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树短评(为什么种植银杏树前景好)

2024-04-10 23:36:18

第一,银杏树有和其他绿化树木相同的美观树形,对于绿化树首先要求就是美化环境。并且银杏树四季富有变化,春夏叶绿,秋季金黄,冬季银杏树干枝美观,挺拔雄伟。

第二,银杏树独有的药用和作为食物特点。银杏树叶含有银杏酮好、银杏脂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是心脑血管药物必需的原材料,现在很多药物都含有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果是餐桌上的食物,经过厨师的加工可以做出几十道味道香美的菜肴。银杏叶和银杏果还是对人体有益的绿色保健品,例如:银杏茶、银杏叶片、银杏叶保健枕等,银杏果保健食品有:银杏开心果、银杏汤圆、白果蒸鸭、白果炒鸡丁、银杏炖猪肠、银杏月饼、银杏粽子、蜜汁银杏果、白果炖鸡等。这些都是银杏树比其他绿化树种独有的优势。不少城市市民在道路边银杏树下捡拾落下的成熟银杏果实用来食用。

第三,种植银杏树产生附加的经济价值。银杏叶可以卖,今年银杏叶2元每斤;银杏果也可以卖,银杏果几元一斤,一棵30公分左右的银杏树可以结果一百多斤。而其它绿化树木很少有这样的特点。

第四,银杏树种植后没有副作用。很多绿化树木春天会有花絮漫天飞舞,污染大气,很多市民健康受到威胁,每年春季有很多呼吸道疾病是树木飞絮引起的,还很多人对花粉过敏。例如:法桐树会产生绒毛,还会结球,污染环境;杨树柳树会产生白色飞絮,飞絮随风飞舞,像下雪一样,污染严重。

第五, 银杏树不生虫。很多树木易生虫,每年园林单位要多次打药,污染环境。另外树木生虫后易出现断枝,种植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会有危险。

还有,银杏树是落叶大型乔木,夏季树叶茂密,遮阳效果好;冬季落叶后不遮挡阳光,通光好。无论道路还是庭院都适合种植。

形容“绿化”的句子有哪些?

内容简介

?章永磷是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因写诗而被打成右派送劳改队“改造”。几年后,又被遗送到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偏远的农场落户。这时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正处在饥饿的恐慌中。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他谄媚、讨好,耍各种各样的小聪明来为自己多搞到点东西吃。到了晚上,他又陷入无休止的自谴自责之中。

绿化树

马缨花,是农场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没有男人,身边只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在一次劳动中,章永磷和马缨花结识了。两天后,马缨花以让章永磷帮她干活为借口,把章从“右派”宿舍带到她家,意外地捧出饥荒时期鲜见的白面馍给他吃。此后,每天下工后,她都让他到家里吃个饱。瘦弱的章永磷由此渐渐强壮起来。马缨花家还有一个男单身常客,叫海喜喜,一心想娶马缨花,常给她弄些吃的东西来。马缨花收下他的东西但不“希待”他,并把他送来的东西给章永磷吃,从而引起了他的妒意。后来海喜喜借故和章永磷打了一架,并从此不再登马缨花的门。章永磷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这使得他失去理性,竟在一天晚上对马缨花做出求爱的举动,没想到马缨花用“你还是好好地念书吧”一句话拒绝了他,使他羞愧难当。最后他想到应该“超越自己”,于是开始研读《资本论》。有一天马缨花说她的爷爷象他一样也是个念书人,她还说她不“希待”海喜喜,因为他放著书不念,是没起色的货。章永磷这才明白,她把身边有一个男人正正经经在念书,当做由童年印象形成的一个憧憬,一个美丽的梦。

春节快到了,章永磷仍是每晚到马缨花家去。一天晚上他又到她家,正巧,队上要宰牛羊,她去帮忙,他一个人在她家读著《资本论》。突然海喜喜闯进来了,用异常温和的口吻请章到他家说点事。在海喜喜的家里,海象接待老朋友似地请章上炕、喝茶、并讲了自己多年的流浪生活,讲了怎样到这里,结识马缨花后曾想在此定居,又突然说到自己今夜就要离开此地,临走想送给章永磷和马缨花一麻袋黄豆,那是他背着大家在西边开荒地的劳动所得。最后又劝章永磷跟马缨花结婚,说马缨花是个好女子。章永磷先是诧异,继而被他这种豪爽气概和男子汉的宽宏大度所感动,以至用这种气度对比自己,感到羞愧难当。

