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景区绿化(龙口绿化)

2024-04-11 09:27:28

创建“绿色村庄” 建设和谐龙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列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生态建设是承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根本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龙口市从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出发,在原来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开展了创建“绿色村庄”活动。在创建“绿色村庄”过程中,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群众办实事,促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效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农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农村的面貌和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认清创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创建‘绿色村庄“认识。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生态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地位日益突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无论果品、林木种植等传统林业产业,还是森林旅游、花卉等新兴林业产业,都是促进龙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创建“绿色村庄”活动构筑农田林网、绿化村庄和发展庭院林业,可以实现村民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创建“绿色村庄”活动不仅是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重要平台,更是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2004年,龙口市提出了通过“林业建设跨跃式发展”来实现生态建设的新突破。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形成自觉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新风尚。农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为推动农村的绿化美化与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立足长远,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实施“绿色村庄”方案。

龙口市按照“封山植园、三沿三环”的绿化思路,以努力打造“绿色生态龙口”为目标,制定了《2004—2006年全市造林绿化规划方案》。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绿色村庄”的具体要求,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规划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村的经济状况、村容村貌、绿化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做好村庄造林绿化实施方案。确定庭院绿化及村庄绿化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绿色村庄创建目标。确立了山区绿化与平原林网建设并举、生态造林与产业造林共抓、城乡绿化统筹安排的总体思路,出台了《龙口市村庄绿化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村庄绿化技术指导要点》,指导各镇街研究切合各自实际的实施方案。全市所有村庄都有详细的绿化规划,保证了村庄绿化的科学性和整体性。

绿化实施方案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将村庄绿化任务一次性明确,分步组织实施。按照绿化总体目标,分年度、季节对任务进行分解,划分时段,适时造林。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庄绿化标准,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硬性规定,一切以以群众满意为前提,以群众得实惠为目的,不搞形象工程。对基础条件好的村,适当提升工作标准,根据村庄的特点设置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体现出村庄的品位;条件一般的村也对搞好绿化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达到美化的目的。创建行动的各项任务都落到实处,确保有计划、有目标、有项目、有措施、有实效。

加强舆论宣传,注重典型示范。大力宣传创建 “绿色村庄”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以引导方向、鼓舞士气、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创建行动深入开展。为展示创建工作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围绕各镇街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绿化的亮点工程,专门制作了全市绿化专题片,灌制了录音磁带,利用早中晚时间反复播放,使“双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出“村村抓绿化,户户忙植树”的浓厚氛围。为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提升绿化标准和档次,按照“培育典型,扩大亮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分别确立市、镇两级示范点和示范线,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色”的要求,规划确立了东南山区、北部平原、诸由观镇等3个市级示范片,60多个示范村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辐射范围。在不同区域开展示范建设,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用先进典型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创建行动,用成功经验推动整个创建行动顺利开展。2004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了3次高规格的绿化观摩活动,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市镇两级主要领导参加。通过对示范区片的现场观摩和经验推广,有效推动了村庄绿化工作的开展。

三、整体推进“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形成强大合力打造"生态龙口".

龙口市把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创建行动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日程,成立创建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三个到位即:指导协调到位,干部责任到位,督查调度到位。落实工作责任,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业务部门各尽其能,形成合力,确保创建行动健康、有序、扎实推进。

为确保创建的进度和质量,该市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到基层现场督查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市直部门、中小学校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围绕“绿化村庄”开展多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团市委发动青少年开展营造“五四青年林”活动,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建设“三八妇女林”活动,各中小学校、医院、企业等也纷纷开展“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有效聚合力量推进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中与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山区和沿海,封山植园,大力发展各种经济林和丰产林;在平原,大搞路旁植树、农田林网补植、改建、更新和镇村绿化;在城区,大力建设绿化景观和公共绿地,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针对农村树木少、绿化档次低的问题提出有条件的要营建围村林,树种以高大壮观长寿的乔木为主,兼顾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街巷、庭院全部绿化、美化,通过创建“绿色村庄”活动,全面提高村庄绿化水平。确保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或已绿化面积占适宜绿化面积的95%以上。

四、强化制度,建立“绿色村庄”创建的长效机制

为巩固创建“绿色村庄” 的成果,让群众长期受益,龙口市积极探索村庄绿化造林的长效机制。在工作中立足实际,长远考虑,着重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投入机制。立足实际解决人力和经费问题。搞好“双建”,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经费做保障。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多元化筹资。通过财政拨一点、包村部门支持一点、社会力量赞助一点,缓解资金压力。市镇两级财政每年用于林业绿化的资金不低于8000万元,按照“核定收支、差额补足”的原则,安排1000万元对村级集体收入低于核定支出的村进行财政补助,主要用于村庄绿化等新农村建设方面。同时,采取市直部门包村、镇村联动、村企联建、村矿共建、强村与弱村联姻等形式,引导大企业、市直单位、经济强村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向“村庄绿化”。目前,有200多个村庄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结对联建,筹集绿化资金600多万元。二是创新管护机制。对确定的绿化工程,通过量化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进度要求、跟踪督导检查,实现目标全程考核管理。同时,把公司化造林机制引入村庄绿化,对村庄绿化工程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严把资质关、业绩关,选择施工能力强、信誉度高的绿化施工企业参与村庄绿化,有力提升了村庄绿化的档次和效果。三是创新奖惩机制。对造林绿化工作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每年都通过现场观摩、检查验收等形式,对全市13处镇区街及部门的造林绿化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同时,提高绿化造林工作在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分值,对绿化造林工作成绩突出的部分额外奖励。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的绿化奖励资金,用于奖励绿化成绩突出的部门和单位。各镇街也都将绿化工作纳入对村级的考核,设立了30—60万元的绿化储备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形式对村庄绿化进行补贴,有力保障了村庄绿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创建“绿色村庄”活动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出绿意盎然、生态文明的和谐景象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