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考试(电大期中考试 社会学概论)

2024-04-23 21:47:45

1.天人合一,阴阳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说是自然主义的。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主张顺天应时。人道顺应天道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原型。“天人合一”意味着一方面自然完成了自己,一方面人类达到了目的。“天人合一”除了可以在实体意义上被理解——— 把“天”“人”理解为自然界与人类之外,还可以在境界的意义上被理解,即把“天”“人”理解为自然而然(即无为)与他然(即有为或人为)。

2.人性本善,德性优先

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性论从主流看是性善论的。性恶论可以荀子为代表,但在总体上却不占主导地位,就像西方文化中也有性善论但不是主流一样。中国传统德性论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

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既是个体人格特征,同时又是整个传统文化的特征。自强不息表达的是刚健进取的品格,厚德载物则体现着宽容敦厚的品格。

4.内圣外王,德治仁政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所谓有德者为王。“德治仁政”始终是中国文化所孜孜以求的理想。“仁”与“礼”是互为表里的,“仁”是“礼”的内在理由,“礼”是“仁”的外化了的形式,或者说是仪式化、制度化了的“仁”,它们共同构成德治仁政的基础。

5.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中庸之道。比如中国人对自己欲望的看待,认为是过犹不及,既不禁欲亦不纵欲,而是限欲。孔子有所谓“乐而不*,哀而不伤”的说法。《吕氏春秋》曰:“天生人儿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毛诗大序》亦曰:“发乎情,止乎礼仪。”中国人对于事物的“度”持敬畏和守望的态度。

6.言近旨远,含蓄委婉

中国语言的特点是象形文字,所谓“观物取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就从文化基因层面上注定了中国式表达的象征和隐喻的特征。杜甫有句诗,叫做“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个小小的门和窗,就把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蕴含其中了。这正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真正的无限性”的表征方式,即形式的有限性同内涵的无限性的统一,它乃是扬弃了无限与有限的外在对立而达成的合题。这也就是中国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而旨远”的表达所具有的性质。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