿芒·杜瓦,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司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写的,他想骗阿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是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面对阿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把玛格丽特推倒,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离去。玛格丽特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出国了。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呼啸山庄

Wuthering Heights (1847)

1、名著

作者: [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Jane Bront? 1818 - 1848)

·内容提要·

英格兰山峦起伏的北部,有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主人恩萧一天从街头领回一个弃儿,收为养子,取名希斯克利夫,让他与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一起生活。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萌发了爱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恶他。老恩萧一死,辛德雷成了主人,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这种迫害的结果,加剧了他对辛德雷的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

一天,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秘密外出,认识了邻近的画眉田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这个貌似温文尔雅的富家子弟爱上了凯瑟琳的美貌,向她求婚。天真幼稚的凯瑟琳同意嫁给林顿,以便利用他家的财富,帮助希斯克利夫摆脱哥哥的迫害。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出嫁的消息,痛不欲生,愤然出走。

数年之后,一位英俊潇洒、神态威严的客人光临林顿家。原来是不知去向的希斯克利夫发了财,回到家乡。他这次回乡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向曾经迫害过他,夺走他心上人的人进行报复。

辛德雷是个生活放荡的纨袴子弟,日夜贪杯,出没赌场,把老恩萧留下的产业挥霍殆尽。当他看到希斯克利夫发财回来,竟请他留在山庄,把剩下的家产抵押给他,沦为他的奴仆。

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常客,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把他视作传奇式的英雄,随他私奔。他把她囚在呼啸山庄并折磨她,以发泄心头的怨愤。

凯瑟琳嫁给林顿以后,看清了丈夫伪善的面目,内心十分悔恨。希斯克利夫的衣锦荣归,更把她抛进悲愧交并的深渊。绝望中,她病倒了,不久就离开人世,留下一个怀孕仅7个月就出世的女婴——凯蒂。

伊莎贝拉趁凯瑟琳去世之际,逃出山庄,避居伦敦郊外,不久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林顿·希斯克利夫。辛德雷在凯瑟琳死后不到半年,倒毙在酩酊大醉之中,而他的幼儿哈里顿落入希斯克利夫的掌心。希斯克利夫要在孩子身上进一步实施报复,把他“培养”成一个野蛮的人,让他经受自己童年时的遭遇。12年后,伊莎贝拉病死他乡,希斯克利夫接回儿子。他酷肖他的舅舅,风度文雅,但自私自利,希斯克利夫非常厌恶他。

光阴荏苒,凯蒂已长得亭亭玉立。16岁生日那天,她无意中遇到并不认识的姑父希斯克利夫。当希斯克利夫知道眼前这个少女就是自己的心上人凯瑟琳和仇人林顿的女儿时,爱与恨又在他脑海里翻腾,交织成一幅新的复仇图案:让她与自己的儿子成婚,以便名正言顺地独占林顿家的产业。在林顿病危之际,希斯克利夫强迫凯蒂与他儿子草草成婚。几天后,林顿死去,希斯克利夫又成了画眉田庄的主人。小希斯克利夫婚后不久也悄然离开人世,让凯蒂浸沉在哀恸之中。

这时,哈里顿已经23岁了,长得与青年时代的希斯克利夫一模一样,尽管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缺乏人间的温暖,但敦厚忠实,风度翩翩。凯蒂对他产生了爱情。希斯克利夫本希望他们互相仇视,想不到他们居然相爱了。他决心拆散这对恋人。然而,当他再仔细观察他们时,昔日的凯瑟琳和他相爱时的情景浮现眼前。此时此刻,他心头的恨消退了,爱占了上风,他不忍心再报复。他要去寻找凯瑟琳。一个风雪之夜,他怀着一颗空虚的心和饱尝人间辛酸的怨愤,发出复仇后的狂笑,离开了尘世。

基督山伯爵

法老号大副堂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堂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哈姆雷特

丹麦国王哈姆雷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这一连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议论,有些大臣认为乔特鲁德轻率无情,居然嫁给了可憎卑下起克劳狄斯。甚至有人怀疑克劳狄斯是为了篡位娶嫂,卑鄙害死了已故的国王。