当章永磷再次向马缨花提出结婚的要求、并说海喜喜和谢队长都觉得应该如此时,马缨花却说他们俩的事情不要别人多嘴,她自有主张。她不能容忍自己的男人和别人家的男人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认为那是“没起色的货”,她的男人应该念书,只要念书,她就是再苦也愿意。并且说,如果结婚了,家里的活就得他乾,没功夫念书。再者,那些傻男人也不会象以前那样再给她家送东西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拒绝他就是因为有着这种为了爱情、为了他人的献身精神。他知道她有着这种神圣自寺感情,更执意要跟她马上结婚。她以为他对自己的感情有怀疑,安慰他说等日子好过一些就结婚,还说:“你放心吧!就是钢刀耙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

但章永磷因海喜喜跑了之后,有人诬陷他和海喜喜要搞阴谋……失了自由。以后又连续被管制和劳教。1968年劳教期满回到农场,才知马缨花一直没有结婚,在他劳教期间,带着孩子到县城找她哥哥去了,以后又全家去了青海。

创作背景

1957年7月,年仅27岁的张贤亮因在《延河》上发表诗作《大风歌》落难以后,头脑僵化、神情寂寞,而年过35尚孑然一身,更使他孤独凄凉,想到别的农工虽然贫困但还算温饱的家庭生活,一股悲凉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可是当时的身份和经济状况都不准许他想入非非,感关睢而好逑。他曾说过,如果他那时有一笔供一位姑娘从四川到宁夏的路费可以娶亲成家,但事实上他只能做罗漫谛克的梦,把劳动妇女的温情、怜悯和关怀作为一种精神的慰籍和寄托。被张贤亮称为“绿化树”的青年妇女马缨花,也就是集中了他经历过的许多美丽善良的妇女特点而诗化了的艺术形象。在西北贫瘠的荒漠地区“劳动改造”二十年,这段生活成了张贤亮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也使他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带有较明显的“自叙传”色彩,《绿化树》是典型作品之一。

人物介绍

章永磷

章永磷既是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一个典型的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知识分子。当章永磷被打成右派因而饱受打击迫害时,出于生存的本能,他一次次地为填饱肚子劳心费神,并耍过各种小聪明。初到马缨花家,即便得到如此深的信任,章永磷竟也只想揭开锅盖,掀开帘子,看看有什么可以吃的。然而,每当黑夜降临,白天的那些卑劣的邪念就会开始折磨他的灵魂。尽管现实生活处境异常的艰难,但章永磷始终没有丧失理性,反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来审视自已的思想与灵魂,他接受了思想改造的痛苦过程,但并不怀疑这种改造的荒谬性,而是自责自己离马克思主义还有很大距离。于是,章永磷一直坚持学习《资本论》,并在其中执著寻找超越苦难,超越自我的精神源泉。章永磷是幸运的,在极为艰苦的改造环境中他遇到了马缨花、海喜喜以及谢队长等生性淳朴善良的普通劳动人民,他们身上闪烁出的某些光辉甚至给予这个迷茫痛苦的知识分子以宝贵的精神力量。章永磷在学习中开始不断思考,不断拷问自己的灵魂。马缨花纯真的情爱、海喜喜宽广的心胸,谢队长真切的关照,促使章永琐最终领悟到了《资本论》的深刻内涵,他的思想终于产生了质的飞跃,并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在--起",由此探寻到了“超脱自己”的真谛,最终开始踏上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净土”。但是,在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唯物论者,作为一名有着自身独特精神追求的知识分子。

马缨花

马缨花是《绿化树》中独一无二、光彩照人的理想女性形象。她是现实生活中美的象征,她兼有奔放不羁的性情和贤良温柔的爱。如作品中所写的那样,她是“黄土高原上的迎春花”,是“沙漠荒原与贫困农村环境中绽放的一株闪烁著光与美的花朵”。马缨花有过不幸的人生经历,像许多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一样,她粗俗、淳朴,善良而富于同情心,思维的方式往往是很单纯.很直接的。但是,马缨花向往知识,渴望追求美好的事物,正是她的爱给章永磷迷茫痛苦的生活注人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马缨花对章永磷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这在从章永磷肩上夺下镐头时的“慌乱”以及她第一次约章永磷到自己家吃东西时的“微妙的关切”中就可以细细地体味出来。而当她真正爱上了,便是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爱着。马缨花爱的方式也是独特的,一开始没有卿卿我我或含情脉脉,而是心甘情愿地供章永磷吃,供章永磷穿,并将他视为自己的丈夫。在复杂艰苦的现实环境中,她主动地、义不容辞地关心照料章永磷,乃至做起他的保护人。马缨花还有着贞女节妇般的勇敢刚烈,当章永麟试图怀疑她对爱情的忠贞时,马缨花一番从容决断的回答令人为之动容,“你放心吧!就是钢刀把我头割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这就是一种无私朴实的爱,一种忘我的爱 ,充满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绿化树》写章永磷在四年强迫劳动中如何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章永磷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他在劳改时饥饿、赢弱,精神已处于彻底崩溃的边缘。但他在饥饿中求生存,在女性的爱抚中渴求爱情,经过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启示,学习了《资本论》,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作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忏悔、内疚、自责、自省等内心活动的描写,礼赞“绿化树”般的中国劳动人民。

