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烂了是什么原因(柑橘上发生病害,这个情况是什么病害)

2024-04-15 11:30:52

最近有橘农朋友反映,自家的柑橘从外看完好无损,但里面却发霉发烂,不知是何缘由?

其实这事,明代的刘基也遇到过,他在《卖柑者言》曾写到,“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

这里笔者用尘封多年的文言文知识来翻译一下:杭州有个做水果生意的,非常会贮藏柑橘,放一年都不见坏,而且外表光泽鲜亮,如金似玉,好多人抢着要。我买了一个,一打开,里面都生霉了,似烟喷出,果肉干得跟破棉絮一样。

当然,柑橘出现此现象,并非这位朋友所说的无病无虫,这大概率是柑橘黑腐病搞得鬼。

柑橘黑腐病的几种表型

心腐型:果实外部症状通常不明显,由于病菌能产生乙烯,感病果实通常比正常果实外观更加鲜亮,果心发黑腐烂,中心柱孔隙处长有污白色至墨绿色绒毛状霉,之前文中所说的就是这种,这也是柑橘黑腐病的主要类型。

黑腐型:病菌从果皮损伤处侵入,初生黑褐色圆形不规则病斑,后期长出墨绿至黑色霉层,密布整果。

蒂腐型:果蒂生圆形褐色软腐状病斑,内部与心腐型症状相似。

干疤型:病斑呈褐色,圆形,极少见到霉状物,干腐状,手指压而不破,生于果蒂时易于炭疽病混淆。

柑橘黑腐病的发生特点

①病原菌为多种链格孢菌构成的复合种群,链格孢菌属真菌来头不小,杂柑上多发的褐斑病也是由它引起的。

②该菌腐生性较强,主要在果园枯枝或烂果中越冬;来年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借气流传播至花托内或幼果上,前期潜伏,在生长后期或贮藏时发病;若幼果发病,易变黑脱落。

③病原菌侵入果实蒂部或脐部,主要表现蒂腐型或心腐型症状;若从果皮伤口入侵,果实主要表现黑腐型症状。

④潮湿条件有利于其发病,果实成熟高时发病加重。

柑橘黑腐病的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配合多种肥料元素,如通过喷淋有机液肥,适时补充钙、硼、镁等,可提高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改善园区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破坏发病条件;勤防病虫、主动应对环境胁迫,减少果面伤口的产生;避免过晚采果,采收贮藏时防机械损伤。

药剂防治:花前花后开始用药防治,防病菌进柱头潜伏,药剂可选择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腐霉利、异菌脲等;果实采前喷药,采后抑霉唑+咪鲜胺+百可得浸果处理,单果包装,做好贮前消毒工作。

你好,给你找了一个橘子树生病的大全,对照看看吧!

一、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是柑橘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可引起落叶、落果,枝梢枯死,果实大量腐烂。

为害症状:

1、叶片症状:分急性型(叶枯型)和慢性型(叶斑型)两种,慢性型多从叶缘或尖开始,病斑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天气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上生褐色小点。急性型多从叶尖开始,初呈淡青色至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在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朱红色粘性小点,病部组织枯死后多呈“V”字形或倒“V”字形斑块,病叶很快脱落。

2、枝梢症状:枝梢发病时,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环绕枝梢一周时便引起叶落与梢枯。枯梢呈灰白或灰褐色,病枝上有时生有黑色小点。

3、花果症状:花期受害,柱头褐色腐烂和落花。幼果受害,呈暗绿色油渍状、脱落,或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经久不落,膨大期的果实受害,出现泪痕状或圆形干疤状病斑,导致落果。果柄受害,则发生蒂腐引起大量落果。柑橘炭疽病危害的果实储藏期果腐,多从果蒂部位发病,初呈淡褐色水渍状,后呈黄褐色,稍凹陷,革质。初期病变仅限于皮层,果肉未受害,但湿度大量,很快引起全果腐烂。

发病条件:

1、气候因子,该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1-28℃,一般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生较多,故在夏、秋梢发病较多。

