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二手车(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怎么样)

2024-05-08 05:48:00

新兴县

概况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东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高要、高明、鹤山、开平、恩平等市,西北与云安县接壤,西南与阳春市交界,全县总面积1502.7平方公里,辖14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县城驻新城镇。2002年,全县总人口44.6万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

新兴县在秦朝时属象郡。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将临允县分为新兴、单牒两县,属新宁郡。此后,自南朝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约590年间,先后曾称新城县、新洲县、新春县。解放后先后属粤中行署、江门行署、肇庆行署、肇庆市。1994年划归云浮市。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新兴县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是西江流域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2002年被评为“全国果品加工之乡”。已探明的矿种有30多种,主要有钨、锡、钼、铜、铅、锌、花岗岩、钾长石、高岭土、独居石、铀等。

新兴县是著名的佛教禅师六祖惠能的故乡,是六祖诞生和圆寂之所,“中国禅宗的生源地”。著名旅游景点龙山温泉、六祖手植千年古荔、佛教圣地国恩寺等扬名海内外。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博大精深的禅文化,使新兴的旅游业形成融旅游、朝圣、度假、保健、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独特的旅游文化。

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2002年,新兴县工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8%。不锈钢制品、林产化工、服装、凉果加工、皮具、制伞等六大支柱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其中不锈钢制品总产量50897吨,增长18.72%,总产值达30亿元;林产化工行业发展迅猛,总产值8631.4万元,增长38%;凉果加工行业发展到260多家,总产值10亿元。全县科技投入增加,仅工业企业用于科技的投入就达7800万元,年增产值3.3亿元,税利4350万元,创汇2920万美元。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年产值33亿元。

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强 2002年,新兴县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44万公顷,总产量15.55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2万公顷,总产量2.91万吨,增长9.42%;蔬菜种植面积1.13万公顷,总产量2.91万吨,增长4.55%;花卉种植有新发展,总面积242公顷。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县肉鸡饲养量8149.6万只,增长11.18%;生猪饲养量82万头,上市量51.7万头,分别增长7.21%和7.75%;水产品产量1.74万吨,增长6.75%。至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6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5家。温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挂钩农户6万多户,农民12万多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3多。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5.2%。藏佛坑、三宝寺、竹苑庵等旅游景点进行了修葺扩建,龙山景区总体规划扩充完善,首期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明镜广场”已破土动工。全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2002年,新兴县按省的要求对行政辖区进行了撤并调整,原新城镇与洞口镇于12月合并组成新的新城镇,全县由15个镇改为14个镇。全县又有1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健康保险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推开,实行了药物器械的统一招标,强化了医药监督机制。精简了教育管理机构,撤销了镇教办,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中小学校收费实行“一费制”,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农电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提高了供电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县农民电价减负达56.8万元。做好机构调整和设置工作,把原十二大系统党委缩减调整为十大系统党委。

启动民资经营城市效果显著 通过启动民资,完成了县城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的前期工作,形成了以新兴江为中轴,围绕“一河两岸”建设县城中心的布局。花园式住宅小区翔顺花园和恒晖苑二期工程相继开发,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凌丰、华实松香、凤凰凉果加工等一批由民资经营投资过亿元的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花园式城市人居环境、工业园区已成雏形,县城面积已扩展到19平方公里。

很出名的龙山温泉

还有六祖慧能的故乡 龙山国恩寺

以下是一段介绍: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现为六祖镇)的龙山山麓,此地距旅游名城肇庆市约70公里,距南方大都市广州约170公里。国恩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名刹,背靠青山,面向卢溪原野,这里林木葱茏,远山环抱,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明代诗僧心如大师有联赞曰:

百城烟水无双地

六代风幡自一天

此联刻于寺的正门,短短的14个字,赞美了秀丽无比的本地风光,颂扬了六祖惠能的卓越业绩,衬托出至高无上的佛法意境。

国恩寺所在的龙山,据《肇庆府志.舆地》载,称作“袈裟岭”,岭上有三高峰,人们叫“三宝顶”,有一条山脉从“宝顶峰”蜿蜒而下,状若游龙,国恩寺就建在“龙首”,海拔164米,故又名“龙山寺”。龙山,山不高而钟灵毓秀;山下有卢溪小河,水不深而清澈明净。山水美景围绕着国恩寺,有诗赞曰:

龙山烟水伴朝霞,岭南圣域第一家。

卖柴樵夫此地生,南宗顿教扬天下。

明朝宏治七年新兴县知事蒙惠也特爱游龙山,现录其《游龙山》一诗:

闻道龙山景最幽,白云深锁岭东头。

峰峦入日无穷趣,花鸟迎人属壮游。

事到忘机还自我,兴来今日为谁秋?

