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垃圾(为什么高考状元都是垃圾)

2024-04-03 13:55:00

中科院的秘密调查:中国1000名高考状元下场悲惨! 中央教科院调查结果: 中国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 “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不禁有人问到:这几十年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这说明了什么? 我经常问这个问题,高考到底考什么?对知识的把握吗?不对,因为在目前的社会下,如果仅用知识来衡量一个人将来的能力的话,显然太过迂腐。水木然一直认为学到的是知识,悟到的才是智慧。 高考,考的应该是一个人在掌握了必备知识的基础上的思考能力。所以,有一点我们应该切记:无论怎么考,无论怎么施压,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小学一年级起,孩子们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整天埋头做习题,踏上了为高考而战的征程。从此以后,分数成了衡量他们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孩子们相伴的是堆积很高的试卷和参考资料,坦白的说,孩子要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必须牺牲先天特征、全身心的去死记硬背的条文中来。 问题就来了: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也就是自己的天赋。可是这种天赋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必然被沦丧。到了最后,高分的学生出现了,可是他们真的是那种有独立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的优等生吗? 一位教育家这样下了结论:“通过我这几十年的观察,班级里将来有成就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X 以下水木然十年前写下的分析:在中国一个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和考试的战斗中,要牺牲自己的天赋、要麻木的接受一切理论被人牵着走。而有一种学生,他们既懂得保留了自己的天赋,又适当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能觉察到自己个性和天赋所在, 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怀疑,还给自己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思考方式,这他们虽然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在将来他们的终究会发光。 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涌现了近千名高考状元,这支精锐部队如今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状元能在自己的行业闪光过。而那些成绩平平,沉默、独立的学生让人刮目相看的太多。成绩中等的学生未必人人都很厉害,但是中间潜龙甚多。所以未必考上好大学的学生就一定优秀,水木然更看重那些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又不愿苟同各类考试的学生。他们是一流人才,但中国没有一流大学。中国大学千篇一律,早已失贞。 相比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我宁愿把希望寄托在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经过那么多年的洗礼,我已经不愿再唱高调。我喜欢看到学生们身上有一种不苟同的精神,这才是最难得的。他们内敛,善于思考,甚至特立独行就更好了。而我们的老师在扶植他们的这种性质的同时,更应该打造他们良好的品行,注重多元化和兴趣化,如果做到这一点教育大业的振兴指日可待!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