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护坡绿化(道路绿化包括哪些方面)

2024-04-12 14:02:18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应用较多的有雪松、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4.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1)树带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树池式。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10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米、5米、6米、8米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厘米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米--8米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

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植物配置应视地点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米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米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米。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5)其它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

1地面绿化

地面绿化就是利用城市中一切能够绿化的地面进行植树造林、栽植花草,把裸露的地面覆盖、装扮起来。地面绿化要科学地利用高大、生态功能良好的乔木,以乔木为主体组成乔、灌、藤、草结合的近似天然林,使林地不同的高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林地填充的质量。

1.1城市道路绿化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要建成林荫大道,采用绿化树木和条形绿化带相结合。绿化树木应以乔木为主,中间种花灌木,组成有错落层次的树木群落。要引进高大的乔木,如泡桐、速生杨、银杏、黄连木、楝树、雪松等,高大乔木要少截干多整枝,用修枝的方法提高树木的枝下高,形成巨大的伞状树冠。这样可以缓解由于空气不流畅造成的空气质量问题,避免树冠过低对经营场所造成的遮挡,并且起到遮阴降温的功效。同时,在树种选择上,要注意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的搭配,运用速生树种较快占领空间,并可维持高大结构的可持续效果。

1.2城市公园、广场、街头游园等公共绿地

对于城市公园、广场、街头游园等公共绿地,要减少草坪的比例,增加乔灌木的比例。以自然生态进行配置,以乔木、灌木、花草科学搭配,乔灌木修剪整齐,形成松散型的乔灌草复层结构和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促进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生共荣,保证“虫道”、“鸟道”畅通,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1.3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

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居一景”的原则。对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多的绿量,营造出一种宁静休闲的环境,满足住宅小区绿化的生态要求。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绿地应该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以冠茂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充分发挥其遮阴、降温、增湿、滞尘、减噪的功能,再配置花灌木、绿篱分隔空间,形成不同的休闲空间。并依照季节变化,考虑树种搭配,做到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结合、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相结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单位庭院绿化作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有机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开展单位庭院绿化达标活动,创建“园林式单位”。明确“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绿中求美”的原则,大幅度增加绿化面积。栽植以乔木为主,做到针叶树与阔叶树、乔木与灌木合理搭配,科学种植,实现单位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临街单位在庭院内临街一侧至少栽植1—2排乔木,形成连续的绿化带,形成植物生长茂盛、层次丰富、结构稳定的景观效果。

1.4立体花坛

在开阔的广场、公园、游乐园和街头等地,建造各种立体花坛,作为中心景点,展示花卉浓艳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般立体花坛在立体绿化中属于档次高、造价高、最灵活、最丰富的类型,多数情况下,需要设计骨架,作为摆放花盆和栽花的载体。将草本花、五色草、花灌木、藤本等植物密植或摆布在安装好的架体上,完成特定的景观塑造。立体花坛充分利用植物花叶的造景功能,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搭配,可制成动物植物造型或抽象的雕塑花坛。常见的形式有花柱、花台、花球,各种几何造型和风格各异的特色造型,所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有矮牵牛、五色草、菊花、天门冬等。通过建造形态各异的立体花坛,可以给城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建筑物的墙面、围墙、栅栏、立柱和花架等方面绿化

2.1墙面绿化

在建筑物墙下建花坛,种植攀援植物,选择具有攀爬性、吸附性根茎的植物,如爬山虎、五叶地锦、常青藤、藤本月季等,爬满整个墙面,形成大面积的绿色帘幕。凌胃喜阳,耐寒力较差,可种在向阳的南墙下;络石喜阴,且耐寒力较强,适于栽植在房屋的北墙下;爬山虎生长快,分枝较多,种于西墙下最合适。也可以选择紫藤、葡萄、鸺藤蔷薇、木香、金银花、鸢萝、牵牛花、南瓜、丝瓜、怫手瓜等。据报道,进行垂直绿化的墙面,墙面温度可降胝2~7℃,特别是朝西的墙面绿化覆盖后降温效果更为显著,起到较为理想的节能效果。而且,墙面绿化覆盖后,空气湿度还可提高10%~20%,这在炎热夏季大大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增加舒适感。

2.2围墙、栅栏绿化

结合沿街单位拆墙透绿,围墙、栅栏可用藤本月季、金银花、牵牛花、蔓蔷薇、小檗、刺梅、黄杨、珍珠梅、木槿、枸杞等来装饰。

2.3棚架绿化

一般的公园和休闲广场都有棚架绿化,它是城市立体绿化中应用最广的藤本植物造景方法。棚架绿化能形成形式多样的景观,常用的藤本植物一般有紫藤、凌霄、蔷薇、葫芦、丝瓜、葡萄等。这些植物枝繁叶茂,可构成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植物景观,既可以赏花观果,又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2.4立交桥桥体、桥柱绿化