残碑古寺贪看久,归思何妨月满楼。

国恩寺非一般寺庙可比,它是禅宗的创始人、中国佛教南禅宗始祖、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惠能的故居,也是他晚年弘法的道场和圆寂之地,而且还是编辑《六祖法宝坛经》的处所,再加上其寺名是唐朝皇帝中宗所赐,因此,国恩寺蜚声海内外,不仅与惠能剃发出家的道场广州法性寺(现为光孝寺)、收徒弘法30余年的韶州宝林寺(现为南华寺)并称为南禅宗三大祖庭,而且还被誉为“岭南第一禅宗圣域”。

唐代有高僧把故居建为寺院的风尚,故惠能师父弘忍和师兄神秀都曾将故居建成寺。惠能为报父母恩,他在宝林寺弘法时,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也命门徒回新州(现为新兴县)龙山将自己的故居改建“报恩寺”。神龙三年(707年)十一月十八日,唐中宗为褒奖六祖惠能弘扬佛法之功,敕赐“报恩寺”为“国恩寺”,是为国恩寺命名之始,至今,已近1300年的历史。唐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初八日,惠能带领门徒离开法泉寺(即宝林寺,现为南华寺)回到国恩寺住持,同年八月初三日圆寂于寺内。是年十一月十三日,六祖真身迁回曹溪法泉寺供奉。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六祖惠能对佛教思想的贡献,认为他是佛教中国化的真正奠基人,是中国佛教的始祖。惠能和他的《法宝坛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坛经》中蕴含着丰富的佛禅思想和哲理,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它因被译成多国文字而传遍世界。因此,国外一些机构和媒体将惠能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并把他与孔子、老子尊为“东方文化三大圣人”。六祖惠能出身贫苦,成祖艰难。其祖籍本河北范阳,后父行王舀 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惠能三岁丧父,与母亲艰难度日,24岁北上黄梅求法,经八个月的碓房艰辛劳作后,以蕴含佛性虚空哲理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首示法诗,赢得五祖弘忍的赏识,授以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从此,开创了中国佛教文化与哲学思想的新局面。六祖惠能在曹溪宝林寺收徒弘法36年后,于713年七月初八回到国恩寺,八月初三在寺中圆寂,世寿76岁。

国恩寺依山而建,殿堂鳞次栉比,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具有传统的寺院建筑艺术和独特的岭南风格。寺宇建筑物占地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园林用地面积120亩。寺院内,殿堂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造型别致、蔚为壮观,寺院的整体布局大方得体。

寺前有山门大牌坊、半山亭、镜池、荷池、珠亭、放生池、第一地山门牌坊;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前后三殿连成主轴,左右两侧为地藏王殿,达摩祖师殿、文殊普贤殿、大势至殿、四配殿及钟鼓楼、方丈室、客堂、斋堂、禅房、藏经阁和六祖纪念堂;

寺的左侧有报恩塔、观音殿、功德堂、圆通宝殿;

寺的右侧有六祖父母坟、挹翠亭、净心亭、思乡亭、浴身池和铭泉阁;

寺后有卓锡泉。

进入寺区,首先见到的是一座四柱式的宏伟庄严的山门大牌坊,牌坊正面顶上正中间刻着“禅宗圣域”四个大字,正门两旁大柱上刻有对联一副:

白米福田万善化行天以外

黄梅法乳众生回向岭之南

牌坊背面顶上正中间则刻有“龙山福地”四个大字,两旁大柱上也刻有对联一副:

菩提无树东土有缘传善种

明镜非台南天留偈证前因

穿过牌坊漫步上山,不远处有个半山亭,亭柱上有对联曰:

清磬一声山月白

慧灯四照海天空

走过半山亭,往左下看,有镜池、荷池,镜池中建有珠亭一座,“珠亭”二字乃高僧云峰所题,池的两边有九曲桥与珠亭连接。

寺的正门前筑有二级平台,平台的石壁上写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所书的“佛光普照”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寺前还有放生池。

入寺前,先要跨进一座侧门牌坊,这牌坊叫“第一地山门牌坊”,该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上书“第一地”三个大字。牌坊额上有一幅龙虎汇陶塑,长1.2米,宽0.5米,龙腾虎跃,活灵活现,工艺精湛,构思奇巧,乃珍贵文物。牌坊正门两旁,刻有对联一副:

