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象鼻虫(竹象鼻虫的药物信息)

2024-04-09 13:59:14

药 名 竹象鼻虫

来 源 为象虫科动物竹象鼻虫的干燥成虫。

功 效 祛风除湿。

主 治 用于风湿痹证。

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一5个。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夏季捕捉,成虫用沸水烫死、晒干备用。

考 证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竹象鼻虫是卵生(胎生是高等的脊椎动物比如哺乳动物——牛、羊、狗、猫等的生殖方式);成虫在土中越冬。

竹象鼻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象甲科锥大象甲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竹产区,是竹类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竹笋,使笋枯死,还会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节间缩短,拦腰折断,造成顶端小枝丛生以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形现象,结果使嫩竹腐败。

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次年6—7月新笋长强后,成虫出土在竹笋上取食、交尾和产卵。卵多产于笋梢部,产卵前成虫在笋梢咬孔,将卵产入其中,每孔产卵1—2粒,孔口湿或有纤维状突出物,卵经3—7天孵化。幼虫期15—19天。老熟幼虫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后钻入土内深8—10厘米深处筑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在土中越冬。从卵至成虫历时为1个月。每年5—10月均可为害,尤其以7—8月最盛。成虫出土后,多在8—10时飞翔活动,成虫有假死性。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成虫在5—6月出土,白天活动,以笋补充营养,将笋啄成许多小洞,头部向下啄产卵孔,然后产卵;卵3—5天孵化,幼虫在笋内蛀食,经20天左右,幼虫老熟咬破笋壳入土做茧经15天左右化蛹,蛹期15天,羽化后的成虫在土茧中越冬。成虫善于飞行,大多在天热时出现,雨后有时也在黄昏出现。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