在立交桥的两侧建花坛或者垂挂吊篮,种植常青藤、地锦、金银藤、扶芳藤等耐旱的攀援植物,可以吸收灰尘、降低噪音、降低温度,增大绿化面积。

2.5路灯立柱绿化

在路灯下种植牵牛花等,可以形成一棵棵绿色的花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也可以在路灯立柱中部悬挂花盆,花盆里种植耐旱的各种草花,如太阳花、矮牵牛等,犹如一个空中鲜花长廊。

2.6护坡绿化

护坡绿化是一种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护坡绿化应选爬山虎、凌霄、扶芳藤、地锦、金银花等。种植这几种植物不仅能覆盖边坡、美化环境,还可减少雨水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3窗台、阳台绿化

在阳台、窗台上种植藤本、花卉和摆设盆景,不仅使小区建筑的立面有绿色的点缀,而且像绿色垂帘和花瓶一样装饰了门窗,使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渗入室内,增添生活环境的美感。窗台阳台绿化应该选择枝叶茂盛、花美鲜艳的植物,使得花卉与窗户的颜色、质感形成对比,相得益彰。适合窗台盆栽的花草很多,一些耐旱的草花,如太阳花、蔓型天竺葵、矮牵牛、垂吊的龙须海棠、鬼针草等都可以成为窗台花园的首选植物;天竺葵和矮牵牛也是比较常见的阳台花草;一些矮小的灌木,如微型玫瑰、倒挂金钟等也可以种在窗前花盆中。常春藤和美国地锦也很适合窗台种植,另外,还可以种植薄荷、生菜等。

4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又称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顶上选择性地育花种木、铺植绿草,建造园林景观。屋顶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面貌、降低室内温度,可以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的煎熬和痛苦,能够有效抑制屋顶浮尘,给浮躁的城市增添几分清凉。屋顶绿化可做成小游园的形式,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原则上不用大型乔木,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小型乔木。并将乔、灌、草巧妙搭配,营造丰富、亲切、集景观与生态于一体的屋顶植物景观。还应注意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选择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生长缓慢的植物;选择抗风、耐旱、耐高温的植物;选择抗污性强,可耐受、吸收、滞留有害气体或污染物质的植物。为满足植物根系生长需要,种植土要30~40 cm厚,种植层一般多采用无土基质,以蛭石、珍珠岩、泥炭等与腐殖质、’草炭土、沙土配制而成。适合北方地区屋顶绿化的观叶植物有紫叶李、紫叶矮樱、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观花植物,如玉兰、珍珠梅、黄刺玫、美人蕉等,观果植物,如山楂、海棠花、葡萄等;藤本、地被类植物苔尔曼忍冬、五叶地锦、小叶扶芳藤等;屋顶绿化用草主要采用佛甲草,草坪一年四季都不会变枯变黄,冬天也不需要采取额外保护措施。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关系到病害的影响,做好防治有效减少范围很关键。中达咨询就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和大家说明一下。

湿陷性黄土一般生成于晚更新世或全新世,在我国分布较广泛,尤以西北地区最为发育,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应根据各地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应因地制宜,采取以路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路基湿陷,保证公路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1、湿陷性黄土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湿陷性黄土的颜色一般为褐**或灰**,颗粒以粉粒为主,孔隙比e≥1.0,一般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类,垂直节理发育,能保持直立的天然边坡。

1.2 湿陷性黄土分类

湿陷性黄土按湿陷性的强弱分为3类,采用室内压缩试验的方法分类。

按土的自重湿陷和外力湿陷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1.3 黄土产生湿陷性的原因

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组成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在因素,而水和压力作用是产生湿陷的外部条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季节性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候又使土中的水分不断蒸发,水中所含的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逐渐在土粒表面析出,缓慢沉淀而形成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形成了粗粉粒为主骨架的多孔隙结构,当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的联结作用消失,盐类溶于水中,土骨架的强度随之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环,土粒向大孔滑移,粒间孔隙减小,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迅速产生,这就是黄土湿陷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2、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及处理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以及易溶蚀、易冲刷、各向异性等工程特性,导致黄土地区路基容易产生多种特有的问题和病害,对于公路路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强夯处理,超压固结等,对路堑地段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边坡坡面拍实,种草或灌木,土护墙等,在湿陷黄土路堤段,以土垫层法、重夯法为主,对于黄土陷穴,其治理的方法有灌砂,灌泥浆,开挖夯填,或竖井进行回填。