2、栽培管理,该病与栽培管理关系甚为密切。管理粗放或管理措施不合理,树势衰弱则发病较重。相反,管理合理,树势健壮,发病较轻。

3、品种感病性,该病菌能为害多种芸香科植物,相对而言,甜橙、椪柑、贡柑、柠檬、温州蜜柑、年桔等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防治柑桔炭疽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为主,辅以冬季清园及喷药保护等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抵抗力,结合春季修剪,清除病枝、病果。

2、药剂防治,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一次药。保护幼果要在落花后一个月内进行,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有效药剂有:30%吡唑。甲硫灵、70%丙森锌。戊唑醇、20%噻呋。吡唑、代森锌、代森铵、70%甲基硫菌灵等。

二、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是国内外的植物检疫对象。病原属于细菌,该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果农增加病虫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受损。

为害症状:

植物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浓**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绵状,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晕环。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严重,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赿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大时,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

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7、8月为夏梢的发病高峰,9、10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至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1、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虫枝叶,收集落叶、枯枝、落果,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2、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病菌侵入的伤口。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夏、秋梢抽发整齐。

3、喷药保护嫩梢及幼果。重点保护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苗木和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在春、夏、秋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药1~2次。结果树以保果为主,在花谢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l次。台风过后应立即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敌枯唑、松酯酸铜、噻菌铜、农用链霉素、噻唑锌、福美锌·氢氧化铜等。

三、疮痂病

柑桔疮痂病是柑桔重要真菌型病害之一,在中国的柑桔种植区都有发生。此病主要为害新梢幼果,也可为害花萼和花瓣,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畸形,进而导致减产。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的幼嫩组织,亦为害花萼和花瓣。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隆起,多向叶背凸出,叶面凹陷,成圆锥形的灰褐色疮痂斑。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扭曲畸形。

注意事项:

此病在发病初期易与柑桔溃疡病相混淆,这两种病害在叶片上的症状,主要区别是:溃疡病病斑表里穿破,呈现于叶的两面,病斑较圆,中间稍凹陷,边缘显著隆起,外圈有**晕环,中间呈火山口状裂开,病叶不变形。疮痂病病斑仅呈现于叶的一面,一面凹陷,一面突起,叶片表里不穿破。病斑外围无**晕环,病叶常变畸形。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梢病叶,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春梢发病后也及时剪除病梢。

2、药剂喷洒,以防治幼果疮痂病为重点,于花谢2/3时喷药,发病条件特别有利时可在半个月后再喷一次。春芽期(芽长2毫米)最好根据预报来决定是否用药。有效的药剂品种有:30%吡唑。甲硫灵、70%丙森锌。戊唑醇、代森锌、代森铵、70%甲基硫菌灵、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硫菌霉威、多霉清液、百菌清等。

四、树脂病

柑橘树脂病通常将侵染枝干所发生的病害叫树脂病或流胶病;侵染果皮和叶片所发生的病害叫黑点病或砂皮病;侵染果实使其在贮藏期发生腐烂叫褐色蒂腐病。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大面积柑橘园毁灭,或在贮运中造成大量烂果。

为害症状:

1、流胶型:甜橙、温州蜜柑等品种枝干被害,初期皮层组织松软,有小的裂纹,水渍状,并渗出褐色胶液,并有类似的酒糟味。高温干燥情况下,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2、干枯型:在早橘、本地早、南丰密橘、朱红等品种上,枝干病部皮层红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缝,不剥落,在病健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隆起线,但在高湿和温度适宜时也可转为流胶型。病菌能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被害处为浅灰褐色,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黄褐色或黑褐色痕带。

3、砂皮或黑点型:幼果、新梢和嫩叶被害,在病部表面产生无数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胶质小粒点,表面粗糙,略为隆起,很像黏附着许多细砂。

发病条件:

此病菌为弱寄生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只能从寄主的伤口(冻伤、灼伤、剪口伤、虫伤等)侵入,才能深入内部。只有在寄主有大量伤口存在,同时雨水多,温度适宜时,枝干流胶和干枯及果实蒂腐才会发生流行。而黑点和砂皮的发生则仅需要多雨和适温,在雨水较多的柑橘产区,常年黑点和砂皮均可流行。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枝,收集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应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特别要注意防冻、旱涝、日灼,避免造成各种伤门,避免或减少病菌侵染。

