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第六批新能源推广目录车型推荐)

2024-05-14 18:51:29

对于当下选购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向更年轻化的用车群体偏移。这也说明了新能源车型同样也在向更高续航、更高安全性以及更新技术的方向发展。此次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6批)》共包括124户企业1815个车型,纯电动产品共119户企业1619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29户企业130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17户企业66个型号。

而此次新车目录数量多跟此前疫情的关系分不开,更多是品牌积压的车型,不过“好饭不怕晚”今天就从这些车型中挑选五款新能源车型,看看这几款车型能否符合你的购车心意。

比亚迪汉EV/DM

前天晚间,比亚迪汽车官方社交账号公布旗下旗舰车型比亚迪汉预售价,显然晚上这波公布预售价格的事情,起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而此次在众多车型中将比亚迪汉系列车型放在第一位也正因如此。

比亚迪汉EV、DM车型出现在此次目录当中,不过申报信息中显示汉EV车型拥有506km、550km以及605km续航版本,但结合昨晚公布的预售价来看,新车并未给到506km续航版本的价格,而比亚迪汉EV车型506km版本或许将成为比亚迪汉车型在正式发布时,售价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或许相对更低的售价将对同级车型进行有效打击。

设计方面,比亚迪汉延续此前Dragon Face家族水语言基础上,融入了性能美学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更佳的空气动力学效果。曲线前脸、水滴形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都可以优化风阻系数,同时该车风阻系数仅为0.233Cd。侧面来看,汉EV采用了非常动感的溜背造型设计,这点应该很对年轻人的口味。在反光镜上还有个玄机,可以通过NFC卡片钥匙并支持手机NFC对车门解锁。

尾部设计部分,标志性的贯穿式尾灯依然很亮眼,两侧形似于龙爪仿生学设计,增强其尾部力量感。

同时,在配置方面,首搭量产后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以及比亚迪即将发布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都成为其重要卖点。此外,结合此前我们的静态实拍来看,该车配备了手机无线充电、全景天窗、副驾老板键等。

其中,比亚迪汉DM车型在设计方面基本与纯电版保持一致,采用2.0T发动机,搭配三元锂电池组,纯电续航可达81km,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91马力,两车尺寸同为4960/1910/1495mm,轴距为2920mm。

江淮iC5

此次第六批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中有它我并不觉得奇怪,新车也是在近期完成上市。而此次目录中也是基于现有续航标准,作为江淮汽车全新3.0产品战略下的重要车型之一,整体由阿尔法·罗密欧原设计负责人Daniele亲自操刀设计,辨识度极高。同时与大众共线生产也保证了其做工品质。

设计方面,封闭式进气格栅,充电口被隐藏在格栅中央内部。另外,前保险杠造型也进行了调整,两侧三角形的装饰则是电动车iC5独有的设计,辨识度较高。

车身侧面同样是溜背造型并且尾门同样采用掀背式设计,拥有很高的实用性,整车尺寸为4770/1820/1514mm,轴距为2760mm。车尾部分,江淮iC5也采用全封闭式后保险杠,两侧造型与车头相呼应,尾部层次感更加鲜明。突出其紧凑型运动纯电轿车的定位。

动力方面,全系采用145kW单电机驱动,搭配来自宁德时代容量分别为54.8/64.5kWh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450、530km。同时,江淮iC5的急速快充,45分钟可将电量从30%充至80%。此外,悬架系统采用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保持整车行驶更高的稳定与舒适性。

北京奔驰—E 300 eL

对于奔驰E300 eL这样的豪华插电混动车型来说出现在这个名单内着实有些意外,该款车型售价50.98万元。而相对来说,E级的插电式混动也符合当下的消费人群以及定位需求。E级介于S级与C级中间比较均衡的车型,而插电式混动也是进一步强调燃油经济性。

设计方面,与燃油动力的现款E级车保持一致,采用立标前脸的展车看起来足够豪华优雅大气。同时这款E300eL所采用的的蓝色漆面涂装,也是目前保有量非常大的传统E级车上极为罕见的。

该车基于全新的MRA模块化平台打造,车身尺寸与汽油版车型保持一致,同为5065/1860/1476(1463)mm,轴距达3079mm。内饰设计同样与现款E级差别不大,马鞍棕的内饰配色很容易表现出豪华感。

动力方面,该车采用2.0T发动机+90kW电机组成的驱动系统,匹配戴姆勒电池公司DeutscheACCUmotive生产的三元锂电子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50km,工信部给出的综合油耗申报值仅为2.1L/100km。

领克03 新能源

对于领克03这款车我觉得我们不用刻意的去说它,毕竟前有领克03+、后有普通版,从TCR版本到民用全覆盖。其中,领克03 新能源则保持了一贯的设计。前脸依旧是极具辨析度分体式大灯设计,造型独特的北极之光日行灯与尾部的能量晶体尾灯相互呼应,总能在茫茫车流中营造一股独特的吸引力。

领克03 新能源的左前翼子板会藏着一个充电口,车尾也有着“PHEV”的标识,而内饰以往的红色元素也换成了更符合新能源身份的亮蓝色。

基于CMA架构平台的新能源车型采用了中置电池的布局,相对于大部分车型选择将电池放置于后排座椅下方或尾厢下方,CMA架构这种电池布局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乘客的体验。此外,备胎放置的地方改为蓄电池以及家用充电线放置区,尾厢地台也略有提高。

