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伯仁)

2024-04-10 17:06:32

伯仁何许人也,为何会因上述的名言留名后世?

周顗,字伯仁,后世多称其为周伯仁,东晋元帝时期重臣,曾官拜尚书,同时也是当时两大才子之一,深得晋元帝信任,人缘挺好,私下与很多朝臣关系都不错,其中就包括王导,两人算是至交。

王导又是何许人呢?当时有个说法叫?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家族的势力与皇室司马家族的势力平分秋色,天下相当于是这两个家族的。

这个王氏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晋室东渡,元帝司马睿登基,全赖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导、王敦兄弟两个的大力支持,这才让晋朝的国祚继续下去。

王家兄弟拥立有功,自然被委以重任,位高权重。王导主内,联合南北世家大族,负责国家政令;王敦主外,总掌兵权,负责征战杀伐。王导为人低调谦逊,王敦则骄横跋扈,对朝廷阳奉阴违,甚至敢公然抵触,这让晋元帝很是不爽,但是也没办法,暂时惹不起。

王敦素来蔑视其他人,当时有两个人:刘隗、刁协,正好是王敦极度看不起的人,偏偏又被晋元帝极度宠信,这让王敦很是恼火,就随便找个理由,发兵两万,直奔南京,要来清君侧。

晋朝中央一片震惊,刘隗向元帝建议,应该及时杀掉在南京的所有王氏家族成员,以免里应外合,矛头直指王导,晋元帝深知王导为人,这次事件跟他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当下拒绝了刘隗,但也在犹豫中。听闻此事,王导也很是惊恐,忙带领家族里面所有做官的子弟,跪在宫门口哭诉,澄清自己跟王敦这个叛臣贼子没有串通。

一连跪哭了几天,晋元帝始终避而不见,刚好,周伯仁从王导身边路过,要去见皇帝,王导抓住了救命稻草:?伯仁兄,看在你我相交相知多年的情面上,替我求求陛下,我王家一家大小的性命可就交给你了!?谁知周伯仁看也不看他一眼,就跟没听见一样,径直走进了大殿去面见晋元帝了。

周伯仁一进去就帮着王导说好话,从王导的功劳到为人,说了个遍,意在求元帝网开一面,元帝没有马上表态,周伯仁出来还是没看一眼,还嘟囔了一句:就应该把乱臣贼子全部杀掉。王导听了以为周伯仁不但没有求情,还在皇帝面前使坏,由此开始记恨周伯仁。

这边王敦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南京城下,元帝慌了,开始许诺给王氏兄弟更高的官爵,并处置了刘隗、刁协二人,王敦这才罢兵,王家两兄弟再次总揽朝政大权,权势比以前更厉害了。

王敦开始清除异己,杀掉一批大臣,兵士将周伯仁带到跟前,王敦问王导说,这个人以前跟你私交不错,也很有才能,给他个三司的官做吧,王导没不回答;王敦又说,那就给他个尚书令做吧,王导又不回答;王敦又说,既然不可以重用,那只能杀掉了,王导还是不答,王敦挥挥手,将周伯仁就这样杀掉了。

后来王导出入朝堂,在翻阅奏折的时候无意间翻到了周伯仁的进言,上面言辞恳切,全是为王导说情、开脱罪名的句子,这才恍然大悟,如果自己早知道这件事,如果王敦在问的时候自己说一句话,这位至交就不会身首异处了,如果,可惜没有如果了,王导当即痛哭流涕,说了这句流传千古的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啊!?

后人普遍认为,直接杀死伯仁的是王敦,间接杀死伯仁的是王导,其实,在我看来,杀死伯仁的不是王氏兄弟,而是他自己,帮了朋友的忙,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朋友知道,朋友之间就应该坦诚相交,不然,会生出许多误会,特别是在那个随时都可能掉脑袋的时代,所以,伯仁之死,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相当于他自己杀了自己。

说的是东晋时期,王导误会周顗见死不救,最后因为自己,就害得周顗人头落地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周顗是个有名士风范的大夫,做了雪中送炭的好事,但不图王导回报,而王导却因为误会,就记恨真正帮助自己的人,最后害得周顗横死。

王导家的野心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功勋,出自东晋的士族豪门,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很牛,出过不少名人,很多朝代都有他们家人的影子,是个繁荣了好几百年的大家族,尤其是在晋朝时期,王氏就是文艺界与朝堂之上的****。比如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他们家人。王导的时代,王氏也是风光无限,王导本人就是奠定东晋政权基础的重要人物。虽然王导实力与能力都很强,不过人家还真没有什么野心,安心做个能臣与宠臣,可他弟弟就不那么安分了。

王导有个弟弟叫王敦,这个人能力很强,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当时在东晋,他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手底下有兵有权,俨然一方霸主。而且王敦这个人有点桀骜不驯,再加上出身于琅琊王氏这种家族,王敦对东晋的帝王就有些蔑视。最后到了能把帝王的话当放屁,我行我素到想另起炉灶的地步了,于是王敦带着二万精兵就直逼京城而来。

周顗

周顗又叫周伯仁,是东晋名士,说起名士这是魏晋时期的特产,虽然这些名士性格乖张,且还醉生梦死,喜爱嗑药(吸食五石散),但不可否认,那个时候名士的骨子里确实有些傲气,也有贵族的那种精神。当王敦兵变之时,王导就被东晋帝王问罪,王导吓得带着族人在大殿之外求饶,正好看到周顗进大殿与帝王议事。他以为周顗会为自己求情,结果周顗看都没看他,就径直走进殿内,而且出来的时候,也理都没理他。王导的心中就会周顗怨恨无比。

当然最后王导没有被帝王诛杀,王敦也因为打进了国都,让帝王都不得不看着王家兄弟的脸色。有一天王敦问王导哪些人要秋后算账,当时王敦提到了周顗,王导一言不发,王敦心里就明白了,顷刻间周顗就死在了刀下。这事原本就应该这么过去了,结果王导没事翻阅东晋帝的奏章时,看到了周顗为他求情的奏章,王导的内心一下子崩溃了,于是才有了这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名句。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