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 新能源汽车(近一年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5.2万台产业链企业业绩分化)

2024-05-10 15:06:29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充电配套设施行业热度也持续走高。

日前,交通运输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3102个服务区建成约1.34万台充电桩,可基本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要求。

这是充电桩产业今年迎来的又一利好政策。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提出用市场化办法促进整车企业优胜劣汰和配套产业发展,大力建设充电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多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如上海规划到2025年,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北京规划至2025年力争建成充电桩70万个等。政策利好之下,大量资本和玩家涌入充电桩行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充电桩相关市场“新玩家”超5万家。

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量也出现大幅提升。特锐德(SH600406,股价18.57元,市值193亿元)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充电量超过26亿度,较去年同期增长40%;能链智电(NAAS,股价6.12美元,市值13.11亿美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完成充电量为10.6亿度,同比增长160%。

近一年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5.2万台

持续加码的政策红利吸引着各路玩家在充电桩领域竞相开展布局。

当前充电桩行业主流商业模式主要有以星星充电、特来电为代表的运营商主导模式,以蔚来、阿维塔、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主导模式,以及以能链、云快充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

其中,整车企业与另外两者的建设思路有所不同,主推适合自家车型的专属大功率充电桩,而后两者则更多以标准化产品辐射更多车型。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刘锴看来,当前车企布局大功率充电主要还是想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用户,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程度,同时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而受众更广的公共充电桩运营商则更多考虑投资回报,目前以60kW或者120kW功率桩为主,通常情况下可在15分钟到1个小时内补能200公里续航。

“充电桩的标准在不断提升,目前市场上需求较大的是120KW一体式双枪直流充电桩,充电对象多为公交车和网约车、出租车。运营商可以结合公交充电的规律,白天全面对外开放网约车、出租车运营,晚上保证自有公交车辆充电,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珠海_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诗颖表示。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22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57.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68.4万台、交流充电桩89.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从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5.2万台。

“我们判断,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到2030年保底会有8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至少需要2000万根左右的公桩。在这个过程中,总的建桩投入可能就需要2万亿,再加上每根充电桩建设以后的运营运维,每年一根桩大概还需要1000多元到3000元的运营和运维成本,所以这是一个几万亿的市场。”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表示。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仅为72亿元,在市场和政策双因素驱动下,2021年达到419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55%,预计到2026年底市场规模有望达2870亿元。浙商证券研报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充电桩数量有望达到1399万台,对应市场空间达1963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65%。

产业链企业业绩分化

据了解,充电桩产业链包括上游充电桩部件制造商、中游充电桩运营服务提供商、下游服务支持环节。其中设备零部件生产商和充电桩运营商是充电桩产业链最主要的环节。

A股上市公司中,充电桩核心设备供应商包括国电南瑞(SH600406,股价28.85元,市值1931亿元)、许继电气(SZ000400,股价21.62元,市值218亿元)、奥特迅(SZ002227,股价16.01元,市值40亿元)等;核心零部件厂商包括通合科技(SZ300491,股价14.74元,市值26亿元)、英可瑞(SZ300713,股价14.86元,市值23亿元)、银河电子(SZ002519,股价5.01元,市值56亿元)、万马股份(SZ002276,股价10.17元,市值105亿元)等;头部充电桩运营商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等;聚合式充电平台核心玩家则包括能链智电、朗新科技(SZ300682,股价28.47元,市值299亿元)、云快充等。

据wind数据,从目前已公布中报的企业来看,充电桩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普遍出现提升,平均涨幅为18.31%,其中能链智电、通合科技等企业的营收同比涨幅超40%;但净利润方面企业间则出现较大分化,银河电子、万马股份等企业实现200%以上涨幅,英可瑞、奥特迅、通合科技等企业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目前,中游充电运营商的成熟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当前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一的特来电在过去三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特来电2019年至20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69亿元和-1.35亿元,扣非累计亏损5.6亿元。不过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2022年中报显示,其“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及其他”在上半年的毛利约为2.45亿元,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5.08%。

能链智电王阳认为,目前企业仍需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实现盈利,不过新能源服务领域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仍存在不小挖掘空间。“中国的充电市场还在快速增长,最近两三年我们还会持续进行市场投入,盈利预计至少是在两到三年之后。我们认为,电动汽车未来两到三年内的充电速度可能会缩短至20分钟~30分钟充满,但充电期间车主仍有各种衍生的服务需求。”王阳说。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在受到疫情的短暂冲击下,随着新基建的提速,充电桩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机遇期。

4月14日,国家电网召开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宣布今年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充电桩概念指数行情走高,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充电桩概念板块于昨日收盘时上涨2.91%,69家企业上涨,1家平盘,仅3家下跌,其中,国电南自、云内动力涨停。不过,今日开盘充电桩概念的行情却接连下挫,今日下午收盘,仅有20家实现上涨。