动力方面,在原有的1.5T L3发动机+7挡双离合变速箱基础上加入60kW驱动电机。搭配容量为9.4kWh三元锂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51km。这套动力系统来说,与普通版的燃油车型无异,更多是减少了起步抖动,实测表现综合油耗为6.8L/100km。

小鹏汽车P7

对于小鹏P7这款车,我们的编辑则更有发言权。综合前几日的深度试驾,这款车出现在推荐名单内算是真正的一款综合能力很强的一款车型。外观上星际设计语言,贯穿式LED灯带设计非常有特点,不同场景有不同的显示效果。

车身侧面贯穿线条一气呵成,拥有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等,虽然我一项不太喜欢用参数对一款车进行评价,风阻系数仅为0.236Cd,在同级轿跑中也排在前列。

尾部则与车头有着很好的呼应,制动灯、转向灯分属两层,层次感更加鲜明。整车尺寸为4880/1896/1450mm,轴距为2998mm。

动力方面,小鹏P7的552km、568km、656km、706km四种续航版本均在推荐名单内。综合此前在场地试驾感受来看,小鹏P7的特点还是展现得很明显的。在直道上加速快,刹车稳,而且并不会让人不舒服。如果是过弯的话,小鹏P7的极限并不算高,一方面有车重惯性大的原因,另一方面悬架的调教也比较偏向舒适性。总的来说,小鹏P7确实拥有出色的性能数据,但并不能算是赛道中的机器,而是可以很舒服的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

结语:

综合来看,虽然此次新能源目录推荐车型众多,但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车型还是太少了,而今天重点推荐的五款车型也是实打实的将最真实的情况展示给大家。有即将上市的全新车型,也有已经上市并深度试驾的车型。而此次重点推荐车型也是将入门车型倒豪华品牌均有覆盖,也希望消费者们能够找到适合的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可能南京自己都没想到,一直看不上的合肥,会有一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方位超越自己。

博郡、拜腾、知豆、天美……说出来,南京的新能源品牌不少,但却没有一个能拿得上台面。

博郡正欠薪、拜腾量产无期、知豆泯然众人、天美不知所向,南京雄心勃勃规划的新能源产业没有一个能支撑起辉煌的梦想。

反观合肥,大众投资江淮,蔚来总部落户,再加上江淮和奇瑞两大本土品牌,合肥俨然已进入新能源产业链的顶层。

相比之下,噫吁哀哉。

曾几何时,南京也是站在中国汽车顶端的城市。

南汽,上世纪能与一汽、东风比肩的品牌,产量高、效益好,金龙、申沃、依维柯也是南京汽车响当当的招牌。

然而,风水轮流转。

从南汽收购罗孚和MG开始,南汽走上下坡路,从此再没有翻身。其合作品牌菲亚特一路沦落,罗孚和MG在其手中也是均无起色。

最终,南汽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并入上汽,罗孚和MG彻底成了上汽自主,南汽菲亚特的厂子也改成了上汽大众的生产基地。

南京汽车工业彻底消失。

南京不甘,毕竟汽车产业对于城市的拉动效应肉眼可见。所以,在新能源浪潮席卷的时候,南京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去了。

2019年初,南京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目标是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彰显南京特色的地标产业,达到“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水平。

为了完成规划,南京在江北新区、江宁区、溧水区、南京经济开发区等四处区域,打造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南京释放出如此的声浪,自然就会有人趋之若鹜。

2016年,博郡汽车落户南京浦口;2017年,拜腾汽车落户南京龙潭产业新城;晶能新能源汽车,同年在江宁开发区建厂破土;2018年,长安蔚来落户江宁开发区;2019年,知豆电动汽车落户浦口经济开发区;同年,天美汽车在南京成立……

短短5年,十几个声称百亿级的整车项目,集体把整车产业链条放在南京,而南京也是来之不拒,希望借助他们发出新时代的汽车梦想最强音。

只是可惜,现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汽车,又一次走失在了这座城市。还有没有未来,谁都不知道。

有人落寞,自然就有人欣喜。

2020年,汽车圈两件大事,都与合肥有关。

2月,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将落户合肥;5月,大众入股江淮。以这两个项目为代表,合肥正崛起新的新能源汽车增长极。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合肥重点培育的战新产业之一。

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成率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在机动车保有量的占比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公交车的占比全国第一;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全国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大批量外销的城市……

一项又一项的“第一”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合肥造”新能源汽车正在驶向全国,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走强,从政策保障、市场培育、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着手,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带动上下游及配套企业聚集,逐步形成产业领先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合肥起步并不慢。2009年以来,合肥市先后入选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并被列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一系列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技术创新,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目前,合肥市已经形成了包括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体系,以及充电站、电池回收、汽车售后服务等配套体系在内的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此时的合肥,俨然已是新能源产业的领军城市。

南京与合肥,就像是中国大把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缩影,太多城市在这波新能源的行情中,慕着光环而来,怀着无奈而去。

城市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拉动经济,却也要因地制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刚刚兴起的新能源产业,正在从企业自发发展,走向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自觉发展阶段。

南京在试图简单的拉项目,合肥在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两个城市对于产业布局的思考,最大区别就是合肥不再局限在单个企业这个“一域”,而是从“谋一域”走向“谋全局”。

个中差别,不言自明。

有人说,留给南京的时间不多了。这个双城记,还有没有后续故事,可能会让大家看到更全面真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采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