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三(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

2024-04-10 21:19:18

文章一

13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4课:《勾践灭吴》(《国语》)

 4、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6、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7、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8、果行,国人相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课:《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1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14、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17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0、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8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19课:《劝学》(《荀子》)

 25、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课:《秋水》(《庄子》)

 3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32、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1课:《过秦论》(贾谊)

 34、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5、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37、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3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9、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0、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1、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基业也。

 4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2课:《鸿门宴》(司马迁)

 4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9、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3课:《兰亭集序》

 5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4课:《归去来兮辞》(陶潜)

 5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53、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

 5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6、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第二册)

 13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9、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0、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课:《滕王阁序》

 6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3、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6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文章二

(第二册)

 13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9、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0、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课:《滕王阁序》

 6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3、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6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7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5课:《师说》(韩愈)

 7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6课:《阿房宫赋》(杜牧)

 7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7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9、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80、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8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课:《六国论》(苏洵)

 8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8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理固宜然。

 8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6、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7、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8课:《游褒禅山记》

 8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19课:《伶官传序》(欧阳修)

 90、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可以知之矣。

 9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2、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9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课:《石钟山记》(苏轼)

 94、《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95、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9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1课:《项脊轩志》(归有光)

 9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98、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9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00、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10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2课:《五人墓碑记》(张溥)

 102、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03、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0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3课:《登泰山记》(姚鼐)

 10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6、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4课:《病梅馆记》(龚自珍)

 107、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08、予购之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文章三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0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许将传文言文翻译

#高考#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文,特别是满分作文呢?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三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第一篇:距离,让你我更美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第二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第三篇:十年

骤雨初停,一道七色彩虹凌驾于天边,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渐渐地、渐渐地……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被叫在老师办公室,一直不停地哭,很久很久。当老师再次回到办公室时,泪珠不断。老师很惊讶:这女孩几乎哭了一个上午。

其实,这女孩只是因为晚到了,她心爱的椅子背一个男孩拿去了,她找到了那个椅子,却再也拿不回来,连老师也不信她的所言。她崩溃了,无所适从。她只能用她的眼泪来洗刷自己的伤。

那条悠淡的蓝紫消失了,还好,赤、橙、黄、绿、青还在。

小女孩长大了一点,她迈入了小学的门口。新的学校让她感到新鲜,有点严格的课堂,她有点不适。

那天,最恐怖的数学老师在上课,刚开始,她很认真,然后,她上完体育课的姐姐来到窗前,她无视了课堂,眼睛转向了窗外。她被老师无情地叫了起来,批评了,也不能有所埋怨。毕竟,这次真的是她自己的错。

绿青的宽度在慢慢缩小,很小很小,看不到了,只有赤、橙、黄还悬挂于高空。

那年,这个女孩三年级了,她班里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每天中午都有集中看书的时间。这天,她拿到了一本神话故事,她很喜欢,却在接近下课时,被她同桌抢去,因为这本书是她同桌的,他要把书拿回家看,她不愿意。两人起了争执,她被老师叫过去,只是让她在那儿帮忙翻作业,她有点莫名。也有点庆幸,但心里对于那本神话书还是耿耿于怀。

第二天的开始,她收到同桌拿来的那本书,他已经把书看完,而现在,他同桌把书的使用权交给了她。

有一种颜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天边的彩虹只剩下难以辨别的红、橙。

她终于学会骑自行车。有一天,她骑车回家,恰巧遇到路上的爸爸,她两开启了一场追逐战,他爸爸在前面飞奔,她也发动自己全力使踏板全速飞转,家就在前方。然而,家门前的一个转弯见证了一个毁灭瞬间。车速的过快加上弯道的小角度,她被重重地扔在地上。手心,脸上不堪入目。结痂了,还好,伤口不深,痂脱落以后没有留下什么疤痕。

眼见着之前还分得清的赤橙也变窄了。我确信,现在的空中,只剩下哪点顽强的红色。

时光荏苒,她已经初三,每天不断的卷子让她疲惫,频繁的考试,鲜红的分数,倒退的名次。前方不知道是哪所学校在等待着她。她已经在悬崖的边缘,一步之差,就会使她粉身碎骨。她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自信。终于,她挺过来了,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她满意的学校。

最后的一点红色也无法逃脱,它也隐没在了这浩瀚的空中。

虹如此短暂,十年又如何,回过头来,它与虹又有什么区别:同样瞬间的存在。

她即是我,那一个十年已经逝去,那十年的映象也在慢慢消失。下一个十年,她、我一定好好珍惜,一定要好好过。我们十年为期,那时,再见。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宋史·许将传》原文及译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文言阅读内容)

原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拨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朝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遣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

第二年,做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乡亲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

召任兵部侍郎。上书朝廷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个人一样。”

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绍圣初年,入朝任礼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坟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

做颍昌知府,后来调任大名。在大名任职六年,多次请求告老辞官,被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