受刺激最深的还是王子小哈姆雷特。因为哈姆雷特总是把他已故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在哈姆雷特看来,这桩婚事是十分不正当的,用“**”两个字来形容是再恰当也不过了。悲痛和郁闷使年轻王子昔日惯有的快乐荡然无存,在他眼里,一切高洁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种草却在那里疯长。新王和王后想尽了办法叫他快活起来,但哈姆雷特总是穿着黑色的丧服来表示他的哀悼,甚至在新王举行结婚大礼的那一天,他仍旧身着丧服以示鄙视。

在无数天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是怎样死的。虽然克劳狄斯宣称国王是给一条蛇咬死的,但敏锐的哈姆雷特怀疑克劳狄斯就是那条蛇,而且,他猜测母亲乔特鲁德也有可能参予了谋杀。这些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雷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开始显露出轮廓。

有学问的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警卫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乌黑的胡子略带些银色,穿着一套大家都很熟悉的盔甲,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一到子夜他就来了,哨兵对他讲话,他好象作出要说话的样子,但这时鸡鸣天亮了,鬼魂就消失了。当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他认为鬼魂这样出现一定不会是无缘无故,说不定有什么冤屈的事要讲,尽管鬼魂一直没开口,但哈姆雷特认为父亲会对儿子说的。于是,王于决定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见到父王的鬼魂。

哈姆雷特焦急地等待黑夜的到来。天刚黑,他就和霍拉旭、马西勒斯等人登上了鬼魂经常出没的高台。月冷星稀,朔风刺骨,给鬼魂的出现更添了几分寒冷的前奏。正当他们谈着天气的时候,霍拉旭打断了池们的谈话。说鬼魂出现了。

哈姆雷特看见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起初他又惊奇又害怕,他还祈求天神保佑他们,因为他不知道鬼魂是善是恶,更不知道它带来的是祸是福。可是渐渐的他觉得父王的鬼魂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悲哀地望着他,好象很想跟他说话。哈姆雷特胆子就大了起来,走向前去,望着和父亲无甚两样的鬼魂,情不自禁地喊道:“国王,父亲!”恳求他说说为什么不好端端地安息在坟墓里,却要离开那里出现在月光底下的高台上?他请鬼魂告诉他怎样才能平息它不安的灵魂。于是,鬼魂就示意哈姆雷特跟它到人少僻静的地方去好一吐为快。霍拉旭他们竭力劝阻哈姆雷特不要跟鬼魂去,生怕鬼魂露出狞恶的面目吓坏了年轻的王子。但睿智的哈姆雷特早就盘算着揭开父王暴毙的秘密,怎肯放弃这样的机会?至于生命,他早就看得透了,而他的灵魂,既然也同样是永生的,鬼魂又怎能加害于它呢?所以年轻的王子突然觉得像狮子一样强悍,挣脱了霍拉旭们的阻碍,跟着鬼魂走了。

当四处无人的时候,鬼魂打破了沉默,说它正是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鬼魂说他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就是他的亲弟弟克劳狄斯,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当老国王照老习惯午后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歹毒的克劳狄斯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溜进花园,把毒草汁灌进国王的耳朵和眼睛里。那致命的毒汁像水银泻地一样流进了他全身的血管里,烧干了血液,并使皮肤到处长起硬壳似的疮。这样,卑鄙的弟弟夺去了他王兄的生命,篡夺了王位,霸占了王嫂。鬼魂请求哈姆雷特说,要是他确实崇拜和挚爱他父亲的话,那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鬼魂又喟叹说没想到恩爱多年的妻子居然如此寡廉鲜耻,轻易地就投入谋杀她丈夫的凶手的怀抱。但鬼魂又嘱咐哈姆雷特在复仇时千万不可伤害到他的母亲,让上帝去裁决她,让她不安的良心时时刺痛她自己就够了。 哈姆雷特含泪听完了鬼魂的控诉,答应鬼魂一切都按它的吩咐去办,鬼魂这才放心地消逝了。

