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门绿化(老西门 规划)

2024-04-11 10:30:55

老西门聚居区规划说明

一、现状综述

1、 区位

规划区地处黄浦区的西侧,位于老西门传统商业区的边缘,与卢湾区比邻。规划区北、西至肇周路,南至陆家浜路,东至西藏南路;用地23.7公顷。现状内有东西向道路大林路、大吉路和南北向道路方斜路、唐家湾路、西林后路;它们将老西门规划地块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七个地块。

2、现状人口

据有关部门统计,拆迁地块内居住5036户人口,按每户2.8人计算,有1.41万人,另据估算,保留地块内居住人口0.6~1.1万人。综上,规划范围内现状人口约2.0~2.5万人。

3、现状用地

工厂 现状规划范围内有工厂三处,分别是位于唐家湾路东侧的一类工业用地和大林路南侧、方斜路东侧的二类工业用地(其中靠近方斜路路口的部分已改建为桑拿洗浴中心)和大林路北侧、西藏南路西侧的三类工业用地。这些工厂规模小、厂房陈旧,经济效益较差,处于半停工的状态。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规划范围内商业网点分为两类:传统的小商业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块内部道路大吉路、方斜路、唐家湾路两侧;现代商业模式则集中于陆家浜路和西藏南路周边。规划地块内部没有大规模的金融、商务中心。

教育卫生设施 规划范围内有一处中学——上海市第九中学;两所小学——肇周路小学、方斜路二小;一所幼儿园——大吉路幼儿园。此外,规划范围内有市级医院——市妇产科医院。医院用地较分散,主要集中在大吉路和方斜路路口地段和方斜路靠近陆家浜路地段。

住宅 现状居住用地14.23公顷,占总用地的60.04%。现状大多是二级旧里以下住宅,建筑质量较差,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居住密度高,占地9.97公顷,为总住宅用地的70.06%。现状还有少量的多层住宅,占地0.73公顷;沿陆家浜路、西藏南路和肇周路还布置了一些高层建筑,占地3.53公顷。

保护建筑 规划范围内有一处区级保护建筑,也是宗教建筑——白云观。白云观是道教寺院,现状保存较为完好;其入口位于方斜路上,与市九中学入口比邻。此外,还有市妇产科医院特色建筑:红楼。属于翻新后的近代建筑,位于妇产科医院靠近方斜路与大吉路路口、沿方斜路一侧;建筑质量尚可。

4、地块开发

目前,规划范围内已核发“一书两证”地块有7项:利马大厦、惠达大厦、桥苑公寓、实华大厦、南鼎建国大厦南块基地,华实公寓和雅庐居;已核发“一书一证”的地块有2项:南鼎建国大厦北块基地和开元坊;已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的有1项:西藏南路和大吉路地块。上述项目的用地性质以商住为主,详见附表二:现状开发项目一览表。

二、规划目的

1、疏理已颁发“两证一书”的用地;调整道路网格和交通组织;确定用地划分和土地使用性质。

2、研究聚居区在功能复合、高开发容量条件下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组织;为地块开发和今后形成现代化城市空间提供设想。

3、创造良好的、适合人居的景观环境;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解决不同功能之间的干扰,形成一个有层次、有特点的聚居空间。

三、规划依据

1、 上海市总体规划(上海市政府1999年修编)

2、 黄浦区总体规划纲要(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浦区城市规划管理局 2000年11月编制)

3、 上一层次城市规划

四、规划结构

由于现状的影响和实施的问题考虑,规划以大吉路为界,路北是较为完整的居住用地;路南以公共建筑和商业设施为主。在大林路和大吉路之间集中了市妇产科医院、沪南体育馆、规划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和地铁出入口及其他商业设施。这些设施既对全市开放,也可以为老西门聚居区提供服务。

在大吉路以北的居住用地中,规划采用中间高、四周低;周边围合、中心开敞的模式。周边以板式高层住宅为主,用多层裙房和住宅平台围合、形成界面;中心是公共绿地广场+点式高层、底层架空。商业服务和市政设施沿地块周边布置:为小区内部服务的公共设施安排在地块内侧的裙房和平台下;为住宅组团服务的设施安置在二层平台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结合建筑、绿化和地下建筑布置。

五、土地使用规划

规划功能定位是以居住为主,同时强调相关功能的复合——在满足居住的同时,配备同居住功能相兼容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住宅建议大多数布置在二层平台以上;而商业集中在地块周边的平台和裙房中。规划建议将商业结合住宅平台布置,沿城市道路布置为城市服务的商业设施,在聚居区内部的平台中安置为聚居区本身服务的各种商业、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和市政设施。对办公建筑基本上予以控制;除在规划范围东北角出于地区形象和入口标志的考虑,布置了标志性商业、住宅、办公综合楼以外,规划范围内的商务、办公一般是现状或已经核发规划许可证的用地。

