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引黄入冀绿化工程(六调黄河水盐碱地变身“金河滩”了吗)

2024-04-05 22:59:04

7年6调黄河水,黄河水调来了,盐碱化不复存在了,生态恢复,居民增多,农民收入稳增长,成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有名的“金河滩”。

“五年前,这片盐碱地草都不长,现在就连南方人也专门跑来种水稻。”山东省东营市刁口河种粮大户杨士健自豪地说。

放眼望去,此时刁口河东岸的水稻田绵延不绝,千里沃野。难以置信,这里曾经荒芜一片……

刁口河,黄河1964-1976年的入海流路。1976年后,黄河改道,刁口河遭受海水侵袭,土地大面积盐碱化、植被迅速退化。

“黄河改道后,这里逐渐变成了盐碱地的天下,能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只能靠天吃饭。”提起往日情景,杨士健感慨道:“往下打2米就能出水,可那都是海水啊,根本没法种庄稼啊!大片土地荒废,三十四块钱一亩都没人要。”

1980年以来,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这一地区用水量激增,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河几乎年年断流。1999年,经国务院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开始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黄河水资源总量有限,沿河地区水量分布不均。调水,意味着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蛋糕”不大,难度不小。

“黄河人讲担当,讲协调,讲兼顾,既要防洪抗旱,又要支撑经济发展。”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银山介绍,黄委水调局加强组织协调,科学研判优化配置水资源,把调度方案精细到月、旬,实现了调水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将有限的水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4年以来,黄河再次进入枯水期,来水连年比多年均值偏少1/3。为满足枯水期调度要求,黄委抓住问题所在,坚持问题导向,将水确确实实的用在了“刀刃”上:

于汛期实时调度刘家峡、海勃湾和万家寨等骨干水库,精准调控河道流量;

凌汛期采用小流量封河措施,努力增加水库蓄水量;

2016年主汛期,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精细调度骨干水利工程,适度承担风险,有效拦蓄洪水;

2017年春灌用水高峰期、旱情发展较快的情况下,立即启动枯水调度模式等,全力保障沿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同时保障了河口地区的生态用水,保证了下游河道两侧湿地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的良性维持。

检查组蹲点监督、巡回检查、突击抽查违规取水,全力确保水调指令严格执行。

据了解,自1999年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干流连续18年未断流,灌溉面积增至1.26亿亩,为1.2亿人提供了水源保障。刁口河,作为黄河生态改善的一个缩影,2010年起先后6次调水,累计补水量达15963.6万立方米,盐碱地摇身一变成“金河滩”。

18年来,山东境内多次实施引黄济津、引黄入冀补淀、引黄济青,保障了山东、河北、天津的生活生产用水,解决了“用水荒”。在此基础上,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紫雁白鸥青草色,长堤沧海白云间”的景致重现黄河口。

“现在都不喝自来水了,直接来接泉水。我每天都来接上三四桶,熬粥、泡茶。”山东河务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秒清指着正在路边排队接水的市民说。

济南全城遍布天然涌泉770多处。路旁的人行道上,隔几米就有一个荷叶状的石台,轻轻一按,泉水就缓缓流出,可以直接饮用,这就是泉城济南的一大特色--泉水直饮点。

20世纪70年代,济南泉水相继停喷,泉城竟闹起了“水荒”?“要保泉,就得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变泉城供水结构,就得引黄保泉。”陈秒清说。

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建成,引黄河水蓄水,连通城区供水网。

现在,90%左右的济南人吃上了黄河水,黄台发电厂、济南炼油厂等企业用上了黄河水。由于黄河水代替了地下水,济南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供水比例也从7:3变成了3:7。泉水保住了,“泉城”重新焕发生机,清澈的泉水遍布济南市区,接泉水、直饮泉水成为济南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胶东四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青岛市居民饮用水一度需定量供给,许多工厂因缺水限产甚至停产。2012年以来,引黄济青工程科学调度,持续向胶东四市输水,为胶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位山引黄闸,担负着聊城540多万亩的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供水任务,同时也是引黄济津、引黄入冀的渠首闸。位山闸先后11次调水,使得河北省工农业生产普遍受益,多次解了天津市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黄河水资源为天津城市发展、滨海新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受自然气候、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历史上曾多次干淀。流域内降水量偏小、上游拦水、蒸发渗漏量大,都是白洋淀干淀的主要原因。