哈姆雷特立誓要把他所记得的所有事情,包括他从书本及阅历里学到的东西统统忘掉,只剩下鬼魂告诉他的话和要他做的事来支配他的脑子和身体。这个秘密,哈姆雷特只谨慎地告诉了密友霍拉旭一个人。他吩咐马西勒斯等人对那晚上所看到的一切都要绝对地保守秘密。

在得知这个宫廷阴谋之前,精神的痛苦就使哈姆雷特的身体虚弱,精神颓唐,鬼魂揭开秘密又在他心灵上增加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哈姆雷特生怕这样下去会引起克劳狄斯的注意,认为哈姆雷特知道许多内情而要对付他,因此存起什么戒心来。于是王子就作出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决定:假装发疯。这样一来,克劳狄斯可能就不会认为他有什么图谋,也不会有什么猜忌了。而且,假装发疯不但可以巧妙地掩盖他内心中的真实的不安,也可以给他机会冷眼窥视克劳狄斯的一举一动。

自此,哈姆雷特在言语、服饰及各种行动上都装得疯癫怪诞。他装疯十分肖似,以至国王和王后都被他哄骗了过去。他们压根儿不知道鬼魂揭秘的事,所以认为哈姆雷特的发疯除悲悼他父亲的逝世外,一定还有爱情的折磨,而且,国王和王后还自作聪明地看出来王子爱上了哪一位姑娘。在所有的变故发生之前,哈姆雷特确实爱上了一个叫做奥菲利姬的美丽姑娘,她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曾经给她写过情书、送过礼物,有过许多热辣辣的爱情表白,正大光明地向这位纯洁美丽的少女求过爱,她也肯相信所有王子的海誓山盟都是真挚的。自从哈姆雷特定下装疯的计策,他就故意显出一副对可爱的姑娘非常冷酷无情的样子来。好心的奥菲利娅倒并没有怎样怪他,只是觉得王子的冷漠决非他的本意,而完完全全是因为他的疯病。她认为王子以前的高贵和睿智仿佛是一串美妙的铃铛能奏出非常动听的音乐,可是现在悲痛和忧郁损毁了他的心灵和理智,所以铃铛只能发出一片刺耳的怪响。

尽管哈姆雷特的复仇大事充斥了血腥味道,和求爱的罗曼蒂克很不相称,同时在他看来爱情这种悠闲的感情和他的责任也是格格不入的,可是他有时仍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可爱的奥菲利娅。有一次哈姆雷特突然觉自己的冷酷好没道理,就写了一封满篇狂热夸张词藻的信给奥菲利娅,什么可以怀疑星星不是一团火,怀疑太阳不会动,怀疑真理是谎言,可是永远不要怀疑他的爱情……等等。这狂躁的表现很符合他的疯癫的外表,但字里行间倒也不免稍稍露出一些儿柔情,好让这位好姑娘不能不承认哈姆雷特在心里是深深爱着她的。奥菲利娅把这封信拿给她的老父亲看了,于是国王和王后也清清楚楚地知道了什么才使聪明的王子发疯的。母后乔特鲁德倒真心希望哈姆雷特是为了奥菲利娅的美貌才发起疯来的,那么,姑娘的温柔是很可以叫哈姆雷特恢复到原样的。

可是哈姆雷特的心病是远非他母亲所能想象的。丹麦王子的脑海里旦旦夕夕想的都是他父亲的鬼魂,是为父亲复仇的神圣命令。每天每时的拖宕在他看来都是罪恶的,都会破坏命令的神圣。但那国王整天有卫兵保护,而且总是和乔特鲁德在一起,想要杀了国王不是那么容易的。另外,篡位者恰好是他母亲现在的丈夫,这使他分外痛心,要真动起手来就更犹豫不决了。天性温柔敦厚的哈姆雷特本来就认为把一个同类活活杀死,是讨厌而且可怕的。再加上他长时期的忧郁和颓唐也使他摇摆不定、无所适从,所以一直没能采取果断的行动。再说他听说魔鬼是摇身百变的,或许它变成了他父亲的样子来叫他去杀人也未可知,于是他决定不能单凭幻象或幽灵的指使去行事,一定要有真实的根据才行。

