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介绍)

2024-04-05 20:31:19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介绍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 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

 A、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70分

 实验心理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

 B、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二、 心理学考研复习方法

  1、心理学导论

 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两门。

 普通心理学是进行心理学复习和以后进行进一步心理学知识深造的基础,从考试分值上也可以看出这门科目的重要程度。

 社会心理学是从2011年开始大纲新加入的内容,涉及的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基本原理。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基本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都很熟悉,要达到能再认的程度,对于心理学基本的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也要很清楚;其次,按照大纲列出的心理学导论的13章内容,前五章是比较简单和基础的,在考试当中是次重点,但一些基本的理论或心理现象也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从第六章记忆到十二章人格,这部分内容比较多,特别是涉及一些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部分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第十三章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涉及比较简单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要达到能够对知识点再认的程度。

 在复习方法上:普通心理学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要认真看教材,不要只背简化版的大纲或是背诵版资料,因为普心涉及的小知识点或有助于理解的内容,在教材上会更加形象和明晰。在对教材熟悉一两遍后,可以形成这部分知识的框架,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记忆。社会心理学部分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

  2、发展心理学

 这门课涉及的是个体从胎儿到死亡的一生中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年龄段划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现象出现的时间等能够熟悉和再认,其次,对于基本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要能够非常熟悉,一些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要能够回忆。

 在复习方法上:在对教材基本的框架熟悉后,可以按照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纵向上,就是按照年龄段从胎儿、婴儿一直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总结出各个心理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横向上,按照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总结个体从出生一直到老年的变化特点。

  3、教育心理学

 这门课涉及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教与学的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但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特别是学习理论这部分。

 在复习程度上:学习理论部分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这部分知识点最好能够记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部分的小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在复习方法上:可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列出一个大的框架,按照分类、理论等的思路进行复习。

  4、心理统计

 这门课是心理学复习中更偏重理解性的知识也是一门方法基础课。主要涉及心理学数据的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在复习程度上:关键是要理解基本的概念明确各种统计的基本方法,同时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在复习方法上:可以按照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复习,明确各种统计方法应用于什么样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统计并不像纯数学那样,需要进行繁杂抽象的公式推演,对于一些公式,能够理解推导更好,但绝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公式的记忆上,因为心理统计关注的是应用,要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解释。

  5、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考察的主要是心理测验的原理以及测量编制的相关问题,如果说心理统计处理的数据是实验室实验得到的数据的话,那么测量主要涉及的是与心理量表有关的知识,如量表编制的原理、编制方法以及量表质量的评价四度等。心理测量的重点是原理部分,这部分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简答题也通常会出现在这里,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以及信效度、常模等内容,次重点是常见的心理测验以及两个新的测验理论。

 复习时,可以在过完一两遍书对书里的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后,按照心理测验编制和应用的整个程序来梳理原理部分的知识,这样会对每块知识点更为明晰,也能理解地更为准确透彻。关于测验的四度,要理解且识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后面的基本心理测验部分,最好能够列出来每个测验的一些基本特点,如测验性质智力、人格等,常模、解释等。

  6、实验心理学

 这门科目主要涉及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以及一些经典的实验,可以说,心理学的实验是得到心理学中基本原理或概念的基础,因此,实验心理学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是实验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实验变量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等,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也是重点。

 在复习时,对于实验设计,首先要注意弄懂书中的实验设计,自己能够总结出经典的实验范式,然后模仿书中的实验,做一些相关的质量比较高的习题,进实验设计训练,对于实验变量的控制,要注意记忆和区分一些基本的变量控制方法经典的实验部分,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方法或范式以及实验结论等。

 总体来看,这六门课在复习时,基本上可以按照导论、发展教育、统计测量以及实验这样的顺序去看,注意要分配好大的时间阶段,定好复习计划,一般采用并三步复习法是比较好的,也就是在考试前至少看完三遍书。

 对于导论这种分值比较大的科目,看到四五遍都是不为过的,但可能每一遍的侧重点不一样,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统计测量和实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注重问题的实际应用。

;

一、基础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脑)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如猴子)

思维出现:人类(意识、思维,人类特有)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1879年,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实验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

基础心理学: 研究 正常成人 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早期隶属哲学,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的人的血液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最先提到的“气质”的概念。人格包括气质(无好坏之分)和性格(有好坏)

(一)五大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主张: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各组成部分,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杜伟、安吉尔、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重视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华生(小阿尔伯特实验)

主张: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刺激—反应(S-R)论,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主张:人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并以潜意识形式支配人行为。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二)当代心理学研究

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加工过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三阶段

1、哲学思辨期(启蒙期)19世纪上半叶

关于人性的争论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在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分析。

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之一:英国本能主义(麦独孤)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于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年):

1、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 《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 麦独孤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 B=F(P,E)

实验心理学奠基人:FH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班杜拉波波实验)

2、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和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换”

3、符号互动论(詹姆士、米德)

符号:带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行为、姿势、首饰、文字等。最早使用符号互动的是布鲁默。

4、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集体无意识 是人格机构最底层的无意识。

新精神分析论(霍尼、弗洛姆、埃里克森):霍尼“文化因素”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詹姆士: 关于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

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归因原则(协变原则):

凯利三维理论 —特异性、一致性、共同性(特高情景;一高主体;三高客体)

态度ABC模型

A(affection):情感成分—核心? ABC 不协调时情感A占主导

B(behavioral tendency) :行为倾向

C(cognition):认知成分

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4要素) :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目标)——情景(背景)

沟通过程7要素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平衡理论) :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模型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FIRO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塔尔德“模仿律”: 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亲密、激情、承诺

阿德勒提出的出生顺序影响人格 :

头生孩子—易成“问题儿童、神经症、犯罪”

中间出生的孩子—更可能获得成就

最小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纵容、被过分保护

常见的8种防御机制: 压抑、否认、投射(把错误归于他人)、转移(猫踢效应)、退行、合理化、反向形成、 升华

霍尼人格结构: 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

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自我(自我实现中心,内在力量)、理想自我(贬义的,个体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人格海洋ocean)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irae)

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性(C)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到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动因:

1、遗传因素论(高尔顿)

2、环境因素论(华生)

3、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5、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到的几个问题: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

1、心理发展是 主体和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

2、心理起源于 动作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VS: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 (以心理危机作为划分标准)

婴儿前期(0-1.5):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幼儿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童年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防止角色混乱、形成角色统一。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65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

4、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

前道德阶段(只依据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受自身外价值标准支配,依据行为结果,不考虑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受自主价值标准支配,规则有相对性可改变、依据行为结果和动机意图)

VS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开放式的两难故事)

前社会习俗水平阶段(10岁前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功能取向

社会习俗水平阶段(少年期道德水平):“好孩子”取向—“好公民”取向

后社会习俗水平阶段(青年期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型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巴斯按活动性划分婴儿气质类型: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分三种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安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焦虑)型

第一发展加速期: 婴幼儿期(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 少年期(青春发育期)

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 2岁左右

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 :少年期

第一逆反期: 3-4岁

第二逆反期: 少年期(青春期)

一周岁: 出现主我

两周岁: 出现客我

1.5-2.5: 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 基本掌握母语语法规则,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3-4岁: 词汇发展速度最快时期? 3岁:1000词 6岁:3000词? 7岁:4000词

8、9-10岁: 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