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楔地(绿化的原则是什么)

2024-04-12 23:33:22

生态原则。要以生态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蓄水防洪、城市节能等方面功能的发挥,把园林绿化生态功能作?为审查评定的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通过园林绿化建设,创造城市的第二自然,促进城市的新陈代谢,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加强园林绿地网络连接、城郊融合发展,形成多维空间的生态网络系统。同时,应加强城市控制区域中水源保护区、城市组团分割带、基础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保护区、河流、山丘、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绿地的保护或进行定向生态保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原则。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要建立在依靠科技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注重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研究,引导和建议?确定不同城市的植物材料,并推广生产应用,积极建设城市相应的植物苗圃基础,促进不同城市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迅速建立食物链、食物网关系,创造独特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景观。不仅在选种育苗、栽培管护方面需要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方面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绿化工程设计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建设一批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于一体的绿化精品工程。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建立起稳定的、多元化、市场化的筹资机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的需要。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同步建设。

规划建设与养护管理并重原则。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以规划为先导,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适度超前确定规划指标,明确划定“绿线”范?围。合理配置公共绿地,促进城市绿化形成点、线、面、环、楔相衔接,城郊一体的绿地系统,提高城市扩绿的建设规模;树立创优意识、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和档次,多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精品,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品位。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也要养护管理好。要严格实行“绿线”管制制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绿、毁绿和任意改变绿地性质事件;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秩序,依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监理实施招投标管理,确保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质量,真正做到“建养并举、养管并重”。

一 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主要有地形、水体、绿色植物及其它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第二类是人工要素,主要指城市的设施和建筑物;第三类是社会要素,指影响城市景观的一种无形的因素,包括人对景观的感知体现和人对景观环境的改造等。本文研究的城市绿色景观主要指第一类自然要素和第二类人工要素中的绿色开敞空间,如公园、广场、滨水区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即指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以绿色开敞空间为主的人工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生态系统。在当今城市环境恶化和城市特色贫乏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绿色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和构筑,来体现城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 城市绿色景观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1 我国古代的“风水”学说

这里暂不讨论“风水”学说的科学和迷信,只用来说明古代城市选地和建筑空间营造方面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巧妙结合。典型的城市风水格局是城市背靠山,前临水,两侧是又有山脉环绕(青龙、白虎)的相对封闭而又完整的空间环境,其实质是强调城市选址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融合,它所形成的绿色景观系统是完整而连续的系统。

2 西方城市十九世纪末的公园运动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ims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 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Park 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3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对城市绿色景观设计的影响。

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的花园城市模型是:直径不超过2km,城市中心是由公共建筑环抱的中央花园,外围是宽阔的林荫大道(内设学校、教堂),加上放射状的林间小径,整个城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人们可以步行到外围的绿化带和农田,花园城市就是一个完善的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在花园城市理论影响下, 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了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是针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向外疏散问题而提出的,他在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一改城市的集中布局而使其变为既分散又联系的有机体,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

花园城市理论和有机疏散理论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新城的建设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1年莫斯科总体规划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城市用地外围环绕10-15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构成了城市良好的绿色景观和生态系统。

4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理论

美国的麦克哈格在1971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该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即叠加技术 (“千层饼”模式)。这种规划以景观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改变和土地利用方式适用于生态方式,这一千层饼的最顶层便是人类及其居住所,即我们的城市。

5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景观生态学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空间的相互关系,把“斑块椑鹊坛基质”(Patch-corridor-mattix)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及景观规划中特别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体地讲,在城市和郊区景观中要维护自然残遗斑块的联系,如残遗山林斑块、水体等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维持城内残遗斑块与作为城市景观背景的自然山地或水系之间的联系。这些空间的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波士顿公园体系中的绿带和莫斯科外围的森林公园带。维护自然与景观格局连续性是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有效方法。城市中的绿色景观可以视为散落在城市中的自然斑块,只有通过建立廊道使其连续并与城市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绿色景观系统,实现人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就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连续性的方法对中山市的绿色景观格局进行了完善。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