正当哈姆雷特心意闪烁不定的时候,宫里来了个戏班子,这便给了王子一个试探的机会。哈姆雷特以前就很喜欢看他们演的戏,特别是里头有个演员表演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的被杀和王后赫卡柏的悲痛这样一段悲剧的台词,常令哈姆雷特感动不已。哈姆雷特亲自去向戏班子表示欢迎,说是过去听了那段台词是多么地难以忘怀,并要求那个演员再表演一次。那个演员果然又活灵活现地演了一遍,演那个老国王如何被人残忍地谋害,城池和百姓如何遭灾,王后如何疯子般光着脚在宫里跑来跑去,本该戴王冠的头上蒙了一块破布,本该披着王袍的腰里却裹了一条毯子。这场戏演得非常逼真生动,不仅流出了眼泪,观看的人也都以为他们看到的是真的事情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哈姆雷特心里有些别扭,他想到那个演员仅仅说了一段编造的台词,居然便动起情来,为千年前的古人赫卡帕流下同情的泪,那么他哈姆雷特该有多么迟钝,因为他有真正该恸哭的原因——一个真正的国王,一个慈爱的父亲给谋杀了,——然而他居然如此无动于衷,好象他已经忘了要复仇似的。不过,这件事还是给了哈姆雷特一个启发,他想一出演得逼真的好戏对观众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奸诈的凶手往往会在观看表演时,由于场面和情节的相似,良心发现,居然会当场招供自己所犯的罪行。那么,克劳狄斯是否也会这样呢?于是,哈姆雷特决定叫这个戏班子在他叔叔面前表演鬼魂所说的谋杀场面,然后仔细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究竟是不是凶手。

照王子吩咐准备的一出戏是讲发生在维也纳的一件谋杀公爵的案件的。被害的公爵叫贡扎古,他的妻子叫白普蒂丝姐。说是公爵的近亲琉西安纳斯为了霸占贡扎古的家产,便在花园里毒死了公爵,并骗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国王和王后都应邀前来看戏。国王压根儿不知道他上了哈姆雷特的当,当他和大臣们坐下来看戏时,哈姆雷特便坐在他旁边,好仔细地察看他的神情。那出戏的开头便是贡扎古和白普蒂丝姐的谈话。那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是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如果哪一天她再嫁了,便会招致报应。还说是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哈姆雷特发现国王和王后听到这段话时脸色顿时就变了。而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哈姆雷特发现那个篡位的小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大喊点起火炬回宫,装作身体不舒服的样子,匆匆离开了剧场。现在哈姆雷特终于能断定鬼魂说的全是实话,绝非是他的什么幻象。在这个一直困扰着他的疑问霍然得到解决后,哈姆雷特感到很畅快。他对霍拉旭说,如今他的的确确知道他敬爱的父王是被克劳狄斯谋害了的。

正当哈姆雷特盘算着该如何去报仇时,王后却派人叫他去后宫谈话。乔特鲁德是奉克劳狄斯之命去叫哈姆雷特的,克劳狄斯让王后向哈姆雷特表示,他俩都很不高兴他刚才的举止。篡位的国王生怕出自母亲的天性乔特鲁德会偏袒儿子,可能会隐匿起一些他很想知道的话来,所以就吩咐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躲在王后内宫的帷幕后面。这个安排非常适合老波洛涅斯的心意,他在多年的勾心斗角的宫廷生活中平稳地混到了御前大臣的位置,深知用诡计来刺探内幕的诀窍。

