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智慧新能源济南签约(汽车大观|内有隐忧)

2024-05-04 20:28:20

作者?|?凌云?杨梦丹

来源?|?汽车大观

整体销量风光无限的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

2015年,吉利高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并定下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品牌整体销量的90%以上”的目标。

如今5年过去,虽然旗下已有6家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却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般“一切顺利”。2019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8.3%。

进入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前5个月车市“停摆”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前三季度的总销量达到875,472辆,其中,9月份销量为126,365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整体表现亮眼。

然而,整体销量成绩的优异,更加映衬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悲惨。

据统计,1-9月包含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车型在内,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5万辆,9月份更是仅卖出新车6,092辆,连同比或环比数据都未敢公布。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5.5%左右。

在2020年剩余的时间内,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的落空已是事实。

与此同时,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产之后的特斯拉加速攻城略地,头部造车新势力蓄势而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留给吉利的市场空间和时间,已然不多。

2015年,“蓝色吉利行动”发布,吹响了吉利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号角。

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吉利汽车的高调并未持续多久。

在“蓝色吉利行动”发布之后的三年中,除以极慢的速度推出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油改电”车型外,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上再无较大动作。

直到2019年4月,新能源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才让外界看到吉利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作为与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吉利旗下一级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之初被冠以“东半球最美新能源车”的头衔。不过,从随后几何汽车的市场表现和产品规模来看,外界再次高估了吉利。

截至目前,几何汽车旗下仅有瞄准13万-18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SUV几何C和瞄准15万-25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轿车几何A两款车型,其中几何C还是最近才推出的新车。

由于几何品牌的销售业绩不佳,挂帅吉利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郑状也“被迫下课”。

反观与几何汽车几乎同时成立的广汽新能源,目前已有Aion?S(埃安S)、Aion?V(埃安V)、Aion?LX(埃安LX)、传祺GE3四款产品,涵盖小型SUV、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以及中型SUV,完成了对13万-35万元价格市场的覆盖。

与此同时,同属吉利新能源阵营的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与其对标的特斯拉之间,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具体而言,凭借着国产model?3,当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展现较强的市场统治力,而Polestar极星的市场焦点——国产Polestar?2,不仅在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上不占优势,而且才刚刚开始交付。

除了产品推新缓慢以外,吉利新能源的线下渠道规模也大幅落后竞争对手。

公开报道显示,以北上广为例,几何汽车在三地共有不到20家经销商,而广汽新能源则有经销商近30家,其中大部分还是专营店。正因如此,目前包括几何汽车在内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只能依托吉利品牌4S店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处处慢半拍的吉利也正在错过“年内有关部门多次提到的新能源车下乡”等一系列风口。

2020年7月15日,工信部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共有16款新能源车型可以享受2000元-8000元不等的优惠,但受惠车型中未见有吉利的产品。

究其原因,与吉利新能源产品规划的落地迟缓不无关系。受惠下乡新能源车大部分属于10万元以下的微型、小型纯电动车,而吉利并无该类型产品。

虽有产品和市场布局迟缓之过,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品牌布局混乱、核心技术缺失,才是吉利折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源所在。

业内有声音指出,相比广汽、比亚迪等品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极不专一”。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控股集团组织架构颇为复杂。截至目前,旗下共有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五大业务分支。若再加上枫叶汽车,其整车品牌更是多达10余个。

而在新能源方面,从几何、极星、枫叶,再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和未来的smart,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新能源品牌分属于不同的集团。

从2014年以前因当时的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品牌之间相互掣肘,导致品牌发展受阻的前车之鉴来看,很难说,当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败局,没有受到其多品牌战略的拖累。

除此之外,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吉利兵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重要因素。

纵观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新能源车企,不管是在“三电”等硬件领域,还是在智能驾控等软件方面,几乎都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以体量小于吉利的比亚迪为例,后者不仅拥有自主的电芯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而且研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刀片电池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吉利还在集中力量试图在内燃机等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更为打脸的是,剔除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之后,吉利自身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也正因如此,几何的GE平台并不是脱胎换骨的纯电平台。这也进而导致,不管是早已上市的几何A,还是刚刚上市的几何C,均被业界诟病是帝豪系列电动车产品的“换标换壳”升级版。

与此同时,受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掣肘,吉利新能源产品不仅定位一直处于中低端水平,而且相比广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品牌而言,在产品力和溢价方面也在逐渐落后。

“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发展缓慢,主要是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吉利顾不过来。”工信部培训中心汽车专家张翔分析指出,“目前吉利对领克品牌的市场投入最大,对于其他子品牌,只能先布局,然后再谋发展。”

言下之意,即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吉利定会“卷土重来”。

事实也是如此。自2020年6月份以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动作频频。

2020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发布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据吉利方面介绍,该架构更新和扩宽了纯电动汽车的“三电”范围,即在原有BEV车型所强调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旧三电”的基础上,扩展更新至电驱动、电管理和电生态“新三电”,并且在智能化上有较大突破。

随后,吉利又积极布局“换电”市场。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等地逐步落地,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吉利也在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料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为54.56亿元,其中,用于节能车型和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的经费支出近50亿元,占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的90%以上。

而在不久前,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登陆国内科创板,吉利汽车将募集资金204.25亿元,其中8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前瞻技术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产业收购项目,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将占募集资金的大头。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面前,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表露出十足的信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按照现有规划,2021年开始,多款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2021年将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愿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很堪忧。

据EV?Sales统计,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吉利排第八名,销量远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