每逢干淀,“车都能在淀底走,鱼也没了,荷花芦苇叶没了,更别提游客了”。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黄河渠村新、老引黄闸取水,途径河南、河北,最终调入白洋淀。水清村美、苇绿荷红、鱼跃鸟翔,有了黄河水的支援,白洋淀的未来可期,雄安新区的建设无供水之忧。

满足流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仅仅是黄河调水的基础目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才是黄河调水这支利矢想要击中的靶心。

黄河入海口,岸边钓鱼的人三三两两。当地居民张武远介绍说,这些都是专门开车来钓鱼的,本地人为主,也有外地的游客。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鱼多了,来钓鱼的人也多了。就昨天,一对退休的老两口,一天钓了180斤。

极目远眺,茫茫水面上,捕鱼的渔船随处可见,日下正是捕鱼、螃蟹的时节,渔民们正在辛勤劳作。据张武远说,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鱼、螃蟹的产量都很高,渔民的收入想当可观,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黄河调水,使入海口淡水资源不再匮乏,降低了近海海水盐度,补充了丰富的营养资源,鱼类重新找回了适宜繁衍的“温床”。据统计,2016-2017年度4-6月份利津入海水量为29.3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同期多出了18.3亿立方米,较好地保障了河口鱼类产卵场鱼类产卵育幼洄游高峰期时的生态用水。

不远处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和最年轻的湿地。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在此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

如今的自然保护区,芦苇遍野,柽柳满目,鸥鸟翔集,一派生机勃勃、蓬勃昂扬的生动景象。然而,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海水倒灌、地面龟裂、寸草不生。黄河调水调沙,为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蓄水的方式,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以淡水冲碱压盐,降低土壤含盐量,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依然是黄河调水,使得这片保护区换了新颜。

“原来在日本繁衍的东方白鹳,现在都来咱们这繁殖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处处长朱书玉介绍道:“对比黄河调水调沙前后变化,2000年有鸟类28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二级41种。现在鸟类36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51种,数量300-400万只。2010年、2016年,我们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和‘中国黑嘴鸥之乡’。现在,这里的东方白鹳已经由迁徙鸟变成了繁殖鸟,黑嘴鸥的数量占全世界的一半。”

如今,这块“中国最美湿地”,每年吸引众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大大带动了东营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据估算,黄河三角洲仅生态价值就能达到176亿元。

黄河调水,利国利民,真正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丰收”。

刘玉忠1 兰自亭2 宋丽红1

(1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新乡,453002;2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7)

摘要 濮阳市是河南省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文章指出了目前濮阳市浅层地下水开发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笔者从水资源、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立节水型社会、实施节水战略、引黄(河)补源、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供需矛盾、加强监测预报,实现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下水开发 地质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防治对策 濮阳市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规划区面积710km2(含濮阳县和油田区部分地区),是新兴的以石油、化工工业为基础的地区性中心城市。自1983年建市以来,随着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原油田的开发,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1 地下水的开发现状

濮阳市建市以来,兴建了大批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初步形成了地下水资源工程体系,这些工程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及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统计,全市共有机井约13000眼,多年平均开采地下水19302×104m3。据调查,浅层地下水的开采主要为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

2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2.1 地下水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旱年份的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濮阳市地下水开采加剧,超采严重。由于大量、无序的开采地下水,使其流场特征、动态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图1),形成了以濮阳市农机公司一带为中心的水位降落漏斗。据统计,2002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为26.04m,漏斗面积183.33km2,较1996年水位下降4.94m,漏斗面积扩大58.33km2,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62m/a。

图1 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图

根据对濮阳市地下水动态8年的监测表明:由于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日趋枯竭,若不加以限制继续发展下去,势必引起地下水位进一步持续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2.2 地面沉降

地下水的连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使地层的岩石力学平衡被破坏,土层孔隙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大,松散土体压缩,导致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根据监测,沉降中心位于黄河路与京开大道交汇处附近,中心区累积沉降量达到41~57mm,其差值也累积到16mm。在沉降中心位置基本未变的情况下,沉降区域不断扩大,并仍有继续扩大之势。不均匀性沉降的增大,意味着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也在增大,对地面建筑和地下管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2.3 地下水资源衰减,含水层疏干