当哈姆雷特来到后宫时,王后先是很温婉地责备了他的举止行为,说王子已经开罪于他的“父亲”了,当然,她指的是新国王克劳狄斯。哈姆雷特听到她把“父亲”这样一个听起来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呼用在一个卑污之徒身上时非常吃惊和生气,毫不客气地冲着乔特鲁德说:“母亲,我想是你大大地得罪了我的父亲。”王后胀红着脸说他在胡说。哈姆雷特反驳道:“既然你那样问法,我就应该这样回答。”王后恼怒地说:“你莫非忘了在和谁说话?”哈姆雷特一声冷笑,“我但愿能忘记,但我又不能忘记,你确确实实是王后,你丈夫的弟弟的妻子兼我的母亲。”王后勃然大怒:“你竟敢对我如此无礼。我只好去找那些会说话的人来了。”她的意思是要去找克劳狄斯或波洛涅斯。

哈姆雷特想,既然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单独跟王后在一起,总得想办法叫她意识到自己的堕落来,于是就抓住王后的手腕不让她走,按住她让她坐下来了。哈姆雷特的这种强横态度叫王后十分害怕,担心他由于疯狂会做出伤害她的事来,于是就大声嚷了起来。而此时躲在帷幕后面的波洛涅斯惊恐万状地大喊道:“救命啊!快来人救王后啊!”哈姆雷特以为是国王藏在那里,心想机会来了,于是拔出佩剑向幕布后刺去。喊叫声嘎然而止,哈姆雷特以为国王克劳狄斯一定死了。当他把尸体拖出来一看却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瞧瞧!”王后大声嚷着,“你干了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

“是的,母亲,确实很残忍,”哈姆雷特回答说,“但不比杀了一个国王又嫁了他弟弟的行为更残忍!”

哈姆雷特想打开天窗说亮话,所以就坦白地说了出来。他认为对于父母的过错,作儿女的应尽量宽容,但这种过错如严重到一定地步,那么连儿子也是可以严厉地责备母亲的。他责备王后不该水性杨花很快就忘记先王,投入凶手的怀抱;不该轻易就忘记对先王的誓言。如果这样的话,那足以让人怀疑女人的一切誓言,一切所谓的美德也会变得虚伪,婚约还比不上赌徒的诺言,宗教也只是玩笑的空话。悲愤的王子指出王后的行为上愧于天下愧于地。为了让颤抖的王后更好地悔悟,哈姆雷特拿出两幅肖像,一幅是先王,王后的第一个丈夫,一幅是新王,王后的第二个丈夫。哈姆雷特说:“瞧,我的父王,他的额头有多么慈祥,气概有多么非凡!他的卷发像太阳神,前额像天神,眼睛像战神,他的姿势像刚降落在吻着苍天的山峰上的传信神。你再来看这一个,多像是害虫和霉菌,因为他居然戕残了他强健的兄长。”

正当哈姆雷特正在问王后乔特鲁德她怎么还能跟那个谋害了先王、窃取王位的凶手继续生活下去时,他父亲的鬼魂出现了,只有哈姆雷特一个人能够看到,无论哈姆雷特怎么指出鬼魂所站的地方,王后都不能看见,她很害怕地看着哈姆雷特对着空中说话,以为哈姆雷特仍旧在发疯。哈姆雷特问鬼魂来干什么,鬼魂说他是来提醒哈姆雷特不要忘记替他报仇的诺言的。鬼魂又说,要去和他母亲说话,不然她会因为悲伤和恐惧而死掉的。鬼魂走后,哈姆雷特恳求王后不要以为他疯了而把鬼魂引到人间,真正使鬼魂出现的原因恰恰是她自己的罪过。他恳求王后对上帝承认过去的罪孽,离开国王。要是王后以真正的母亲的样子来对待他,那他也会以真正的儿子的态度来祈求上苍保佑她。王后终于感动了,答应照他说的去做。

和王后的谈话结束后,哈姆雷特的心情平静了一些。他看到不幸被他莽撞地杀死的老波洛涅斯的尸体时,王子伤心地哭了,因为这是他心爱的姑娘奥菲利娅的父亲啊!

