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用竹筒传声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024-04-11 15:08:44

科学道理是固体也能传声,并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罂指圆形陶器,伏罂而听意思是把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听,类似于物理实验中的土电话。

当有人对着细线一端的竹筒讲话时,空气发生振动,它推动皮纸与细线振动,此时细线另一端的皮纸也跟着振动,这样皮纸又带动另一端的竹筒内空气振动,把声音传给受话的一方,这里,竹筒起着共鸣箱的作用。

扩展资料

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软木是例外,软木细胞壁薄,内部气泡多)

3、声速还与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

4、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耳无法分辨。

5、耳朵在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故障,都会引起耳聋。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后者可以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

6、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