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欧洲(新能源汽车 欧洲)

2024-05-08 20:54:02

从当前国内新能源车销售表现来看,自主品牌几乎占到了绝对的统治地位,除了特斯拉还能有所表现以外,销量前十名的车企几乎都是自主品牌,但海外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近期2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出炉,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排名前十的车企有哪些吧。在欧洲被“买爆”的十款电动车:大众两款上榜,排第一的是它

NO.10 斯柯达Enyaq

销量:3566辆

作为斯柯达推出的首款纯电SUV,斯柯达Enyaq基于大众MEB纯电平台继续打造,与大众ID.4属于姊妹车型,但两车外观设计却有明显的不同,Enyaq的前脸采用了更加接近传统燃油车的造型,在前唇上方保留了较大面积的进气格栅,上方的封闭中网内置有LED灯带,令车辆更具活力。Enyaq的车身尺寸为4649*1879*1616(mm),轴距为2765mm,同样与ID.4相差无几。

NO.9 特斯拉Model 3

销量:3867辆

相比去年Model 3的销量,今年3月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而近期Model 3又在欧洲开启了降价促销模式,根据外媒的相关信息显示,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丹麦的降价幅度达到了7%—8%,使得新价格已经和大众高尔夫持平,这一举措显然是为了刺激日渐衰弱的销量表现,作为全球新势力的总龙头,特斯拉市场热度依然存在。

NO.8 标致208 EV

销量:4052辆

作为法系标致旗下全新打造的一款纯电动小型家轿,全新标致208 EV有着更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的颜值水平。虽然是一款新能源汽车,但是它依然加入了超大尺寸的进气格栅,两侧融合了家族獠牙式LED大灯组,车身线条依旧流畅动感,车尾处两侧“狮爪”造型灯组由熏黑饰条连接,新车WLTP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00km。

NO.7 达契亚Spring

销量:4313辆

提到达契亚Spring,可能很多朋友对其并不熟悉,实际上达契亚是雷诺在华合资企业易捷特在湖北十堰生产制造,新车定位灵活小巧的SUV车型,配备纯电引擎,拥有WLTC综合续航里程230km和305km两款,非常适合城市圈代步需求,自新车推出后便获得较多的欧洲订单,成为了中国纯电乘用车出口的黑马。

NO.6 奥迪Q4 e-tron

销量:4713辆

奥迪Q4 e-tron基于MEB平台进行打造,车型定位与大众ID.4较为接近,但在外观设计和内饰表现上具有更为豪华的感觉,前脸格栅为经过镀铬装饰的封闭式结构,并配上了造型犀利的前包围组件,分段式腰线的加入勾勒出更为动感且立体的车身,给人更强的层次感,尾部则相对紧凑,贯穿式一体尾灯配上底部大面积包围,凸显出更强的运动氛围。

NO.5 菲亚特500e

销量:4844辆

为了顺应新能源大浪潮,菲亚特推出了经典车型500的纯电动版本,命名为500e。作为一款时尚紧凑的纯电动车型,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灯组为分体式圆弧结构,为其增添了不少呆萌感,前脸底部带有网状和黑色通风口。腰线的设计平直凌厉,车轮发散状的条幅造型增加了运动感,但车门的布局依然精干,车尾配有半包式的小尾翼,灯组造型同样可爱精致。

NO.4 大众ID.4

销量:5147辆

定位紧凑级SUV的大众ID.4同样基于MEB平台打造,车身整体保持了时尚且充满科技感的风格,前脸采用了封闭式造型的中网,中间搭配了横向饰条装饰,将两侧大灯连在一起,前唇上方配有菱形网状进气格栅。车侧方面,粗壮的腰线从车头贯穿车尾,并在后轮拱处带有明显的上扬处理,使得车尾的视觉感更加宽厚,熏黑的贯穿式尾灯组合则与前头灯相呼应。

NO.3 大众ID.3

销量:5382辆

比起其他品牌,大众在纯电动汽车布局上一直较为领先,很早便推出了“ID.家族”,而旗下的纯电车型中,大众ID.3作为入门级车型在欧洲的销量表现十分出色。ID.3同样以大众MEB平台为基础,拥有更加运动的造型和与高尔夫相近的尺寸,因此也被不少人戏称为纯电版“高尔夫”,但实际上,一旦你实际开起来就会发现它比高尔夫更容易操控,而且驾驶也更具乐趣。

NO.2 沃尔沃XC40(BEV+PHEV)

销量:6100辆

根据官方信息显示,沃尔沃XC40(BEV+PHEV)在2月销量为6100辆,其中纯电动版是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达到了4409辆。沃尔沃XC40新能源采用CMA架构打造,前格栅为封闭式设计,雷神之锤大灯依然没有缺席,熏黑的车顶和车柱时尚年轻,突然上扬的下窗线还让尾部变得更加紧致。车尾通过型面弯折带来了更强的层次感,配合经典的维京之斧尾灯,带有了更强的辨识度。