《绿化树》本身就是对历史背景的一种演绎,从中所透露出来的一切信息仿佛都在热情地赞颂著一种至纯至净的美好人性和理想人格,深情地呼唤着人类一直以来都在心中执著追求着的梦想,即一个由无私温情、平和、自由、平等的灵魂和心性所组成的理想世界。

艺术特色

一、对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深刻刻画。作者大胆进人当时还少有作家去表现的潜意识领域,表现被剥夺了基本生存权利的知识分子与“食”、“色”本能所展开的肉搏战,让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窥见自己心灵深处的丑恶,把章永磷敏感、痛苦的心理放到理性的审判台前,不断地承受严厉的拷打和审问,在新时期反思小说中达到了少有的思想深度。

二、展现了粗犷苍劲的西部美学风格。小说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西北边地农场和乡村的自然景物、乡风民俗,更着力表现了大西北情歌高亢悠扬的美妙动人之处,加上它所刻画的充满野性之美的西部男女,渲染出质朴、粗犷、雄壮的西部风情。

作品影响

《绿化树》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品评价

文学批评家吴亮《冷峻而灼热的心灵自迷一读张贤亮的新作〈绿化树〉》:在张贤亮的《绿化树》中,我们不难觉察到这两种历史正融贯著、交叉著。而凝集在那交叉点上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眷恋,一种没有怨愤的个人道德自省和一种追求真理的苦难历程。它以独白的形式,剖露了一个知识分子——诗人章永磷一的内心。这是一份冷峻而灼热的心灵自述"。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孔范今《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化树》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民民众的忏悔,章与马缨花的爱情关系事实上成为知识分子与劳动大众的关系的一种象……从整体上看,张贤亮对历史的反思不仅仅通过人物命运表现历史的曲折,而且往往通过主人公自我的内省展开,小说主人公往往要在灵与肉的搏斗中“超越自己”,通过对自身的痛苦反省和拷问,努力寻求‘比活着更高的东西’,最终完成人格的蜕变和升华。

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文学理论家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下):小说不仅应当“引起人哲理性的思考”,而且应当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张赞亮小说创作的立足点……这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伤痕痛苦中的‘缺陷美”、粗犷质朴的内心美、大西北边陲的风情美。

作者简介

张贤亮,当代作家,江苏盱眙县人。1955 年中学毕业后至宁夏银川干部文化学校任教。1957 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 年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1979 年重新执笔创作后,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其中《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分别获1980年及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内花园外侧的外花园区,园内的毛毡花坛,广植花卉,美不胜收,是每年办理菊展的主题园区。在76畦玫瑰园区里,每畦两端种有蒋介石最爱的梅花,象征夫妇两人相伴相随之意。这里是蒋夫人以前最喜欢散步的地方。西式庭园,以喷水池为中心,花坛、树篱、园路,均成左右几何型对称,各种美丽花卉,使得洛克风格的庭园更加典雅。

仙人湖两岸青山,山高林密,绿树成荫。山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河流一段,潭水、瀑布、湖泊三位一体。潭水清莹澄澈,瀑声潺潺,湖泊波光粼粼。山水相间,形成一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神奇画廊。

凉亭岗左上角侧边,是一大片树林,树木茂盛,树藤交错,树种繁多,怪石嶙峋,群鸟高飞,莺歌燕舞。早上群山笼雾,傍晚霞光金照。凉亭岗右边,山脉连绵,松涛浩瀚。山脉中间,建有花木场。公路绿化树、庭院观赏树、广场点缀树,应有尽有,给我们的生活添姿彩。凉亭岗山脚一大片果园。这边种植了具有地方特色名优产品—春甜桔。成熟在春节前春甜桔,颜色变的金灿灿,那一个个沉甸甸的春甜桔挂满枝头,真像那节日的彩灯挂满了果园,使人陶醉。共度新春。那边种植了地方最适宜水果—桃李。每到桃李树开花,漫山遍野,花团锦绣。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引来了无数蜜蜂、蝴蝶飞舞,吸引了无数小孩、青年赏花。

那一行行松柏,一座座假山,亭榭在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的映照下,把公园的夜色变得如梦如幻、如真如画。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在经过白天的喧闹后似乎都在享受着这夜色的娴静与安好。而我的思绪也被这景、这情、这夜色所感染,我在想: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似乎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与苦痛,但如果能换一种心情、换一种姿态去面对和享受的话,你会发现其实生活也会像今天的夜色那样如此娴静与安好!