由于中心城区用地的兼容性是较强的。在规划中比较支持住宅、商业,停车兼容的用地。此外,为了保持住宅区的安静与私密性以及良好的环境,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单一的住宅用地,并建议通过不同空间层面解决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

学校、幼托、医院和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在黄浦区范围内已有各专业系统布点;公共绿地布局形成三块较完整的公共绿地,并且通过住宅底层架空两层(8米)的办法力图在空间和视线上扩大绿化的边界。

1、 住宅

规划区内与住宅相关的用地有三类:一类是商业住宅办公综合用地,第二类是商业住宅综合用地;第三类是住宅用地。这三类用地共10.37公顷,占总用地的43.7%。规划区地块相对方整,路网较有规律,适合于不同规模的住宅开发,并通过规划控制和协调,有利于建成完整、环境优良的居住环境。

2、 商业

规划中商业用地是由商业住宅办公综合用地、商业住宅综合用地、商业用地三类用地构成的。商业空间的分布主要位于西藏南路、陆家浜路、肇周路和安澜路沿街的多层裙房和住宅平台内,并沿西藏南路延伸至地铁八号线站点内。

3、 教育卫生设施

规划整理、合并原有若干中、小学,将它们小面积的校园用地归整起来,重新根据规划要求,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幼托一所;将分散在各地块的市妇产科医院按原有用地面积合并计算,结合原址,重新划拨用地,在陆家浜路、方斜路、肇周路、大林路地块新建一所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的大型专业化医院。上述教育卫生设施用地及建筑量参考黄浦区有关部门要求。

4、 保护建筑

白云观作为宗教建筑和区文物保护单位,应予保留;但考虑到住宅开发的市场销售心理,建议和市宗教局、文物保护部门磋商,将白云观原样异地安迁。

六、城市空间形态

作为上海老城中心的城市更新,开发建设意味着从物质空间形态上彻底更新,包括道路网格以及市政公用设施。老城区新的城市形态的树立,正如上海中心城区中已形成的格局和风貌那样,是点式和板式高层建筑相互结合形成的。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现状人口密度过大、建筑低矮拥挤的面貌。高层点式和板式的结合能带来开敞的空间和界面的连续;并结合绿化和建筑技巧,共同构筑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主体建筑群的形态上,规划采用“之”字形的板式建筑和点式建筑布局。利用彼此角度来满足日照的要求,同时也由于本身空间、视线的丰富变化使得建筑群体和组团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由于规划地块划分较小,为避免零碎、不统一,规划建议采用底层平台和连廊的办法使得散落在各地块内的建筑群彼此相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同时通过平台的绿化和一层与二层平台的跌落设计,使得在视线上公共绿化渗透到每一个地块组团中。

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的园林是“豫园”。

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

在景区里面可以看到玉玲珑的美景,素来就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美誉。同时还有城隍庙、商店街等不同的特色景点。豫园自从1961年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在1982年还成功被誉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里面有很多的古代建筑,比如听涛阁、得月楼、铁狮子等。其中三穗堂就处于豫园正门的位置,这里建立的时间是清乾隆二十五年,原来的名字是乐寿堂,后来被更改成为三穗堂。

绿化布局:

豫园的绿化布局合理,植物配置得当,层次分明,其特点是古树名木多、大盆景多、摆花多。全园共有乔灌木670余株,常绿和落叶树约各占一半。古树名木有27株,其中百年以上20株,200年以上5株,300年以上2株。在万花楼前的一株古银杏已有430余年树龄,树高26米,冠幅13.8米,直立如巨人。

在静观大厅前的一株白皮松,树高6.2米,冠幅7.2米,树龄有200余年。鱼乐榭南侧的一株老紫藤,树高4.2米,有300余年树龄,墙外设紫藤架。在亭、台、楼、阁、厅、堂、廊榭的周围栽植银杏、女贞、广玉兰、白玉兰、紫薇、瓜子黄杨、白皮松、罗汉松、桂花、茶花、茶梅、香樟、紫藤。有的地方摆设了铁树、五针松、罗汉松等大盆景。

在群置、散置的湖石间与桥旁栽植青枫、五针松、茶花、桂花、杜鹃、瓜子黄杨、黄馨等,在墙脚下植常绿的箬叶、天竹、麦冬、竹、盆花等。层次分明,体现了明清两代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豫园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