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高考(86年的高考难吗)

2024-04-04 10:14:32

1985年全 国 高考录取生才62万人,包含本科、大专生。

可以说,当年能考上大学的人,放在现在全都能上985全 国 重点高校。

如果按照现在的统计口径,当年高考录取率就是62万除以1277万,而不是62万除以176万。

1277万怎么来的?1966年全 国 出生人口2554万人,如果按其 中 50%考上高 中 ,那么也有1277万人读上高 中 。

176万又是怎么来的?当年录取率低,没那么多钱印试卷,也没必要请大量人员批改试卷,就搞两次高考。第一次叫高考预选考,由各市、县自己出题,先淘汰掉85%左右的考生,当年的农村 中 学一个班最后只剩几个人有资格参加高考,县的重点 中 学也要淘汰掉10%左右,全 国 最后只剩下176万高 中 生参加第二次高考。

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

640分。根据查询福建省教育局相关资料显示:在1985年,福建省已经开始进行高考,高考科目分数为有语文满分120、数学满分120,其他历史、地理、政治、外语满分各是100,总分640分。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高考就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高三毕业生考取大学的一种方式。

1985年是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政策和实验方案,是高考改革真正全面展开的开端,政策措施主要有:

(1)实行招生多元化。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成为指导高考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文件明确规定了“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即改变过去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等三种招生办法,把“双轨制”下的计划招生和缴费入学纳入了高考体制。

(2)实行高中会考制度。国家教委批准了上海开始探索在高中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的试点。1988年后,浙江、海南、云南、湖南等省份也开始实行会考制度,此后逐步在全国推行。

(3)实行“3+2”方案。1985年以后,高考在减少考试科目上进行了改革,开始推行“3+2”考试方案(上海试行“3+1”方案),即将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高考科目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并将理工类7门、文科类6门得考试科目都减为5门,所有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理工类取消了的政治、生物2学科,文史类取消了地理学科,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到1995年除上海外全国各省份都实行了“3+2”方案。

(4)推进标准化考试。1985年,广东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模式并首先在英语、数学两科目中实行高考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试卷从单一卷改为两卷,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有单项和多项选择题),采取机器改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主观题),采取人工阅改卷,评分标准也要求更客观、标准、精细。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规定从1991年起所有高考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在此期间,还尝试进行了标准分录取制度,即通过卷面分数(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数(名次分数)录取办法,但后来由于老百姓对标准分不易理解而被取消。

(5)试行保送生和招生并轨改革。198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到1996年,普通高校招生试行并轨招生改革,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在后续的几年中,高校的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