NO.1 特斯拉Model Y

销量:17205辆

Model Y 2月在欧洲市场获得梦幻开局,共销售出17205辆新车,比第二名的沃尔沃XC40新能源高出2倍有余,成功夺取了欧洲市场的销冠地位。Model Y的整体设计就像将Model 3吹胀了一样,整体的车型轮廓基本保持一致,同样有简约化的封闭前脸和敦实的车身结构,但Model Y更宽敞的车内空间也在实用性上更有保证,这也是深受欧洲消费者喜欢的原因。

总结:

从欧洲2月份新能源的销量表现来看,除了达契亚属于“中国制造”之外,欧洲市场基本被海外品牌所垄断,大众系列得益于本土化造成优势,在ID系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斯拉的降价策略也使其一跃成为销冠,不知道前十的车型中有你喜欢的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之养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从国内汽车市场正式向全球车企开放到现在,世界上所有知名车企都带着跑马圈地般的紧迫感疯狂地在中国生根发芽。面对这样残酷的挑战,中国品牌还能活下来甚至有所发展,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但说到底,就算中国品牌发展的再成功,如果不能打进海外市场,也只不过是在自家地盘上抵御外敌。于是渐渐的,什么时候中国品牌也能像海外企业走进来一样的走出去,成了汽车圈里一个热议的话题。

如果说以前受累于汽油车的科技壁垒使得国内车企迟迟难以打开海外市场,那么随着近些年新能源之风的吹起,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却“偶然”成为了中国品牌争战海外市场的主力军。说来也巧,但凡向外出击的国内车企,都把欧洲市场当作了必争之地。

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造车水平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如果能在壁垒极高的欧洲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也就等于变向地证明了自家产品的实力。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家目前势头正劲,以新能源汽车作矛,为中国汽车的未来开疆扩土的先锋车企。

上汽大通MAXUS

就在今年10月,上汽大通MAXUS旗下千余辆EUNIQ?5、EV30等新能源车型从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出发,发往了英国、挪威等欧洲发达国家市场。此次出口共计1323辆,其中包含500多辆纯电动家旅MPV?EUNIQ?5,和500多辆纯电动智能物流车EV30。截至今年10月底,上汽大通MAXUS在欧洲地区的销量已超过万辆。

上汽大通表示其每一款产品均对标欧洲发达国家的严苛标准进行开发,不仅实现了欧六技术储备和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在设计制造理念上也以国际基准和品质打造,旗下车型通过了澳大利亚ADR认证、?欧盟ECE认证、WVTA认证、海湾GCC认证等国际高标准认证。

在此基础上,上汽大通MAXUS的全球业务也已遍布4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澳新、美洲、欧洲、东盟、中东五大核心市场,海外累计销量已超过8万辆,初步完成了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比亚迪

挪威当地时间2020年5月7日,比亚迪宣布与挪威汽车经销商集团RSA合作。按照合作约定,RSA将成为比亚迪在欧洲的首个新能源乘用车独家经销商,负责比亚迪唐EV车型在挪威当地的销售代理,挪威也成为比亚迪开拓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首个试点市场。

比亚迪表示,之后的合作产品除了唐EV以外,还将涉及多款纯电动卡车产品,包括2.6吨厢式货车、7.5吨轻卡、19吨重卡以及港口牵引车。而截至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在欧洲的累计销量已突破1300台,占当地市场份额的20%,排名第一。在全球范围内,比亚迪不能已累计交付纯电动客车超过5.5万台。

作为国内处于新能源领域前列的一家车企,比亚迪正在凭借先进的电动技术逐步进入全球市场。

吉利

同样是今年,吉利领克第一家海外线下体验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开业,这也是领克在欧洲第一家销售网点,标志着吉利乘用车品牌正式发力欧洲市场。

也就在近两年,吉利在商用车领域的总投资已高达509亿元,共布局了四大生产基地,总产能预计可达55万辆。一份名为“商用车研究院全新3.5T?LCV欧洲法规咨询项目”的文件显示,吉利方面已对全新3.5T?LCV进行了产业化立项,正在进行这一车型进入欧洲市场的前期准备。

而早在2015年10月,吉利就已经收购了伦敦的一家出租车公司,并开始正式在英国伦敦运营吉利TX5出租车。

长城

在201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长城汽车曾携WEY?VV7?PHEV、VV7?GT?PHEV、VV7?GT?Pro?PHEV等新能源车型登场。当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还在现场发布了WEY品牌全新的全球化战略,计划在德国建立技术中心,以德国市场为起点,以新能源车型为载体,两年后正式切入欧洲市场。

根据全球化的布局思路,长城汽车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的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该工厂也将采用高速叠片工艺,并配置AI智能检测及质量预测、分析等智能系统,一期建设于2020年启动,2022年建成投产。欧洲工厂的落成,也将进一步提升长城汽车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今年10月,国务院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指明了中国汽车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不可否认,在汽油车迟迟难以打开海外市场的当下,新能源汽车确定如一把利器在海外市场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相信随着国内技术和整个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世界范围内将会越发频繁地出现中国品牌汽车的身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