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花卉(中国历代教育名家有哪些)

2024-04-11 15:31:00

绍兴在建城2500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中,有难以胜数的文化名人在中国文化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身影,一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也深深地影响了绍兴乃至中国的发展进程。为隆重纪念建城2500年,充分展现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爱乡热情,加快推进绍兴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中共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绍兴日报社、绍兴广电总台特组织开展“影响中国的十大绍兴文化名人”和“影响绍兴历史的十大事件”的评选活动。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杰出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的集大成者。出身“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师事班彪。因生性耿介,不容于官场,罢职家居,用毕生精力著成《论衡》。该书开创了元气自然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完整的无神论理论体系,奠定了此后整个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西晋末迁居会稽山阴。晋朝著名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酷爱悠游山水名胜,后来辞官归隐嵊州金庭。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位好友聚会于兰亭,写下世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誉为法帖之冠,是中华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之象征。由此,兰亭成为历代书法家心目中的书法圣地;王羲之被后世奉为“书圣”。北京中华世纪坛40尊中华文化名人塑像中就有王羲之。

谢灵运(385~433),上虞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他的诗歌大部分描绘永嘉、会稽等地的山水名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对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驱散了弥漫于诗界的玄学阴影,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领域。从此,优美的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唐朝在浙东形成了一条唐诗之路,也跟谢灵运有直接的关系。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绍兴)。唐著名诗人兼书法家。他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被列于“吴中四士”。贺知章为人旷达豪放,常与李白、张旭等人饮酒赋诗,时称“饮中八仙”,并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赞誉。在他告老还乡那天,玄宗亲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到长安东门外设宴送行,成为中国文坛的千古盛事。其代表作《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在我国众多“回乡”诗词中,要数《回乡偶书》流传最为久远和广泛。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创作最丰富的诗人,现存诗共9300余首。陆游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最突出、最重要的主题是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请缨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他把这一主题通过优美的艺术手段,最鲜明、最深刻、最强烈地作了具体表现,显示了巨大的艺术力量,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诸暨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和篆刻家。他是元末诗坛最具写实倾向的代表作家,以自己的诗文来反抗封建贵族的统治,深刻地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亦善写竹石。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可谓“神韵秀逸”。他开创了画梅构图不疏不密之法。作品《墨梅图卷》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他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为水墨画打下了稳固基础。他能治印,文人刻印,以汉印为归,他首屈一指。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诸暨人。元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他志行高洁,被称为“元末三高士”之一。他在书法上融章草和狂草于一体,形成与风靡一时的赵孟頫书法迥异的奇诡清劲风格,对后世狂放派书家影响很大,后人尊之为“复兴章草的一代宗匠”;在文学上以其纵横奇诡的诗风独步一时,是元末明初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其诗诸体皆备,独自成家,被称为“铁崖体”,其中又以古乐府成就最高,史称“铁崖乐府”。

马欢(生卒年不详),字宗道,信奉回教,会稽人。明代著名航海家、翻译家,中外文明交流的杰出使者,也是世界航海史上功垂千古的先驱者之一。他通晓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曾作为船队翻译三次随郑和下西洋,辅佐郑和代表明朝政府与伊斯兰国家开展广泛友好交流,并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方性质的麦加朝觐。他用40年心血著成《瀛涯胜览》一书,记载了亚非20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成为研究郑和下西洋、亚非地区历史和中外交往史的珍贵文献,极具学术价值。为纪念马欢卓越贡献,中国南沙群岛中一小岛被命名为马欢岛。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出生于余姚(时属绍兴府),后迁回本籍山阴。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说以构建新的行之有效的统治学说为旨归,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特色,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为基本范畴,史称“阳明心学”。阳明心学集中国心学之大成,成为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儒学流派。数百年来,其影响已渗透到政治、教育、文艺等诸多学术领域,并影响到周边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显学之一,广受关注。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别号青藤等,山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曾投身抗倭战争。他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我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他的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他写的《南词叙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刘宗周(1578~1645),字启东,号念台,山阴人。明代著名的儒学大师。曾讲学于蕺山书院,提倡“慎独”之说。他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以阳明为统领的心学弊陋日显,甚至走入歧途。于是,他竭尽全力对王学末流之缺陷进行补偏救弊,形成了以“诚意”、“慎独”为宗旨的儒学思想体系。刘宗周是宋明道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堪称理学(心学)的最后大师。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很大,对明末清初实学风潮的高涨和早期启蒙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他的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他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人物,被列为“变形主义”画家。他一生笔墨四变,出神入化,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十七世纪许多有彻底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绘画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在他的版画中,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卓越贡献,人称“三百年来无此笔墨”。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艺术批评家和“绝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艺术开拓了明代后叶由士大夫抒发性灵的闲适转型为平民感怀时世的忧患的道路。他历20余年编写纪传体明史《石匮书》220卷,后续编《石匮书后集》63卷。《石匮书》继承和发展了《史记》等正史纪传体的体例,人物列传既简炼,又细致入微。同时,史传语言大胆引进口语、俗语,把通俗化推向史著领域。这一体大思精的史学巨著为明清之际的学术文化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树起了一座巨大的丰碑。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人。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被梁启超称为“清代唯一之史学大师”。27岁就主持编纂《天门县志》。此后,由他主纂或协纂的地方志多达12部,著名的有《天门县志》、《和州志》、《湖北通志》等。他在总结前人修志得失、结合自己修志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方志学理论。其代表作《文史通义》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之一,被誉为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之作。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号悲庵,会稽人。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他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绘画笔墨放纵,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开海派画风之先河;篆刻熔古开今,兼取浙皖,创立独树一帜的“赵体”。在晚清艺坛上,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四绝的多面手,是堪称一代宗师的中国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