进步方知山第一

入门始觉地无双

寺宇中轴线上第一进为天王殿,正门顶上挂有“敕赐国恩寺”匾额一块,乃唐中宗李显赐额“报恩寺”为“国恩寺”时所赐。“文革”期间,有人为了使匾额免受破坏,曾铲去敕封皇印,并用泥巴把字封上,因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匾额缺皇印。殿内两侧为四大天王像,东面是多`闻天王、广目天王;西面是增长天王、持国天王。个个身材高大,威武雄壮,佛教认为是他们分别镇守四方天下,保护佛法源远流长的。殿的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像,该像满面慈祥笑容,神态可敬可亲,塑工十分精细。据传,弥勒佛像是依照五代时浙江奉化县岳林寺的布袋和尚(法号为“长汀子”)的相貌塑造的。因布袋和尚自称是“未来佛弥勒”转世,所以浙江人为其塑造纪念像,作弥勒佛供奉。弥勒佛的背面供奉的是护法天神韦驮像。

寺的第二进是大雄宝殿,在殿的丹墀立有五块龟驮汉白玉大碑石,每块都镌刻有碑文。正中一块刻的是唐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下给六祖惠能的圣旨;右边第一块刻的是唐.柳宗元撰写的《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右边第二块刻的是唐.王维撰写的《六祖能禅师碑》;左边第一块刻的是唐.刘禹锡撰写的《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左边第二块也是唐.刘禹锡撰写的,碑文名为《佛衣铭》。大雄宝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其左边为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两旁为二十罗汉。在中国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大雄宝殿两边供奉的罗汉一般都是十六个或者十八个,为何这里却是二十个?相传惠能弟子法海和神会为保护被邪魔纵火焚烧的存于录经堂的《六祖法宝坛经》书稿而舍身扑火,被烧伤了,但保住了书稿,因而受到众弟子的崇敬,一致尊称他们为护法罗汉,并把他们的法相供奉在大雄宝殿两旁,故此,多了两个罗汉。二十罗汉神态各异,有的怀揣经书,有的手拿禅杖或拂尘,有的紧捏银鼠,个个栩栩如生。在大雄宝殿三宝佛像两旁,有一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时任新兴知事姚永宁所撰写的独特楹联:

朝朝朝朝朝敬朝朝朝敬

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戒

联中的“朝”与“齐”为双音双义字。其中上联的第3、9个“朝”字,读作“朝拜”的“朝”音,其余读作“朝阳”的“朝”音;下联的第3、9个“齐”字,读作“斋戒”的“斋”音,其余的则读作“一齐”的“齐”音。其读法断句和喻意是:

朝朝朝,朝朝敬,朝朝朝敬;

齐齐斋,齐齐戒,齐齐斋戒。

古时“齐”与“斋”两字通用。

殿中大柱上还刻有清代赵拔卿题的对联:

色非色空非空佛国有缘从此入

来者来去者去禅门无禁不须关

寺的第三进是六祖殿,该殿为明代建筑,重檐歇山顶结构,宽14米,深12米。殿内大柱上刻联一副:

菩提无物还真本

明镜非台证色空

殿里供奉六祖金身袈裟坐像,此像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乃由六祖弟子、雕塑家方辩所造,故形态十分逼真,如同肉身菩萨一样。坐像顶上有“佛传心印”牌匾一块,两旁有联曰:

无念无相无住

不生不灭不迁

在六祖像的旁边,还塑有“黑面七祖”的佛像,七祖的法号叫“神会”,是六祖的得力护法弟子。据传他为夺回和维护禅宗六祖的法统地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被唐德宗封为“七祖”。他的面部乌黑,相传是因为保护被邪魔纵火焚烧的《六祖法宝坛经》书稿而被烧黑的。

六祖殿内原存有惠能的衣钵、用具及武则天、唐中宗赐给他的金钗、宫灯以及寺中珍贵文物净水钵、桃源石印、铜香炉、龙头案椅座等,可惜于“文革”时被毁。

宋朝徽宗年代任左司谏、吏部侍郎的邹浩留下有《谒六祖》诗一首:

岭外新州是瘴乡,我来佛地荫清凉。

袈裟石上盘云出,沐浴池边带日光。

依树柔条风袅袅,入山批夹鸟 响锵锵。

朝天望隔长安路,且涤凡心礼法王。

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邱浚也留有颂扬六祖的《解嘲》一诗:

佛教来中国,始终由岭南。

千年衣钵在,四海远来参。

六祖殿左侧是六祖纪念堂,建于1994年,四柱大殿式琉璃瓦水泥结构,面积达200平方米,殿内正中供奉高两米的汉白玉雕塑六祖惠能坐像,神龛上悬挂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的“六祖纪念堂”横额匾,两旁则挂着由海陵圆湛法师手书的一副雕刻大木联,上写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四周墙上挂着由文化部研究员、知名画家劳崇聘画的十二幅六祖历史故事油彩画。殿的大门上方挂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题写的“六祖纪念堂”红木匾额。

国恩寺的三大殿与各附殿之间有花台,植有菩提、桂花、米兰、芒果、桃树、冬青和鸡蛋花树等花草树木,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花开时节,满寺飘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大雄宝殿前大花台上所植的两株高8米,树冠直径约6米的鸡蛋花树。据记载,该树为清代国恩寺僧人所栽,至今已有300多年树龄。夏秋两季绿叶婆娑,盛开黄色花朵,阵阵清香沁人肺腑,此为岭南丛林所特有。

国恩寺内还保存了许多六祖应化圣迹,,其中有报恩塔、六祖手植荔枝树、六祖父母坟、卓锡泉和浴身池等。原报恩塔是唐太极元年(712年)六祖在韶州法泉寺弘法时,命门人回新州建的。塔的命名是按六祖的“报四重恩”(报佛恩、父母恩、国恩、众生恩)之意而命名的。此后1200多年来,历经数个朝代,该塔曾几经崩毁和修葺。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来游国恩寺,曾写下《龙山吟》六首,留有“寺旁老塔依然在,却到乾坤种种无。”的诗句。直到清初邑中举人潘毓珩撰《卢溪通志》时,仍有“古塔藤阴”一景,都说明此塔的存在。1989年清理旧塔基时,还发现残存有刻写着“元至正十七年”的塔砖多块。现在的新塔是于1990年9月重建的。塔呈八角形,七层结构,首层直径为8米,高28.88米,塔下基础深度为2.7米。“报恩塔”塔门匾额的题字是由赵朴初会长生前题写的。塔身镶嵌有释迦牟尼佛弟子初祖迦叶至二十八代祖师达摩的28尊石刻像,每层还立有手印各异的汉白玉佛一尊。此外,各层的塔外均有走廊围绕,可供香客、游人登临观赏外景。登上塔的顶层放眼远望,可见龙山诸峰逶迤起伏,状若游龙,山峦峻峭,万木争荣,郁郁葱葱;又见卢溪原野,江流如练,绿畴如茵,山村点点,炊烟袅袅。江山秀色,如诗如画,尽收眼底。

国恩寺的左侧,有一棵将近1300年的荔枝树,据传是六祖惠能于712年回故居时亲手所植。历代以来,此树几经枯萎,后又萌发新枝。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棵老荔枝树从来不生虫,正是“吾师手所植,树老虫不蠹”。1966年“文革”期间,曾遭坏人用火烧过,几乎枯死,现树的空心中仍可看到用火烧过的黑色痕迹。1979年改革开放后,国运昌盛,此树复发新枝。后经精心护理,茁壮挺拔,枝繁叶茂,并有果结,2004年就曾挂果150公斤。可以说,此树与民同福,与国共荣。1988年,经省林业厅和省绿化委员会鉴定,该树高18.5米,被列为全省最长寿的18棵古树之一,也是全省最长寿的果树之一。因而被称为“佛荔”、“佛树”。树下立有刻着“六祖手植古荔”简介的汉白玉龟驮碑石一块。清嘉庆九年(1804年),当地举人陈在谦曾作有赞颂该荔枝树的《六祖手植荔枝树》诗一首,诗云:

龙山侧生枝,乃傍卢公墓。

吾师手所植,树老虫不蠹。

一千二百岁,旷劫等闲度。

云何太支离,亦抱维摩痼。

独有横出枝,翩翩入云雾。

仲夏火实骈,时闻天香吐。

珠胎剖晶莹,中乃万象具。

玛瑙盛玉碗,倒与法供布。

一偈明心性,菩提本无树。

岂繄口腹图,翻为身后住。

树也本不住,师也本不去。

吾且食荔枝,佛也本不喻。

信徒们将此荔枝树视为“圣树”,日本、韩国等的信徒来寺寻宗访祖时,均参拜此树。每逢荔果成熟季节,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们常来此品尝佛荔果。

