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子夜(2014福建高考名著篇目)

2024-04-13 07:07:15

中国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 《家》

外国的有《巴黎圣母院》《复活》《欧也妮 葛朗台》

没有看原著的话去买 “福建 文学名著 备考指南”里面看熟了就差不多了 淘宝上应该有卖 是福建高考命题组出的书 所以题型针对性很强

看看2014年高考考了哪些名著知识

#高考# 导语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意象古诗词中几个常见意象赏析。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来看看下文也许你就知道了。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5.芳草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7.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8.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9.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10.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三)鸟兽类

 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曹雪芹《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4.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6.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7.双鲤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8.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9.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0.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12.乌鸦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

 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3.哀猿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枝。”孟浩然《登万岁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14.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2014北京卷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参考答案:

7.①B ②A ③B

2014江苏卷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

B.茅盾《子夜》主要描写光怪陆离、大开大阖的都市生活场景,仅第四章写到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所以此章游离了整部小说。

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E.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

25.简答题(10分)

⑴《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⑵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

参考答案:

24.A、C

25.⑴“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⑵关系:后者否定前者。心态:自己感到虚无、迷茫、寂寞,但不愿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2014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参考答案:

23.择友

24.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2014江西卷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另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命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红楼梦》)

16.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3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

参考答案:

6.B

16.衣带诏上签名(参与密谋伐曹)。或:担心自己学圃,实是韬光养晦的用心被曹操识破。

2014福建卷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家》)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巴黎圣母院》)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⑴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⑴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⑵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7.B、D

8.⑴(第一问)吕布

(第二问)(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

⑵(第一问)贾宝玉

(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9.⑴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⑵《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2014湖北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在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有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参考答案:

5.C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