据地质资料,市区浅层地下水第一含水层(Q4)底板埋深24~30m。在市区,第一含水层将被疏干。目前金堤河以北30m以浅机井80%已出现出水效率下降、吊泵,20%干涸,部分开采井因吊泵而更换了新泵,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已达19302×104m3/a,开采模数27.2×104m3/(a·km2),市区开采强度已达50.8×104m3/(a·km2)。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必将导致地下水资源匮乏,并带来其他更加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2.4 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岩体或土体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1997年7~8月间,由于天气连续干旱,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在濮阳县胡状乡大柳树—冯寨—中郭集一带及文留乡等地相继出现地面裂缝,裂缝共3条,总长约2570m,最宽处5cm,可测深度1.75m,影响范围约6km2,所经之处,房、墙开裂,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但随着地下水位回升,裂缝发展得到控制。2000年7月再次实地调查时,发现裂缝已不再发展。此时,由于雨量充沛,地下水位已大幅回升,说明严重超采地下水是导致发生地裂缝的主要原因。

3 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中,人为因素是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根本因素。

3.1 自然因素

在地层上,研究区内沉积了厚层的粉土及粉质粘土,平均厚度29.5~52m;而粘性土层的压缩性要比砂性土层高,孔隙率也比较高,易被压缩。因此,厚层粉土及粉质粘土的存在是地面沉降发生的前提。进入80年代以来,降水的减少和干旱年份的增多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之一。

3.2 人为因素

目前,濮阳市规划区地下水开采主要以浅层为目的层,深层开采量很少,约占20%左右,随着濮阳市经济发展和中原油田的开发,开采方式也由分散开采转为集中开采,目前开采模数达27.2×104m3/(a·km2),市区更达50.8×104m3/(a·km2),形成以市农机公司为中心的降落漏斗,并呈逐年扩大之势。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发展的同时,地面沉降也在发展,在考虑地面沉降有滞后的情况下,将浅层地下水1996年5月与2000年5月的降幅等值线和地面沉降1997~2001年的降幅累积等值线(见图2)相比较可知,降落漏斗范围与地面沉降范围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在地下水位降幅较大的地段,地面沉降降幅也较大,而且在部分地段地面沉降降幅累积等值线与地下水位降幅等值线近于平行,而在规划区西南角地下水位变化不大的“中华第一龙”地面蓄水池附近基本未发生地面沉降,这说明:①规划区地下水位是否大幅下降对地面沉降的发生有重大影响;②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可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

图2 规划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幅与地面沉降相关分析图

据此认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并使之长期存在是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科学控制地下水开采是今后治理环境地质问题的根本所在。

4 可持续发展与防治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人不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

由于地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变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濮阳市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与节流并重,实现新世纪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正确处理地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人民群众关心、监督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又促进保护,是可持续思想的具体体现,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促进经济与地质环境的持续发展。

4.2 建立节水型社会,节约水资源

在可预见的将来,濮阳市的缺水局面将会继续存在,因此必须将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大,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如:渠道衬砌可节水30%,喷灌节水30%,滴灌技术可节水50%左右。油田区及城市工业用水应选择新水源为宜。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加大中水的二次利用,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供需矛盾,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努力实现地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3 人工回灌——引黄补源

人工回灌是治理降落漏斗的有效手段,且方法简单,技术可行,并能起到蓄水储能的综合效果。濮阳市南临黄河,濮清南干渠、南小堤输水总干渠贯穿南北,特别是濮清南干渠横穿漏斗和沉降中心区,具有优越的引黄回灌条件。但要实施也有一定难度,一是人工回灌工程较大,并且回灌与控制开采要同时并举,需要政府行为干预与协调;二是为防止地下水不受污染,回灌水源的水质应不低于当地地下水质现状。目前,应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选择水文地质适宜地段,建立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场,进行科学试验,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

4.4 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

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调整、优化监测结构,改进监测手段,加快监测信息网建设,加强监测预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闫鸿庆等.河南省濮阳市地质环境监测报告(1996~2003)[内部资料].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97~2004.

[2]吴继臣等.河南省濮阳市规划区地面沉降勘查报告[内部资料].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02.

[3]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