国恩寺的右侧,有六祖父母坟。相传在唐贞观年间,有一风水大师寻龙穴来到新州,受到惠能母子的热情接待,惠能不仅把床让给大师睡,而且还在半夜里爬进床底把床凳垫稳,避免摇动,让大师睡好觉。惠能的真情令大师十分感动,于是把寻得的“万佛朝宗穴”赠给他母子安葬先人,并问他们,要“九代状元”还是要“万代香烟”?惠能的母亲感怀身世,说:“不求九代状元,但求万代香烟,世世平安!”于是风水大师便按其母子之意,把惠能父亲的骨骸按一定的方位安葬于龙穴内。后来惠能学佛出家,得道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受人敬仰,正合当年风水大师所言“万代香烟”之说。母亲去世后,惠能大师又将其骨骸葬于此穴内,故后人称此穴为六祖父母坟,并立碑纪念。“文革”时,墓顶和碑文均遭到破坏,仅保留墓基和碑文图案。至20世纪80年代初才重新修复供人瞻仰。

寺的背后20米处有“卓锡泉”井一口,据传是六祖惠能由曹溪回故居时,遇天大旱,乡民与僧众用水困难,因而六祖以锡杖卓地而至泉涌,从而修建成井的,故名“卓锡泉”。泉水甘甜清凉,不管天旱水涝,不管用水多少,此井水位依然,从不干涸。20世纪90年代,曾有一位台湾同胞,在梦境中出现此井,经他多方寻觅,最后发现此井在国恩寺,梦境成真,他非常高兴,遂即在井旁立碑,刻石作纪念。

寺的右侧大树下,有一圆形石池,叫“六祖浴身池”,据说此处原本无水,六祖回到国恩寺后,忽然从石池上边缘处一个小孔中不断地流出泉水来,滴入石池中,到晚上刚好滴满一池,六祖晚上即在此乘凉洗澡。奇怪的是,六祖浴罢,水即自动从底部之水槽排出,然后上孔又继续滴入清水,日日如是。

寺的右边还有挹翠亭,亭柱上刻有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撰写的一副对联:

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挹翠亭对过则建有净心亭,亭柱上也刻有对联:

清心驱俗念

法雨净空尘

千年古刹国恩寺,经历了唐宋初创、明清鼎盛、民国式微、建国中兴等四个时期。

唐宋时期,国恩寺的寺院殿堂已颇具规模,寺内有41尊佛像,,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塑造工艺十分精湛。寺宇自建成后,历经沧桑,曾几度修茸。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就曾作过一次较大的维修。唐宋时期,国恩寺香火极盛,有僧众数百人,来寺朝拜、谒祖者络绎不绝。寺院当时有田产1800亩,山地1000亩,成为岭南一大丛林。

至明朝的永乐六年(1408年),国恩寺又曾重修。但往后的70多年间,却日渐式微。如《新兴县志》所载,此时国恩寺“栋宇倾斜仅庇风雨,香烟灯炷不绝如线,未有振之者,寺有田一千八百亩,多为豪猾所噬,余粢不得入于寺,以故缁锡少聚。”至明嘉靖中年,仅存香灯米七石,故明代中叶是国恩寺的衰微时期。

至明末清初,国恩寺复中兴,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知县邓应平向全县群众倡议集资重建国恩寺。在此后的340多年间,在本邑人士、历任官员、僧人以及广大信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建起了观音殿、浴身亭、山门第一地牌坊、寺前镜池、荷池、池内珠亭、金刚楼左右禅房、经堂等。1655年,住持真唯与邑中举人潘毓珩等人又发动全邑人士捐资修葺寺之中殿、后殿和前楼等。往后,于道光六年(1826年)及光绪十八年(1892年),曾先后对寺殿作过两次修葺。明、清两代,当地与相邻各县的信众甚多,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为六祖诞日,诞期前后数天,本县以及相邻几县的佛徒、信众,来寺朝拜者络绎不绝。邻近乡民还在寺前搭起棚舍,连续数里,接待香客和商贾,人海如潮,热闹非常。至清末民初,寺院仍兴旺,此时寺的田产已达3000亩,每年收租谷3000石,常住僧人已达百余人,可以说,此仍是国恩寺之鼎盛时期。