2.1 填土路基沉陷

2.1.1 沉陷机理

对湿陷性黄土地段路基的沉陷而言,新填筑土路基下老地基沉陷是路基发生破坏的主因,沉陷机理主要包括土体受外力作用后,土体骨架脆断、土中的空隙被充填压实、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及片状产生弯曲等,同时土中的部分气体被挤出,土体向逐步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能力的方向转化。通过一定时间的固结,土体趋于稳定,而沉陷逐步终止,这就是湿陷性黄土的沉陷机理。由于路基经过湿陷性黄土地段时,该土层分布不可能均匀、统一,差异明显。而填筑路基的抗剪性很差,在沉陷严重不一致时,路基将形成断裂。

2.1.2 一般路基地基处理厚度

(1)对于非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处理厚度2.0m。

(2)对于Ⅱ ~Ⅲ级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处理厚度2.0—3.0m,1V级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处理厚度4.0 —5.0m 。

2.1.3 处理措施

根据公路的地基特性和结构特点,其地基处覆应选择以防水措施为主,地基处理为辅,却有必要时采取结构措施,多种措施综合应用。公路地基处理主要目的是在满足路基底的承载力的前提下,通过表层或浅层整片处理加固表层土体,提高承载力和消除部分湿陷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强夯处理,超压固结,挤密处理和化学加固。防水措施主要用于防止或减少地基受水浸湿;结构措施主要用于减小和调整构造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上部构造适应地基变形。

2.1.4 桥涵构造物地基

(1)在非自重湿陷黄土地基上,应将基础下湿陷起始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和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2)在自重湿陷黄土地基上,应处理自重湿陷性土层;

(3)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构造筑物设计要求,其下卧层顶面的承载力不小于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与土自重压力之和。

(4)湿陷黄土的厚度越大,湿陷性可能越严重,当湿陷黄土层等于或大于10m的场地,往往要采用桩基础,采用的桩形主要有:钻、孔灌柱桩,沉管灌注桩,静压桩和打入式混凝土预制桩等。

2。2 路堑和路堤边坡的变形

路堑和路堤边坡的变形,有路堑坡面的剥落、冲刷和破体的滑坍、流泥,路堤坡面的冲刷、滑坍,高路堤的下沉等。

(1)路堑地段应先做好堑顶截水沟、天沟,处理好地表排水导流工程,然后再开挖路堑。开挖时均需从上而下进行,严谨掏底开挖,以防坍塌。湿陷黄土的边坡防护与加固措施有:边坡坡面拍实,种草或灌木,草泥抹面,土护墙等。

(2)在湿陷黄土路堤段,填筑前对基底部做好清理和压实并防止地表水浸入路基,路基分层填土。路堤完工后进行刷坡,夯拍紧密。对于地基处理方法,传统的有土垫层法、重夯法,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强夯法、冲击碾压、DDC法等也大规模使用。

2.3 黄土陷穴

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一个典型的公路地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在经水的冲蚀和溶蚀以及地下水潜能作用,形成的暗沟、暗穴等统称陷穴。多发生在新黄土的塬、梁、峁的边缘及起伏多变、地表径流容易汇集的地方。流水沿解理下渗,使黄土的细粒不断流失,黄土层产生沉陷,形成陷穴。

黄土陷穴对公路路基的危害性较大,其治理的方法有灌砂、灌泥浆、开挖夯填、开挖导洞或竖井进行回填。

3、工程实例

在甘肃兰州某湿陷性黄土地段(K1+2oo—K2+775),其路堑边坡的最大垂直高度为41.96m,其上部为黄土,湿陷性土层厚度约10m,经钻探后去原状土样进行试验,对其黄土湿陷性进行了统计和评价,见表1。

其湿陷量的计算值(A。)>700ram,自重湿陷计算值(△ )>350mm,其湿陷等级属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其下部为Q 老黄土,无湿陷性。在施工图设计中其边坡设计采用台阶形,第一层设高8m的挡土墙,坡率为l:0.5,第二层、三层设高8m的拱形骨架护坡,坡率为1:0.75,最上面的边坡坡率为1:1一坡到顶,每8m设置3.0m宽的平台。

并在平台上设置截水沟,护面内绿化植草,以增强抗冲刷性能和稳定性,在高边坡的最顶层设置截水沟。经施工运营后,该湿陷性黄土地段边坡基本稳定。

4、结束语

公路建设属于高投入项目,湿陷性黄土对公路的建设的危害性和潜在的威胁很大,为了确保公路路基及其构造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黄土地区的湿陷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工程勘察设计时,不应以控制投资作为设计依据,而应在立项、勘测、选线后,根据公路等级和使用功能要求,综合必选出合理的方案,按照规范严密勘察,严谨设计,在施工中全面控制工程质量,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严格施工,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应提前防治和预判,消除突发性的质量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想要了解“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更多详细信息,中达咨询建设通查询简单方便可靠。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