波洛涅斯的死给了克劳狄斯对付哈姆雷特的借口。按照国王的本意是要把他视为隐患的哈姆雷特杀死,但又怕拥戴哈姆雷特的百姓不答应,况且也怕毕竟是爱儿子的王后的阻挠,所以,波洛涅斯的身亡使国王可以借口把王子驱逐出境。狡诈的克劳狄斯要哈姆雷特由两个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国去,以避免所谓的处分。当时的英国是向北欧强国丹麦纳贡的属国,所以克劳狄斯给英国朝廷写了封信,编造了一些理由,要他们把哈姆雷特处死。聪明的哈姆雷特怀疑这里面肯定有名堂,于是在夜里偷偷从那两个大臣处拿到那封信,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擦掉,而换上那两个大臣的名字。不久,座船受到海盗的袭击,哈姆雷特勇敢地拿着剑杀上了敌人的船,不料他自己的座船却怯懦地溜之大吉了。那两个大臣把他丢下,带着改过的信件急急忙忙跑到英国去接受应得的惩罚了。

海盗俘虏了王子以后,倒对这个高贵的敌人十分客气,不久就把他放了,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们说些好话。当哈姆雷特返回王城后,见到的却是一片悲惨的景象,那便是哈姆雷特曾经挚爱过的美丽姑娘奥菲利娅的葬礼。自从可怜的老波洛涅斯死了过后,这个未知世事的年轻姑娘受了很大刺激,神经也变得不正常起来,因为她没想到可怜的老父亲居然惨死在她所爱恋的王子手里。她到处疯疯癫癫地跑来跑去,把一束束鲜花撒给宫里的女人们,说是在给她父亲举行葬礼;又时常唱一些爱情和死亡的歌儿,仿佛以前发生的事情全都给忘记了。她喜欢痴痴地坐在一条小河边,那条小河的边上斜斜地长着柳树,叶子倒映在水面上。有一天,她趁人不备又偷偷溜了出来,来到小河旁,用雏菊、荨麻、野花和杂草编结了一只小小的花圈,然后爬上一棵柳树,想把花圈挂到伸向河中的柳条上,可是树枝一下折断了;美丽纯洁的奥菲利娅便带着她编的花圈掉进了水里。开始她还靠柔软的衣衫托着在水里浮了一阵,还断断续续哼唱几句不知是什么的曲儿,仿佛一点儿也没在意自己遭受的灭顶之灾,或者仿佛她本来就是生活在水里的精灵一样。可是没多久,她的衣服就给河水浸泡得沉重了起来,她还没来得及唱完那支婉转的歌儿,就沉入水里,一缕芳魂悠悠地上了天堂。

当哈姆雷特回到王城时,奥菲利娅的哥哥、从法国回来的雷欧提斯正在为不幸的夭亡的美丽姑娘举行葬礼,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和所有重要的朝臣都到了。一开始哈姆雷特不知道他们在举行什么丧葬仪式,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想去惊动大家。他看见他们按照处女葬礼的规矩,在奥菲利娅坟上洒满了芬芳的鲜花。花是由王后乔特鲁德亲自撒的,她边撒边说道:“唉,鲜花本应是撒在美丽的姑娘

《鸳鸯传》,又名《西厢记》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回顾——觑末——下,请注意这一舞台提示,它异常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通过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在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便删掉莺莺这一动作,改为让她主动提出:“红娘,我看母亲去。”还加上评注云:“写双文见客即走入者,此千金闺女自然之常理。”金圣叹的做法,不管是否恰当,却充分说明了他认识到这一动作的关键性作用。

莺莺遇见张生以后,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张生故意撞出来瞧她,她“陪着笑脸儿相迎”,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王实甫写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总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这样的思想,既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里的莺莺,也不同于元杂剧中许许多多追求夫荣妻贵的闺秀,她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然,“厌的早扢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着他下将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她以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连红娘也昏头转向。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哑然失笑。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张 生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也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的张生。他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他是一个“志诚种”。志诚,是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

当然,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他出场时唱的一曲〔油葫芦〕,描述“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的黄河景色,充分表现出文采风流和豪逸气度。不过,王实甫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表明一旦坠入了情网,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风魔汉”。他痴的可爱,也迂得可爱。

