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鱼吗(泥鳅是不是鱼类?)

2024-04-24 17:41:45

泥鳅是鱼类。泥鳅是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静水的底层上,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25~27℃。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多在夜间出来捕获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藻类等,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入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等。

一、鱼种论述

泥鳅是鱼类。泥鳅是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静水的底层上,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植物碎屑丰富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25~27℃,水温上升到30℃时潜入泥中度夏,水温低于5℃时进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越冬。

二、食物习性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多在夜间出来捕获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藻类等,有时也摄取水底腐殖质植物或者泥渣,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入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与其他鱼混养常常以其他鱼类吃剩的饲料为食。

三、常见种类

1、青鳅

青鳅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为马蹄形,须5对,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在皮下,体背和背侧灰黑色并且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尾柄基部上有黑色大斑。

2、沙鳅

沙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脸颊无鳞,尾柄比较低,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水体中,生活在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经常在底层活动。

3、黄鳅

黄鳅外形酷似泥鳅须,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在皮下,尾柄皮褶棱发达,尾柄长度与高度约相等,尾鳍圆形,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的支流、湖泊等水体中。

4、花鳅

花鳅是淡水小型底栖鱼类,生活在河流、湖泊、小溪、池塘和稻田中,环境适应力强,耐低氧,水中溶氧下降到0.15毫克时仍可生存,中国广泛分布在云南元江以北各大水系中。

泥鳅其实就是鱼类的一种,很多人都见过泥鳅,并且还有很多人都食用过泥鳅,在一些河流等地方非常容易就能够捉到泥鳅,因为泥鳅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但是泥鳅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往泥巴里钻,可能这就是泥鳅名字的来源吧!现在人们所见的泥鳅大多属于人工饲养,野生的越来越少。

一、泥鳅其实属于鱼类

从外观上看泥鳅与鱼的区别很大,但是泥鳅也属于鱼类的一种,在水中游来游去,身体特别灵活。泥鳅身体很长,应该有三寸左右,整个身子圆滚滚的,像一个圆柱体,摸起来特别滑。在泥鳅的皮下会有一些细嫩小鳞片,大多数人都没有观察到。

因为泥鳅身上有很多粘液,导致泥鳅全身都滑溜溜的,所以很难用手捉住,最好用大网捞。泥鳅身体主要呈青黑色,看着并不是很讨喜,但是很好吃。例如,在北方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酱炖泥鳅?,吃起来很香。泥鳅属于泥鳅科,但绝对是鱼类的一种。

二、泥鳅生活的特点

泥鳅喜欢安静生活,所以一般都停留在静止水面里,如果遇到敌情,会立即逃跑,并且速度很快。如果水流动过大的地方,那么泥鳅是不喜欢。泥鳅的生活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是特别强,但是泥鳅在饮食上并不是很讲究,主要吃一些腐烂食物。

泥鳅经常性生活在泥土里,在缺少水分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死去,钻到泥巴里的泥鳅,会等到有水的时候再游出来,生命力极其顽强。泥鳅本身的肉质是很鲜嫩,并且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很多人越来越喜欢吃泥鳅。

三、泥鳅的作用

泥鳅在全国各地的河道、水渠、小池塘等地方会出现,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比大多的鱼虾蟹的含量还要高。但是含有的脂肪低,胆固醇也很低。具有去毒、去湿、保肝、养肾,还具有强筋健骨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纯天然的药材,得到人类的认可。有人认为泥鳅是男人养肾最佳10大食物之一,可以起到一定壮阳作用。

将泥鳅晾干后打成粉,能够降低黄疸,降低转氨酶,并且疗效非常好,尤其是一些患有急性肝炎的人,吃泥鳅最好。泥鳅的饮食不仅是腐败生物,也会吃泥土,从而对铁元素的吸收比较多,使自己变成富含铁食物,食用后还可以起到补血功效。此外,泥鳅还能够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作用真的很多。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