此前,另一巨头南方电网也宣布未来4年将在充电桩领域计划投资251亿元,两大电网强势发力,为充电桩未来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疫情之后,相关部门对充电桩更加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充电桩。”4月1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告诉我们,如果充电桩布局到位,随着企业的降本增效,把电池成本再继续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飞速发展。

充电桩概念长期看好

步入3月份,疫情冲击让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低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配套之一,充电桩市场也未有积极的市场表现。

在国家电网宣布发力充电桩建设的消息之后,资本市场释放了一波利好行情,我们查询东方财富网获悉,充电桩概念总计73家成分股,昨日收盘上涨2.91%。其中,69家上涨,国电南自、云内动力涨停,1家平盘,3家下跌。

中超控股、国电南自分别领涨,上涨幅度为10.17%、10.03%,南洋股份、雪莱特、奥特迅都上涨超过6%;亿利洁能平盘;创力集团、胜利股份、茂硕能源分别下跌1.30%、0.28%、0.09%。

新能源车概念股也上涨2.64%,其中,161家上涨,1家平盘,14家下跌。曙光股份领涨10.03%,宁德时代、奥特佳、欣旺达、科达利纷纷上涨10%。

不过,这波上扬行情并未延续太久,截止今日下午收盘,充电桩概念下跌0.66%,仅有20家上涨,1家平盘,52家下跌。

其中,国电南自上涨9.97%,比亚迪上涨3.83%领涨大盘。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涨幅或与其剥离半导体业务,引入战投,寻求独立上市有关。

对于充电桩概念的行情走势,资深证券评论员郭施亮告诉我们,充电桩概念股之前有所表现,是因为市场存在爆发式增长预期,但近期全球油价大幅下行,用油成本减少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恢复,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将大幅回升,与此同时,沙特阿美和主要产油国在4月13日达成了史上最大的石油减产协议,油价或在可预期内得以回升,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又一利好。

多方角力和不同因素都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资本行情,不过在郭施亮看来,油价低迷更大程度上离不开市场的供需关系,长期来看,油价会存在价格修复需求,新能源汽车也是未来代步的重要选择方式,充电桩的建设并不会因为油价大跌而影响长期战略建设。

郭施亮还表示,对充电桩行业来说,中长期的需求仍存,但最终还是要看行业盈利前景、市场真实需求等因素,行业龙头企业中长期将受益明显,但行业内竞争也会加剧。

充电难充电慢仍是痛点

在国家电网昨日召开的会议中,还披露了充电桩项目将会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湖南、青海等24个省(市),并涵盖公共、专用、物流、环卫、社区以及港口岸电等多种类型。行业预计,国家电网此举可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过200亿元。

事实上,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和不均衡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桎梏。目前,全国大范围多地进行充电桩的投入布局将有助于提高部分潜在消费者的购买电动车的欲望。

4月15日,曾丕权告诉我们,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个主要难题就在于,一个是价格成本高,一个是充电难问题,充电难的解决办法之一就在于大量布局新的充电桩。

“目前充电桩的配套比例国内还是偏低,根据相关政策引导的比例,车桩比应为1:1,现在的数据是3.6:1,公共充电桩的缺口依然很大。”4月15日,上海咔酷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波博士告诉我们。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1.1万台,同比增加18.1%。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

而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高达38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等核心配套的实时到位也势在必行。

此前,南方电网也表示,计划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建设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

两大电网相继发力充电桩领域,行业在未来的持续高速发展将被看好,不过,如何才能保障提量又提质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市面上的快充由于造价成本更高,对电力容量要求更严格,因此快充还未能得到大量普及,充电慢也困扰着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主。

刘波向我们表示,目前充电难、充电慢仍是制约充电桩行业的痛点所在。虽然充电桩的大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紧张的问题,但充电的功率小和不安全等因素还是需要逐步改善。

此外,充电场景种类多样也导致了充电桩较低的兼容性。曾丕权告诉我们,包括换电技术、充电场景等方面还是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城乡地区,车主充电不够方便。

曾丕权还表示,充电桩的利润很薄,加上目前国内的充电桩数量覆盖率不高,导致充电桩行业的盈利点偏低,不少企业的发展受到阻力。

不过,在有关部门和全行业大力促进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下,痛点之下更多的依然是机遇。

刘波表示,公司旗下的交流充电桩可兼容各品牌车辆,直流充电桩体积小、支持多种应用及支付场景接入等优点。虽然目前行业竞争激烈,但在此番基建提速和政策驱动下,充电桩企业通过自身降本增效、不断创新、提升质价比等方式,依然能创造出良性的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充电桩,行业机遇期显现,优质的产品智能化程度高,未来应该能更好打开市场。”刘波如是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