王实甫写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猛然惊呼:“我死也!”这三个字,活画出他魂飞魄散的情态。跟着他在道场上迎着红娘,自报家门: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 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红娘反问:“谁问你来?”张生竟不答腔,单刀直入地又问:“敢问**常出来么?”这一段精彩的对话脍炙人口,把张生在爱情的驱动下痴迷冒失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赖婚”一场,作者写张生起初以为鸿鹄将至,他一早起来,精心打扮,“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一心等待崔家来请,憨态可掬。谁知道,老夫人忽然变卦,他始而目瞪口呆,继而气急败坏,还直挺挺的跪在红娘面前哭丧着脸,声称要上吊自尽。这手足无措的表现,委实令人喷饭。等到张生缓过气来,剧本写他向老夫人发问: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跟前,敢一言以尽意,不知可否?前者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偕,小生即当退。

张生一开口便说“告退”,还问老夫人能否让他说话。未等老夫人回应,他就哗啦哗啦说了一通,其实,老夫人回应“可”,他固然要说;回应“不可”,他也是要说。他的陈辞,东一锤,西一棒,说得语无伦次,却又入情入理。金圣叹说:张生“盖满肚怨毒,撑喉柱颈而起,满口谤仙。触齿破唇而出”。在这场戏里,王实甫鲜明地展现出张生从焦急高兴到失望负气的情景,而无论写张生或是楞头楞脑,或是酸不溜秋,或是急得像热锅中的蚂蚁,都表明他对爱情的执著。爱情的力量,使这才子傻头傻脑,顾不上言谈举止。

张生跳墙,是王实甫刻划这一性格最为精彩的关目。那天晚上,张生应莺莺诗简之约,到了后花园。他知道**已在隔墙,于是樊垣一跳,一把搂着莺莺。莺莺吓了一大跳,她没有想到张生会跳将过来,而且“角门儿”还开着,她惊呼:“是谁?”这一下,约会便砸了锅。

关于张生跳墙的行为,《会真记》的写法是:“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枝可逾。既望之夕,张生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果半开矣。”《西厢记诸宫调》的处理是:张生跳过墙后,才喊红娘:“快疾忙报与你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他们是在房里相会的。王实甫改变了元稹和董解元的写法,把崔、张会面的地点,改在后花园里,园里有墙,墙上有“角门儿”,两边可通,莺莺就在墙的一边“烧夜香”。在这里,王实甫将规定情景略略改变,不仅使这关目增加了新的情趣,而且在刻划张生性格方面有画龙点晴的作用。

张生接到请柬,是红娘受了莺莺的气,拒绝再为他俩效劳的时候,是张生感到爱情已经无望的时候。可是,当他打开诗简一看,原来是**约他幽会。他大喜过望,红娘问他:“怎见得着你来?你解我听咱。”他解释:“‘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据此,他便跳墙赴约了。

莺莺约会张生,却没有让他跳过墙来,是张生把诗理解错了。他对诗的第一句没有解错,至于第二句“迎风户半开”的户,他知道指的是花园的“角门儿”,问题出在对第三、四句的解释,“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解作叫他跳墙,何况角门儿半开着,何必要跳过墙去!张生凭空脑海中生出“跳”字,这真是可笑的疏忽。本来,张生是个才子,当不至于不会解释,他之所以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因在绝望之馀,突然受宠若惊,欣喜之情冲昏头脑,使他连诗也解错了。

为了强调张生解错了诗这一个很能表现性格的关目,王实甫在剧本中反复地铺垫、衬托,像当红娘问张生对诗简的解法有没有把握时,他回答:“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晚上,红娘在打开“角儿门”时碰见张生,再一次问他:“真个着你来哩?”张生依然很自信:“小生是猜诗谜的社家。”后来莺莺翻脸,红娘就在旁边嘲笑张生:“猜诗谜的社家,拍了‘迎风户半开。’”在“闹简”和“赖简”,“猜诗谜的社家”猜错了诗这一个环节。由于张生解错了诗,引发一场误会性的冲突,大大加强了全剧的喜剧性色彩。王实甫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示无遗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