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绿化(中山区历史)

2024-04-12 17:03:21

1.中山市的历史

中山市广东省辖地级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介于东经113°9′2″至113°46′,北纬22°11′12″至22°46′35″之间,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古称香山县,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素有华侨之乡、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的美誉。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

中山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称为广东四小虎。[1]中文名称中山外文名称Chungshan City、Zhongshan别 名香山(旧称)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24个镇街(即18个镇、6个街道)政府驻地东区街道松苑路1号电话区号0760邮政区码528400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中南部面 积1783.67平方公里人 口312.09万(六普常住)方 言以粤语-广府片为主,有中山闽语/客家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孙文西路步行街、岐江公园、孙中山故居、中山城机 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珠海机场火车站中山站、中山北站、小榄站车牌代码粤T历史名人孙中山、唐绍仪、阮玲玉、杨仙逸市 花菊花友好城市美国檀香山市、日本守口市等GDP2638.93亿元 (2013年)现任领导书记:薛晓峰 市长:陈良贤古代中山古称“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广东中山城市风光(78张)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

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2]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

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

秦汉时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

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中山属宝安县辖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

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

[2]近现代广东中山(15张)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

1949年后,先后属珠江、粤中、佛山地区。1953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198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1951年1月,中山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

1953年3月改设17个区、3个区级镇。同年6月,中山县分出珠海县后,全县设15个区,3个区级镇。

1955年8月,全县各区均以区(镇)所在地命名。1957年2月,撤区改设乡,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

1958年8月,各大乡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辖34个耕作区。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其中张家边区辖榄边、南蓢、翠亨等7个公社。

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1976年12月,全县设3个区级镇、25个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改称区公所,下辖乡(乡级镇)。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设立中山市石岐中区、石岐烟墩区、石岐岐江区、石岐莲峰区、石岐西区,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该5个区称作城区。

1986年7月,从南蓢区划。

2.中山的历史是什么

中山市历史

中山,建制于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后来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

明《永乐大典》载:

3.中山的历史是什么

中山,名词,可用在多种地方。可用于人名简称,如指代孙中山先生;还可用作地名,如广东省中山市、台北市中山区、基隆市中山区、大连市中山区;另外它还是地貌学上对山地的一种分类。

中山,孙中山的简称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很多地方都使用“中山”作为名称。如中山公园、中山站、中山大学、中山路、中山大道、中国南极中山站等。

中山,是地貌学上对山地的一种分类。高度指标尚不统一。绝对高度有为500—1500米、600—1000米至2000—2500米、1000米至2500米、2000至3000米。中国中山定为1000米至3500米。其中,相对高度大于1000米为深切割中山,500米至1000米为中切割中山,200米至500米为浅切割中山。中山的下限定为1000米,是?

4.中山市的历史

中山市广东省辖地级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介于东经113°9′2″至113°46′,北纬22°11′12″至22°46′35″之间,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古称香山县,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素有华侨之乡、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的美誉。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

中山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称为广东四小虎。[1]中文名称中山外文名称Chungshan City、Zhongshan别 名香山(旧称)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24个镇街(即18个镇、6个街道)政府驻地东区街道松苑路1号电话区号0760邮政区码528400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中南部面 积1783.67平方公里人 口312.09万(六普常住)方 言以粤语-广府片为主,有中山闽语/客家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孙文西路步行街、岐江公园、孙中山故居、中山城机 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珠海机场火车站中山站、中山北站、小榄站车牌代码粤T历史名人孙中山、唐绍仪、阮玲玉、杨仙逸市 花菊花友好城市美国檀香山市、日本守口市等GDP2638.93亿元 (2013年)现任领导书记:薛晓峰 市长:陈良贤古代中山古称“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广东中山城市风光(78张)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

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2]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

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

秦汉时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

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中山属宝安县辖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

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

[2]近现代广东中山(15张)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

1949年后,先后属珠江、粤中、佛山地区。1953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198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1951年1月,中山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

1953年3月改设17个区、3个区级镇。同年6月,中山县分出珠海县后,全县设15个区,3个区级镇。

1955年8月,全县各区均以区(镇)所在地命名。1957年2月,撤区改设乡,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

1958年8月,各大乡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辖34个耕作区。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其中张家边区辖榄边、南蓢、翠亨等7个公社。

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1976年12月,全县设3个区级镇、25个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改称区公所,下辖乡(乡级镇)。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设立中山市石岐中区、石岐烟墩区、石岐岐江区、石岐莲峰区、石岐西区,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该5个区称作城区。