放眼山野,玲珑剔透,好似无边无际白色的锦缎鬼思神工般织就的仙境;虚无缥缈、找不到一丝人间的浮华和一丝杂念,莽原玉带缠绕,蜡象奔驰,又好似万千白花花的水流在阳光中一泻而下,无遮无拦。天淡淡的迷蒙了些许,雪花一片片、一片片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像鹅毛、像梨花,眉目传情、窃窃私语在梦境中轻盈的炫舞;极其唯美、极其婉约、极其不忍飘落。身边的树木草藤冰雕玉钕,长长的冰挂含露欲滴,雾气缭绕升腾,像仙乐于琼楼玉宇之间回旋。眼前逐渐模糊,我沉浸在这单一的色彩中。试想,有谁能描绘和临摹这般无瑕的晶莹呢!就算、就算精美绝伦的文字在此景中也显得是那么多余和苍白……

雨像是蹦进了大豆上,冲刷着炎热的干瘪,叶脉张开呼吸的肺,都清爽了,饱满了,青色的一株株成了连成一片,摇晃着脑袋,如一个大合唱的场面,那风指挥,雨打的声音是旋律和节奏。都记住了了本是同根生,总是那绿色清爽了,新的生机一片,连泥土都喝醉了,嘀咕着散发出香味了。

旁边几株小桃树也正含苞待放,深红的花蕾,挡不住它艳丽的风采,教人很想看看它绽放时的惊艳。前几天路过花卉市场,我正好看到了有花农在出售这种型观赏型的小桃树,每一个枝头上的花蕾都差不多大小,都很匀称,都是含苞待放,我很想将它们买下来,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养花不是我这种粗人能做得来的事情。

行至半山腰,有一平坦的巨石,凭空兀自伸向山涧。会当凌石顶,一览叠库美。站在此处,观赏“晓望叠库”甚美:山脚下,有两座水库名曰“晓望”、“塘子观”。有趣的是,这两座水库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唇齿相依,如同母子。蓝天白云之下碧水清澈,三面环山其间层林尽染。

汽车披着残霞,一路上马不停蹄的狂奔,不知不觉,已经驶入银川。这时却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暗无天日。南门城楼在模糊中显得妙小的很,整个银川也好像同比例缩小了许多。于是,到了车站,我便急匆匆西里胡涂的搭上了一辆开往中卫的大巴。一路上摇摇晃晃,完全丧失了观赏风光的兴致。

汽车经过的地方,时而也会浮现出一些零零散散的村落,这些村落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纯朴,仿佛被世界遗弃在新时代的高科技革命之外。窗外的荒原上时而也会出现一些零散的羊群,如云朵。它们便是大漠里永恒的天使。时间果然过得好快,不知什么时候,夕阳已偷偷的斜落沙丘,整个大地仿佛被一层薄薄的金纱所盖,格外的迷人。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不仅山奇美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犹如莲花,让人不禁触景生情,李白曾吟:“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已成为描绘九华山美景的千古绝唱。而新罗国僧地藏卓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已成众僧和普众膜拜的菩萨转世。九华山一行让我感动的和感触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下面的几处场景…...

那大片的红,有朱红,赭红、亦有淡淡的浅红,每一片枫叶,似乎都由多种红色组成;那绿,已不是夏日里的幽绿,而是悄悄浸了秋的黄,是绿中黄,黄中又泛着大半的绿;那黄,是翠翠的,浅浅的,艳艳的,仿佛画家笔下那淡淡的水彩。

、山庄的左面是大山的深处,除了树还是树,蓊蓊郁郁,染绿了半边天。右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绿波荡漾,一直通到山外。后面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层层叠叠,枝桠纵横。从下往上看,树就像是长在屋顶上,从上往下看,后面的屋子又像是架在前面院子里的树梢上。从远处看,就像绿色的海洋里飘着一颗颗红宝石,一阵风过去,随着绿波起伏,蔚为壮观。

爬到最高峰,群山一股脑儿被我们踩在脚底下,回头望去,一个个绿色山包,匍匐在我们脚下,就像是朝拜的臣子,排成几条长龙,井然有序,跪在天子脚下。那一条条小河,远远看去,就像是大臣们的衣衫上,一条条闪着亮片的飘带,一阵风过去,绿衫飘飘,银光闪闪,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工斧凿。

拾阶而上,来到半山腰一处安静、空旷的院所,这便是依仙山傍灵水钟神秀聚六气的“八观之首”塘子观。古藤曳紫,松竹掩映,龙泽高阁,呼应观右,确是福地洞天!圣境如斯,清心寡欲,返璞归真,物我两忘,集天地灵气于一身,自然成就仙风道骨。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