国恩寺的式微时期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起,当时地方政府禁止一切佛事活动,除保留国恩寺外,把全县的寺庙拆毁,佛像焚烧。民国十九年(1930年),时任县长的梁翰昭把国恩寺寺产3000亩没收归公,由县政府接管田租收益,每年只拨给毫洋100元给国恩寺供养僧众,其余则充作学校经费。为此,不少僧人外出另谋生活,留寺中的少部分人只能靠拜佛信众的香资度日,对寺宇的维修无能为力,殿堂房舍虽崩圮也无钱修葺。至1944年,大雄宝殿和六祖殿的木桁角被白蚁侵蛀腐烂,屋瓦倾倒不能遮雨水,时任住持自觉大师,才不得不联络乡绅信众捐资修葺。

建国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群众的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因此,海内外信众捐资大修国恩寺并重塑佛像。随后,经省、县人民政府批准,1981年8月29日,经重新修葺好的国恩寺对外开放,接待游人、香客。20多年来,不断有东南亚国家以及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的禅宗访迹团或佛教代表团前来朝拜参观,年接待游人、香客数10万之众。单举日本为例,1982年——1987年间,就先后有6批佛教代表团到寺来参访。各地佛教徒闻说国恩寺修复开放,多来参拜,尤其珠三角地区来的人更多。省佛教协会会长云峰法师也曾带领省内诸山长老到寺参观指导。1989年6月29日,省人民政府把国恩寺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恩寺住持鼎光法师被选为省佛协理事,他积极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制订寺院规制,带领全寺僧人努力开展佛事与弘法活动,揭开了国恩寺中兴的序幕。1989年,鼎光法师因自己年事已高,申请退居,但另一方面他又积极筹划,并派人到广州聘请高僧大德来寺作方丈。后经他多方努力,请得广州光孝寺首座定然法师出任国恩寺方丈。定然法师住持国恩寺后,带领寺中僧众在当地政府及四众弟子的支持下,完成了六祖报恩塔工程,建成了山门大牌坊、侧门牌坊、禅房、客房、六祖纪念堂、六祖斋堂,维修大殿、傍殿、重修功德堂、观音殿,塑五百罗汉像,重建珠亭,整饰镜池,重修六祖父母坟、浴身池、卓锡泉,理护了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还筹建以弘扬六祖文化为主的龙山碑林(碑林于1997年8月建成,占地60亩,共竖各种碑体186块,后因要改建成碑廊,故于2005年10月将碑林拆除)。同时购买了多部汽车,解决了寺院的交通问题,并开辟了寺前停车场,方便香客、游人停车,使国恩寺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又逐步完善了寺中的晨钟暮鼓、早晚课诵等规制,整肃道风,加强管理,使国恩寺不断兴旺,香火日益鼎盛,迅速恢复了岭南大丛林的地位,走上了中兴的大道。

现在该寺正筹建藏经楼,还拟建钟鼓楼、经堂、普同塔、焚香亭、僧舍、贵宾楼及重塑佛像金身。并计划将现在保存的珍贵文物、法器展示出来,让游人观赏。同时还规划扩建新寺区,增建新殿堂。

国恩寺从定然法师到如禅法师,都十分重视六祖禅文化的建设。早在1997年,就编印了《龙山国恩寺志》,反映了国恩寺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及世界佛教界的历史地位。2001年9月,为纪念六祖圆寂1288周年,国恩寺曾与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了“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国内外的禅学专家学者、高僧大德70多人出席,共同探讨了“六祖惠能与岭南文化”、“《坛经》的版本研究”、“六祖惠能与禅学”、“六祖惠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地位”等方面的问题,会后收到论文50多篇。

2002年当家如禅法师编著了《六祖与国恩寺》一书;2003年,又主编了《六祖〈坛经〉研究》论文集,一套五册,收集了百余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研究《六祖坛经》的论文100余篇,该书出版后,获得学术界与佛教界的一致好评。

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诞辰1366周年之际,云浮市和新兴县党委和政府,为促进当地禅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以及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于2004年2月27——28日,在六祖的故乡——云浮市新兴县,举办了首届禅宗六祖文化节,进行了一系列纪念六祖及参观圣迹活动,其中,召开了六祖思想文化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专家及学者50多人出席会议,事后还出版了《六祖惠能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同时,为《禅宗六祖惠能》和《六祖风幡录》两书举行首发仪式。此外,有关部门还就发展经济、文化及旅游业等方面开展了各种活动。新兴县这次首届六祖文化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作者:黄灿兴

资料来源:

(1)、《龙山国恩寺志》

(2)、《禅宗六祖惠能》

(3)、《六祖故居——国恩寺》(何方耀、胡巧利/文)

(4)、《新兴古刹国恩寺重光》(赵俊华、赵士桓/文)

(5)、《新兴文史资料》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