3、春芽萌发前喷1次70%甲基硫菌灵,花落2/3及幼果期喷1次30%吡唑。甲硫灵+80%代森锰锌等药剂以保护叶片和枝片。

4、树干刷白,在盛夏前用白涂剂刷白树干,刮治或涂药,春季彻底刮除病组织,并用1%硫酸铜或1%抗菌剂消毒伤口,外涂伤口保护剂,也可用利刀纵划病部,深达木质部,上下超出病组织1cm左右,划线间隔0.5cm左右,然后涂药,涂药时间,分5月、9月两期,每周1次,每期涂药3~4次,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70%托上托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五、脚腐病

发病橘树根颈部皮层死亡,引起树势衰弱,严重时可致整株死亡。有时也可侵染树冠下部的果实,在发生涝害后果实可受严重为害。

为害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于主干基部,引起皮层腐烂。发病初期,病部树皮呈水渍状,有酒糟气味,颜色变褐常渗出褐色胶液。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温暖潮湿时,病部不断向纵横扩展,向下蔓延至根群,向上蔓延一般不超过离地面30厘米,横向扩展,浩成环割,最终导致植株死亡。病树部分大枝上或整个树冠叶片的中脉及侧脉呈**,引起叶落、枝枯,树势衰弱,开花多,花期短,结果少,所结的果实着色早,皮粗味酸。

防治方法:

对脚腐病的防治应采用以利用抗病砧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利用抗病砧木。选用枳壳、枸头橙、酸橙等抗病砧木,适当提高嫁接部位,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靠接换砧。对于采用感病砧木的幼龄病树,可在其主干基部靠接2~3株抗病的实生砧木苗。

(3)加强栽培管理。搞好果园排水和树干害虫的防治,果园操作时避免损伤主干。

(4)药剂治疗。初夏前后,将每株橘树的根颈部土壤扒开,发现病斑时,将腐烂的皮层、已变色的木质部刮除干净,再在伤口处涂药保护,药剂有:l:1:10的波尔多浆、2%~3%的硫酸铜液、石硫合剂残渣、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部纵划数条刻痕(每条刻痕相距1~1.5厘米)后再涂药。

(5)保护树冠下部果实。果实将转黄时,在地面铺草,防止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击溅到枝叶及果实上。或用竹竿等将近地面酌树枝撑起,使其距地面1米以上,涝害及大雨前后在地面及下部树冠喷洒20%噻呋。吡唑、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六、脂点黄斑病

柑橘脂点黄斑病为普通病害,引起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柑橘树势。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和落叶中越冬。主要为害柑橘成熟叶片,有时也可侵害果实和小枝,在田间表现症状有3种类型,脂点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混合型。

发病特点:

树龄大发病重,幼龄和成龄树发病轻。春梢发病比夏梢和秋梢严重。历年发病重,冬季清园不到位,老病叶多的果园,当年发生病害就会严重。果园失管,树冠郁蔽,树势弱,则发病重,落叶多。一般情况下,柑橘发病区域3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上旬大多数两年生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斑,引起大量落叶。6~7月份当年生春梢叶片上病斑逐渐变多,9月大量落叶。在新梢成熟期,温度适宜,湿度大,病害流行,甚至爆发。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特别对树势弱,历年发病重的老树,应增施有机质肥料,并采用配方施肥,促使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

(2)抓好冬季清园,扫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喷施石硫合剂或矿物油。

(3)药剂保护。结果树在谢花2/3时、未结果树在春梢叶片展开后,开始第一次喷药防治,相隔20天和再相隔30天左右各喷药一次,共2~3次。可选用80%代森锰锌+30%唑醚·甲硫灵组合配方,按照8:3的比例混配400~600倍液,亦可选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也可在梅雨之前2~3天喷第一次农药,隔1个月左右再喷一次,亦可选70%甲基硫菌灵、退菌特等农药防治。并可兼治疮痂病。