1986年7月,。

5.中山的历史有多悠久

中山概况 中山市古称香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望香港、深圳,南邻珠海、澳门,北临广州,全市人口130多万,为享誉中外的富庶侨乡。

中山市素为“鱼米之乡”,自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经济发展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变为工农商贸综合发展的外向型中等城市,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近年来中山市相继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授予「人居奖」”、“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山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码头布局。

中山风俗节庆 中山民 *** 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

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 中山历史名人 孙中山: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6.中山古镇的历史

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笋溪河畔,地处川、渝、黔三省交界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们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47′45″,北距江津市区62.4公里,渝东二级水泥公路穿境而过,距重庆100分钟车程,西距合江13公里,南到四面山21公里,境内有通往各村的镇级公路75公里,海拔为365米至1291米。

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300天,年内有一定时期的积雪期。 中山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有江津市级文物保护点: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三合场有可考历史为853年。

清康熙33年,这里就设有办事机构,即笋里十二都,有无数现存的岩墓(又称蛮子洞)按史学考证为汉墓,更证明其历史之亘古,1892年张东岩、王元和书刻的****可佐证"三合场"是由原老场、龙洞场、马桑垭三个场合并而成,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年又与嘉乐乡合建为现在的中山镇,辖11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委员会。 中山历史文化名镇是从2000年6月开始组建领导班子筹划进行保护性开发,2001年9月开始测试规划,制作申报国家立项保护的文本资料,9月底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中山龙洞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纂江、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贸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光绪25年的"禁卖发水米",光绪13年的"木帮公罚"等碑刻榜文可证明当时每场米都在万人以上。可想象其当时的繁荣景象,场上尚存有锅厂、铧厂、银铺、铁匠铺、机房、染房等小手工艺作坊,和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等传统小吃。

老酒馆、老茶馆、老药铺等老店现仍存在。

7.中山的历史是什么

中山市历史中山,建制于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

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后来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

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

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

明《永乐大典》载:。

8.五十年代的石岐市的历史

解放前,石岐镇曾是中山县城。原属第一区,1949年12月改为区级镇。1953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设立石岐中区、石岐烟墩、石岐岐江、石岐莲峰、石岐西区,为中山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此5个街道为中山市城区。1986年12月,扩大市区范围,郊区和环城、张家边划入市区。

1995年,石岐中区街道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亭子下、民生中、民族、南园、仁和、狮子、孙东、桂园、河泊大街、白水井新村、麻洲、南下、南下新村13个社区和南下管理区(村级行政区);郊区街道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团结、员峰、张溪、基边、天门、厚兴、岐头7个管理区(村级行政区)和湖滨、仙湖、碧湖、湖滨中、东明5个社区;石岐岐江街道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和平、汇源、泰安、大街、悦来、梅基、安栏、后街、联安、悦来中、邝家基、安山、悦来南、岐江苑、建华、怡美16个社区和老安山管理区(村级行政区);石岐莲峰街道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太平、仁厚里、龙母庙、后岗涌、拱辰、维新、莲塘、天门、柏桠、莲峰新村10个社区;石岐烟墩街道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孙文西、萎园、光明、山凤、山背、凤鸣、青云、永全、大维、大墩10个社区。

1996年9月,将中区、烟墩、莲峰、岐江4个街道合并为中区街道;同年12月,石岐郊区街道改为北区街道。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中区街道和北区街道,组成石岐街道,辖白水井、民生中、南园、狮子、麻洲、南下、河泊、桂园、南新、民族、仁和、蒌园、大维、青云、凤鸣、仁厚里、太平、莲峰新村、天门、后岗、莲塘、汇源、梅基、安栏、湖滨、仙湖、富豪、湖滨中、东明、莲兴、莲员东、莲员西、东盛、岐乐、建华、联安、悦来南、老安山38个社区和南下、老安山、团结、员峰、张溪、基边、天门、厚兴、岐头9个行政村。[1]

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绿色植物最为突出的作用,当然就是合成有机物.这个庞大的“吸碳制氧厂”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跟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6CO2+H2OC6H12O6+6H2O+6O2

接着葡萄糖分子形成淀粉:nC6H12O6(C6H12O6)n+nH2O

当淀粉在叶子里受酶的作用时又分解为葡萄糖:(C6H12O6)n+nH2OnC6H12O6

总方程式:6CO2+H2OC6H12O6+6H2O+6O2

这样,绿色植物就依靠自身完成了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绿色植物中发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在矿藏的勘探中,植物有时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金属矿区的土壤中,这种金属的含量特别高,一般植物都无法生长;然而,有些植物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生长得很正常.这些植物就成为那种金属的“指示植物”.比如,酸模、常山或某些石竹科植物丛生之地,常会发现地下有铜矿.地下若有金矿石,上面往往长忍冬,地下有锌矿,上面多长三色堇.兰液树分泌物里,镍含量较高时,它告诉人们:注意,这里可能有镍矿!在美国发现一种豆科植物“灰毛紫穗槐”,是铅矿的指示植物;他们还发现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指示硒矿.通过这些植物的帮助,人们不必通过地质勘探也能够推测地下的矿藏了.