而一年时间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更加“热闹”。尤其是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近来的表现更是高歌猛进、销量连涨。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月,蔚来交付新车4709辆,环比增长18.7%,小鹏汽车交付3478辆,环比增长31%。就连频繁断轴、质量问题频发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销售新车3504辆,环比增长29.3%的成绩单。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步步蚕食,2020年吉利还能否守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八的位置,还不得而知。

此外,特斯拉或许将是吉利新能源市场突围之战的又一拦路虎。

目前,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已降至24.99万元,这对于主打15万-25万区间价格战的吉利新能源车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随着特斯拉model?Y的即将国产,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的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可以说,在“机会之窗逐渐关闭”的背景下,如果依旧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突围之战,终将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新能源]?充电时间一直是电动车发展的“拦路虎”,即便是使用直流快充,相比燃油车加油仍要慢上不少。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早在2008年就有车企开始尝试换电模式,近两年该模式在出租车、网约车等B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针对C端用户的蔚来也完成了100万次换电。今年换电模式迎来蓬勃发展的一年,尤其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这个领域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吉利科技集团最早于2017年开始布局换电领域,截至目前已经投入资金达10亿元,首座换电站已于9月16日在重庆落地,第二座换电站也在10月18日落户山东济南,笔者有幸进行了实地换电体验。据了解,目前已经落成的两座换电站均处于试运营阶段,其整个换电过程采用无人自动操作,用时仅需90秒。

●?90秒换电速度有多快?

90秒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准呢?根据汽车之家此前测试显示,蔚来换电一次需要大概5分30秒左右,即使是车辆举升到放下的纯换电时间也达3分20秒;而北汽新能源换电一次也需要接近4分钟的时间。

吉利科技换电站由于采用负压式电池结合方式以及全自动化操作,大大缩短了换电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实测的全流程换电速度为94秒,考虑到工作人员在操作中稍有卡顿,正常情况下均能保持在90秒以内。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吉利科技换电站的整个使用流程。

第一步:用户通过车联网App导航至最近可用换电站。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吉利科技建设的换电站处于示范阶段,所以换电App程序还未正式落地。不过,从我们此次体验的换电站位置来看,地处济南市繁华地带,对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说更加便捷。

第二步:抵达换电站自动识别车牌并进行联网

把车辆行驶至换电站内,通过摄像头可以对车牌进行识别,并将车辆与换电站进行联网,随即换电站闸杆自动开启,车主只需要将车辆驶入即可。在体验中,整个过程颇为流畅,用户基本不用过多等待即可完成识别。

第三步:驶入换电站内进行换电并自检(约60秒)

当驶入换电站内,首先会对车辆进行精准定位,接着将车辆抬升,由于采用双仓单工位的设计,可以实现取电池和安装电池无缝连接,大大节省了换电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换电池的过程中,主驾驶位可以全程看到正在进行的步骤,并且有声音进行提升,让人非常踏实。当把满电电池安装好后,换电站和车辆还会同时对电池进行自检,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第四步:驶出换电站并结算订单

车辆完成自检后,换电站闸杆会自动开启,司机只需要驶出换电站,并在App上进行订单结算即可。不过目前该换电站处于试运营阶段,关于收费的细则还没有制定,此次我们也没能体验到结算的环节。

至此,整个换电流程就已经全部完成,为了方便大家更直观的了解换电过程,我们也录制了一段演示视频,请点击下方进行观看↓↓↓。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吉利科技换电站还有哪些亮点?

吉利科技换电站占地面积约126平米,外观采用集装箱式的设计,整体采用黑色涂装,即使在城市繁华地带也不显突兀,具有不错的设计感。此外,换电站内置了39个电池仓位,单个站每天可以进行近1000车次的换电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科技集团换电平台架构体系是开放共享的,其包含了换电技术平台、车型架构平台,以及大数据运营平台等,未来还将为其他车企提供换电服务。此外,该平台还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兼容轿车、SUV、MPV、CROSS、WAGON、轻型物流、皮卡等多种级别的车身形式,轴距范围也覆盖了2700mm-3100mm。

首款适配吉利科技换电站的车型为枫叶80V,该车是一款MPV车型,其长宽高为4706/1909/1699mm,轴距为2807mm。该车搭载最大功率100千瓦、最大扭矩23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机,适配的标准电池容量为52.56kWh,NEDC续航里程为415km。此外,枫叶80V将于今年年底量产下线,未来主要投放于网约车领域。

据了解,截至目前吉利科技集团已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未来将实现全国范围内各城市、城际、省际、高速路网的覆盖。吉利科技集团还计划将重庆打造成换电示范城市,在今年底将在该城市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1年达到100座,最终目标为完成235座布局的布局,这一数字基本与重庆市的加油站数量相当。

●?目前还有哪些企业在做换电?

之所以当下换电模式非常火热,主要是因为在今年4月份,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但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

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情况下,换电车型则享受到了“优待”。而随着政策风向的改变,当下补电方案已经逐渐形成了“慢充为主、快充为辅、鼓励换电”的引导方向。

事实上,在换电领域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只有北汽新能源和蔚来汽车,前者是主要针对出租车、网约车等B端用户,而后者则完全服务于C端个人用户。除此之外,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东风汽车等主机厂也在今年开始布局换电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此前推出了车电分离的零售模式,未来也有望入局换电领域。

●?总结:

虽然吉利科技集团布局换电领域仅有不到3年的时间,但从此次换电站体验来看,已经做到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要知道,蔚来目前的换电还只是半自动化。此外,吉利科技集团更希望将换电站做成一个开放式的生态平台,相信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这项补电方案能够被更多车企和消费者所接受。(文/汽车之家?侯明浩)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