七、煤烟病

发生在枝梢、叶片和果实上。发病初期,表面出现暗褐色点状小霉斑,后继续扩大成绒毛状黑色或灰黑色霉层。

为害症状

发生在枝梢、叶片和果实上。发病初期,表面出现暗褐色点状小霉斑,后继续扩大成绒毛状黑色或灰黑色霉层。后期霉层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或刚毛状突起物。因不同病原种类引起的症状也有不同。煤炱属的煤层为黑色薄纸状,易撕下和自然脱落;刺盾属的煤层如锅底灰,用手擦时即可脱落,多发生于叶面;小煤炱属的霉层则呈辐射状、黑色或暗褐色的小霉斑,分散在叶片正、背面和果实表面。霉斑可相连成大霉斑,菌丝产生吸胞,能紧附于寄主的表面,不易脱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本病由多种真菌引起。除小煤炱是纯寄生菌外,其他均为表面附生菌。以菌丝体及闭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来年春季由霉层飞散孢子,借风雨传播,栽培不良、密不透风、湿度大的果园有利本病发生。常以粉虱类、蚧类或蚜虫类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而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抓好粉虱类、蚧类和蚜虫类的防治

(2)做好冬季清园。清除已经发生的煤烟病,也可用敌死虫乳油或机油乳剂200~250倍液喷雾。或对叶面上撒施石灰粉可使霉层脱落。

(3)小煤炱属应在发病初期开始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l

000倍液喷雾,在6~7月份改喷1:4:400的铜皂液,于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 (4)进行修剪,使柑园通风透光良好。

八、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黄龙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接穗嫁接、带病种苗,田间自然传播媒介为柑橘木虱,木虱一次吸毒便能终身传毒。柑橘黄龙病不仅会使柑橘果实变苦、早落,而且会使整个植株枯萎坏死。

柑桔黄龙病在田间的主要识别症状有三种:

1、果子到了成熟期不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还是青的(也称为红鼻子果或青果或青头果或不熟果)。目前通过果子症状来识别黄龙病已成为判断黄龙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判断黄龙病最准确、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在树上发现有果子出现以下的症状,那么这整棵树可能感染黄龙病了。

2、斑驳状黄化叶:是田间判断柑桔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从叶片的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叶片斑驳型:即叶片成熟转绿后,出现黄绿相间、不对称的斑驳黄化,一般出现在当年生的已老熟春梢和夏梢叶片上;柑橘黄龙病引起的叶片黄化症状,与缺氮、缺锌或缺锰等引起的叶片黄化不同。生理病害一般是从树冠下部开始发生,然后向上蔓延,病叶柔软,不会变硬,后期也没有斑驳症状。加强水肥管理后,症状就会逐渐消退。柑橘黄龙病引起的叶片黄化是从少数黄梢逐渐扩展到全株,在叶片上引起黄绿相间的斑驳型,叶片变细颊长,质地较硬,并显示明显的传染性。

3、均匀黄化或黄梢:主要是新梢不转绿,以夏、秋梢较多,是田间判断柑桔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另外,柑桔黄龙病树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春天的时候所有叶子转绿,抽出的春梢也是绿的,到了夏梢、秋梢时叶子又开始渐渐转黄,到冬天时又能明显看出黄龙病的症状,到果子成熟期时还是不能正常转黄。大部分感染了黄龙病的树都有缺素状黄化,以类似缺锌性(通常称为辣椒叶)或缺铁性黄化叶为主,但不能作为田间判断是否是黄龙病的主要症状。比如缺铁性黄化的柑桔树果子是正常转黄的,而黄龙病黄化的树会有果子不正常转黄;如果是春梢黄而秋梢不黄很有可能是缺铁黄化,相反的如果是春梢不黄而秋梢黄则很可能是黄龙病黄化。柑桔种植在容易淹水的地方、河边冲积土、沙子土、碱性土上容易造成缺铁。是缺素型黄化:即叶肉黄化,叶脉保持绿色,出现与缺锌、铁、锰相似的缺素黄化。枝梢染病后枝条脆而易折断,新梢则短而弱、直立,且叶小不能转绿。

综合防控原则

以控制病源为基础,以防除木虱为关键。

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实施检疫,种植无病苗木。严格禁止带病苗木及带病材料(如接穗)向种植区调入,推广使用脱毒种苗,从种苗源头有效控制黄龙病的传播与扩散;

二是挖除病树。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能把黄龙病治好,而田间病树不及时挖除,就是一个病菌传染源,因此一经发现病树,应立即挖除,这是防治黄龙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三是要防治好柑橘木虱,柑橘木虱是黄龙病田间唯一的传播虫媒,防控住了柑橘木虱就切断了传播途径。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