许多绿色植物,还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杜鹃花、铁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碱性;碱茅、马牙头群居处,是盐化草甸土的标志;如果荨麻、接骨木的叶里含有铵盐,预示它们生长的土攘中含氮量丰富……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仅人类苦不堪言,就连植物也是深受其害.在南京某处,曾出现雪松因附近工厂排出的SO2和HF引起针叶发黄枯焦的事件.象雪松这样敏感的植物,在有害物质浓度极低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时,起到了大气污染的“报警器”的作用.

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植物都可以指示大气污染;一般来说,不同植物所指示的有害气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请注意,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不祥之兆.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多半是讨厌的Cl2在作怪.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SO2污染;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而像柳杉、银杏、国槐等植物,甚至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呢!

此外,各种水生和沼生植物对净化污水也由明显的作用.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实验水池中栽培了芦苇后,从水中排除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了33%.水池中的水经芦苇的净化,明显清洁多了.

其他的水生植物在净化污水方面也是各显神通: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植物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凤眼莲、浮萍、菹草、金鱼藻等植物有较高的吸收水中重金属的能力……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对于这些植物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养料.它们是人们净化污水的好帮手.

鼠是农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敌——它不仅糟蹋粮食,而且还传染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瘟疫.多少年来,人们不断发明新的灭鼠药物,始终收效甚微.然而信不信由你,有些绿色植物就具有驱鼠的效应.这些驱鼠植物(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植物猫”),包括接骨木、芫荽、闹羊花等,大多可挥发对鼠类有剧毒作用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发出令鼠类无法忍受的气味,达到驱鼠的目的.利用这些植物驱鼠,既有效又环保.

随着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不断枯竭,人们一方面探索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另一方面,开始在绿色植物中寻找能源的替代品“石油人工林”——直接能代替石油的烃类和油脂类的树种,它生产的液汁甚至不用加工就可以用作汽车的燃料.

在植物家族中,有一类植物具有改良土壤的能力,因而被称为“绿肥”.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能在这些地区扎根生长,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绿肥植物多有强大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它们死亡腐烂后,土壤表层就留下了丰富的养分.据计算,每亩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 公斤钾肥!像紫云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绿肥,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它们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将空气的氮气合成为氮肥,每亩可产氮肥50公斤左右.绿肥植物是多么大的肥料仓库啊!

绿色植物的作用还有很多.无论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其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植物的各个部分经过加工,可用做燃料、肥料,也可以制成大量化工产品;某些植物体内含有特殊的珍贵物质,可提炼出来制作香料、药物等等……绿色植物对于我们,真是太重要了.

葱郁的枝叶,芬芳的果花,无不令人陶然.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些貌似美丽和平的生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化学战呢?植物化学武器的种类很多,几乎都是有机物,酸类有:香草酸、肉桂酸、乙酸、氢氰酸等;生物碱类有:奎宁、丹宁、小檗碱、核酸嘌吟;醌类有:胡桃醌、金霉素、四环素;硫化物有:萜类、甾类、醛、酮、卟啉等等,这些化学武器分布于各类植物中,多集中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中,可随时释放.

植物间的化学战有“空成”、“陆战”、“海战”三类,其手段之多,用心之险,恐怕即使是人类也要自叹弗如.

空战:植物把大量毒索释放于大气中,形成大气污染使其它植物中毒死亡.加洋槐树皮挥发一种物质能杀死周围杂草,使根株范围内寸草不生;风信子、丁香花都是采用空战治敌的.

陆战:这些植物把毒素通过根尖大量排放于土壤中,对其它植物的棍系吸收能力加以抑制.如禾本科牧草高山牛鞭草,根部分泌醛类物质,对豆科植物旋扭山、绿豆生长进行封锁,使之根系生长差,根瘤菌也明显减少.

海战:利用降雨和露水把毒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污染而使对方中毒.如桉树叶的冲洗物,在天然条件下可以使禾本科草类和草本植物丧失战斗力而停止生长;紫云英叶面工的致毒元素-硒,被雨淋人土中,就能毒死与它共同占据一山头的植物异种.

绿色植物是比我们人类古老得多的大家族,我们对它们中复杂多变的化学现象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植物中还有很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揭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