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能源汽车租赁(电池租赁计划是啥)

2024-04-10 03:40:18

现在各地都在做分时租赁试点。杭州的试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曾经问过当地司机,一年交几万块钱押金,随便开,固定地点还车。这种模式我感觉还是有点贵了。

现在北京合肥也在做分时租赁,配合手机软件记录时间。按照分钟收费,押金几千块钱。这个感觉有市场潜力。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如何还不知道。如果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绝对是有需求的,就是布置站点是个麻烦事。据说互联网大佬已经在布局这个领域。

电动车成本高,头几年肯定是亏的,而且投资巨大。需要有金融模式创新,以后是一片蓝海。

从这个问题字面上看,未来前景一片光明;但从实际情况分析看,道路坎坷。但是有人会做吗?有,有人会退出吗?肯定也有。

新能源汽车由于是纯电动,在城市碳零排放,慢慢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投资人。

毕竟共享汽车是新兴事物,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倡导绿色出行,响应党的号召只是冠冕堂皇的话,能看到回头钱才是真真切切的实在。

先说前景,在理想的状况下(用户素质高,车辆运营好,停车容易不收费),汽车共享绝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迭代,人们的活动半径在日益增加,出行成了硬无数。有随时开的租赁车当然再好不过了。

而且后期无人驾驶技术发达起来以后,基本不需要人去驾车了。给车发送个目的地指令,其他就不用管了,你在车里可以睡大觉,可以看挡风玻璃做成的大屏幕里的视频,未来的挡风玻璃可以成为又一个流量入口,不信走着瞧。你说这样爽不爽?

但一盆冷水泼过来了,现实不是这样的!对!确实不是这样的,现实是很残酷的!

首先是技术问题,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租赁都是走的低端车,这样运营成本低。此外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技术也是不大成熟,有时电动汽车在路上抛锚也是有的是。民众现在大多对目前的产品不信任,持怀疑态度。确实是要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有些企业确实是奔着钱,奔着补贴去的,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好不好还得另说。

此外是城市停车问题,许多城市现在是人满为患,车自然已是爆满,停车位紧张,更别说某些企业要投放几千辆车的噱头,光交停车费就得把你企业整倒闭了。运营成本太高,也是目前许多运营企业的痛点。

最后是充电问题,目前许多城市的充电设施还是达不到运营需求的,没有充电站,电动车就是一堆破铜烂铁。而且大城市目前寸土寸金,充电桩运营企业也是很心痛,明明有产品和技术,但是人家场地方就是不愿意让你建设充电站。

综上,问题本身没有问题,但到实际情况确实一大堆问题。

能者上,弱者下,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就是飞蛾,也可能是超人。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经济学家科斯和王宁在《变革中国》一书中,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巨大发展,除了了中央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动,来自民间、底层的“边缘力量”也起到了先锋作用。领导层一开始并没有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理念和方案,很多时候是先有民间在市场化方面的突破,后有政府的总结和推动。

同样,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的排头兵。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已经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业内普遍认为是限号限行、政府补贴力度大的一线城市,而且私人消费者才是争夺重点。

但在《电动汽车观察家》日前举办的案例分享会上,一些企业代表真实鲜活的案例分享经验,刷新了壹姐的认知。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网约车甚至矿山用车等特殊细分市场,电动车都有机会,而且已经有先行者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机会并非都在一线城市

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以外有没有机会?两位不约而同在2017年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用不同的探索道路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一个是小明出行COO江敏,2017年8月成立的小明出行以共享电动车(分时租赁)起步,总部设在合肥,市场布局重点在合肥、郑州、南京、西安、武汉、黄山等二三线城市。

曾任江淮汽车新能源销售总监的江敏,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困境有着比较清晰客观的认知。在创业过程中,江敏也比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盲目扎进共享汽车大潮的创业者更谨慎实际。没有选择共享汽车企业扎堆的一线城市,而是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

在共享汽车企业纷纷倒下或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小明出行却做到了盈亏平衡。江敏介绍,目前,小明出行在合肥投入600多辆新能源汽车做租赁运营,建成200多个租赁站点和300多个充电桩。目前,单车可服务用户已超过20人,每月活跃的客户占比超过15%,单车综合成本1400元左右,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但江敏坦陈,哪怕把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低最好,分时租赁的盈利依然非常脆弱,稍不注意就会亏损。为了改善生存,小明出行不断拓展业务链条,将业务扩展至长短租、新车销售、金融配套、二手车运营、衍生流动售后、充电服务和网约车运营等领域。“我们拿着投资人的钱不是烧完就完事,而是希望找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江敏表示。

