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时代绿化(汉成时代绿化)

2024-04-18 01:17:37

西汉的水利灌溉事业比战国时代有了重大的发展。文帝时,蜀郡郡守文翁在李冰兴修的灌溉工程的基础上,又“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原先,关东漕粮从渭河运至长安,需要6个月的时间。汉武帝采纳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派水工徐伯主持开凿漕渠,由长安傍南山通黄河,渠长300余里,不仅使漕运时间缩短了一半,还使沿渠万余顷土地得到了灌溉。武帝还接受河东守番系建议,发卒穿渠,引汾水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水溉汾阴、蒲板下。后来由于黄河移徙,水渠灌溉效益不大,汉政府把河东渠田交给迁居到那里去的越人耕种,由少府征收租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以西至重泉(今陕西大荔西)一带,土地瘠薄,当地人民要求引水灌溉。武帝发卒万余人开渠,由今陕西澄城西南引洛水至商颜山下。由于沿渠两岸土地容易崩塌,水工们乃由地面凿井,深者40余丈,井下相通行水,这就是有名的井渠法。修渠过程中,因发现了“龙骨”化石,遂名龙首渠。其后,在关中还开凿了六辅渠、白渠等。六辅渠是郑国渠的支渠,用以灌溉郑国渠上游南岸的高地。白渠在郑国渠之南,因赵中大夫白公奏请穿渠得名。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当地人民曾编了一首歌谣称颂它:“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及食京师,亿万人口”。除关中以外,其它地区也开凿了不少灌溉渠道。“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溉田”,“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泽),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它小渠及陂山通道者,不可胜言也”。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亲自巡视郡中水利资源,“开通沟渎,起水门提(堤)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余”。为了防止农民争水的纠纷,召信臣还刻石立于田畔,作均水约束。

东汉时期修复和扩建了许多已堙废的陂塘。汝南地区的鸿隙陂,西汉成帝时堙没,东汉初邓晨作汝南太守,命都水掾许扬主持加以修复,可以灌溉几千顷良田。后来鲍昱又加扩建,溉田更多。和帝时太守何敞又在那里修治铜阳旧渠,开垦良田3万多顷。杜诗任南阳太守,也注意修治原有陂池,开辟了不少良田。

东汉前期,各地还开凿了许多灌溉渠道,三辅、河内、山阳、河东、上党、太原、赵、魏及河西、江南地区,也都“穿渠灌溉”,有的地区还开辟了很多稻田。

黄河的治理,更是当时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公元1世纪初,黄河在魏郡(河南、河北交界地区)决堤,河道南移,改从千乘(今山东高宛以北)入海。河水横冲直撞,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的水利工程家王景、王吴的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先用“堰流法”修作了浚仪渠,并从荥阳至千乘海口千余里间修渠筑堤,从而使河、汴分流,河不侵汴,使汴渠得安流漕运。黄河受南北两堤的约束,水势足以冲刷沙土,通流入海。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选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出版。)

有。汉成世家地址在十堰北京北路与发展大道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1399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万方,计容总建筑面积36万方,小区的房子质量是比较好的,小区配备有暖气。暖气是每个小区的冬季必备的,是用户用来取暖的。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