而来自黔西南州鑫吉新能源的总经理方皓则提供了四五线城市也能卖电动车的全新样本。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全称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地区GDP为929.14亿元,常住总人口283.82万人。2017年方皓进入这一行业时,当地只有几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难度非常大。

为了打开市场,方皓放弃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方式,主动出击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充分利用小城市人情社会的特点做营销:和几位创业小伙伴开着车,贴上公司的车标,每天在市场上跑,让大家看;以日租、周租、月租等多种方式让司机尝试新能源汽车;采用“全民卖车”的策略,如果成功介绍客户买车,一辆车的奖励最高5000元。

鑫吉新能源从刚开始的每月1-2辆到现在稳定在每月50-60辆,这样的业绩,即便放到一线城市,也相当不错。2018年,黔西南鑫吉新能源销售公司成为吉利新能源全国市占率销售冠军,并且连续三年位列吉利新能源Top10经销商。

网约车是大方向

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6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上险率仅约为46%。而从行业人士的分析看,即便是私人用户购车,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来跑网约车。在上述案例分享会上,不少企业代表都提及网约车电动化的市场机会。

以分时租赁起家的小明出行将网约车、长短租业务作为转型、提高盈利的重点新领域。方皓介绍,在黔西南州这样的地方,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主要是网约车司机,他估算:“有50%专职跑网约,30%兼职跑网约,仅20%纯家用。”

2016年开始从事网约车全国运营和充电场站运营的天峰(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OO崔佳山在演讲中表示,网约车电动化是大方向:“网约车电动化,是政府监管平台政策和市场化配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只存在地区性的快慢问题,但可能不存在方向选择不同的问题。”

崔佳山介绍,以融租形式的网约车为例,如果一辆网约车的运营周期是60万公里,电动汽车全周期的耗电费用比燃油汽车的耗油费用节省18万元。购置税方面,电动汽车也有绝对优势,再加上维保费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电动网约车比燃油网约车的使用费用便宜20多万元。

网约车不仅吸引了小明出行、天峰控股等从事汽车租赁,原本业务和网约车业务相近的公司,还吸引了汽车经销商。北方华鹏集团是比亚迪全国最大的经销商,在北京、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开设有20多家4S店,2018年营收超过50亿元。这样一家看上去日子还不错的自主品牌龙头经销商,2019年却做出一项决定,成立网约车运营部,并在全国上了2500辆车做网约车。

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危机意识,华鹏集团董事长王瑞江表示,如果在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单纯做4S店,难免走向“安乐死”的结局。而另一方面,4S店从事网约车,有自己的优势。

“一线城市的4S店,如果每年卖1300-1500辆网约车(二线城市800-900辆,四五线城市400-500辆),基本能完成4S店的正常经营,所谓‘车养店’。此外,网约车需要专业的4S店维护、保养、定损,这样才能提升车的使用效率,让司机赚更多钱,所谓‘店养车’”。王瑞江介绍。

不到一年,华鹏集团这种“车养店”和“店养车”结合的模式初见成效。比如在4S店亏损较普遍的青岛,华鹏的4S店借助网约车业务实现自负盈亏。接下来,华鹏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网约车规模。

特定使用场景的细分市场机会

宏威新能源董事长仝志明则介绍了电动重卡等从事特殊作业的专用车电动化的全新探索经验。仝志明介绍,矿山运输车很适合电动化。一般矿区的道路有规范,坡度要求不大于8%。如果坡度为7%,车辆下坡回收的电就足够再爬坡了。也就是说,油电差做到极致,耗电量就为0。目前,宏威新能源有90多台(纯电动重卡)车从事矿山运输业务,一年多运行经验良好。

还有露天煤矿的矿车也很适合电动化。燃油车一年在煤矿的运营收入120万元,油费成本大约40万元;司机成本20万元;换轮胎成本10万元。如果把电动车卖给用户,使用车电分离模式,用户不用买电池,只付每年15万的租金,就能节省10万元,这也是很好的商业模式。

仝志明介绍,上述重卡去年国内的销量是1万台,保有量5万台,类似的重卡估计还有几十万台,总体量相当可观。另外,还有大量的装载机、挖掘机等,这些设备每年消耗柴油的费用可能要数千亿元,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