李慈铭(1829~1894),字法长,号莼客,会稽人。晚清著名学者、文史大家。少年时就以才气横溢而闻名遐迩,甲午战争失败后,忧愤咯血而卒。一生读书、著述之勤少有人能比,已汇集成书的集子将近50种,总字数在七八百万字以上。尤以《越缦堂日记》最受推崇,内容涵盖咸丰至光绪40年间的朝野见闻、文物变迁、风土民情及治学心得等,是研究清代历史和学术思想不可多得的典籍,有“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美誉。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绍兴人。著名诗人。1912年主编《绍兴公报》,1914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中,他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丏尊等合称“五四浙江四杰”。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作白话诗,是中国新诗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被称为是“五四以来中国用新诗写出农民疾苦的第一个诗人”。他创作的《卖布谣》经著名音乐家赵元任谱曲后流传全国。创作的早期白话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和僵化文言文的束缚。

杜亚泉(1873~1933),字秋帆,号亚泉,山阴人。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启蒙者。1900年赴沪创办亚泉学馆和《亚泉杂志》,开国人自办私立大学和自办科学杂志的先河。担任商务编译所理化部主任期间,编写或主持编写了上百种中小学教科书和科学读物,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他曾主编中国首部《植物学大辞典》和《动物学大辞典》;编写中国最早的理科课本《最新格致教科书》、《最新笔算教科书》和国文教科书《文学初阶》;首次翻译了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又译了《盖氏对数表》。他一生致力于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科学界先驱”、“中国启蒙时期典型学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塑像于中华世纪坛的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山阴人。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戊戌变法失败后萌发教育救国思想,弃官归里,主持绍郡中西学堂,宣扬新学。1904年与陶成章等成立革命团体光复会并任会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对当时的教育体制进行渐进式改革。1917年至1923年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支持新文化运动,使北大由传统的“官僚养成所”转变成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中国最高学府。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副主席。毛泽东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联合国授以“世界文化伟人”称号。塑像于中华世纪坛的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

任光(1900~1941),笔名前发,嵊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先驱,著名革命音乐家,被誉为“民族号手”。1917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1928年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1935年2月,由他配曲的**《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节获“荣誉奖”,成为中国首部获国际奖影片。1940年参加新四军,后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上百首歌曲,用音乐激励了无数国人投身救亡运动,尤以《中国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新四军进行曲》等经典歌曲经久不衰。

马一浮(1883~1967),字一浮,号湛翁,上虞人。现代国学大师、理学家、佛学家、翻译家、诗人、书法家。精通数门外语,是第一个把德文版《资本论》带到中国来的人。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研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称之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还工诗词,喜吟哦,人称他是“我国当今第一流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浙江大学教授,创作“大不自多”的浙江大学校歌。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是最后一个在中国设书院、讲义理之学之人。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当代“我国唯一的理学家”。

范文澜(1893~1969),字仲云,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精通文学、经学、史学。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时,出版著作多本。著《文心雕龙注》,学界公认有关《文心雕龙》的辑注中“以范注最为详备”。1940年2月到延安,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由他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上、中两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通史著作。1946年,又完成《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的撰写并出版。此书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创性著作,是历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他毕生从事历史研究,是现代中国史学界为数不多的大师之一。

董希文(1914~1973),绍兴县人。现代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青年时先后在苏州美专、上海美专等校学习。毕业后赴越南河内美专深造。1943年到国立敦煌研究所研究壁画。1946年受徐悲鸿之邀任教北平艺专。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绘画组副组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由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武昌起义》、《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等,尤以《开国大典》最负盛名。他创造了一种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貌,在绘画界掀起一阵“油画中国风”。董希文是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家,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十位当代大师之一。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又名绍荣、兆熊,上虞人。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他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地理和气象工作者,所编写的《地学通论》是中国第一本现代地理学著作。1928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开展各类气象研究工作,中国气象事业由此初具规模,并彻底结束中国领土和海域全部由外国人发布气象预报的历史。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立“求是”为校训。抗战开始,带领浙大师生西迁,被誉为“文军的长征”。在任13年间,以其卓越的治校才能使浙江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嵊县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留学美国研究经济学并获博士学位的学者。抗战期间,他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揭露、严厉抨击国民党的经济政策,被国民党监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大、北大等校校长。1955年和1957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言,阐述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人口控制理论,并被《人民日报》以《新人口论》为标题刊登。但遭到错误批判,后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务。1979年7月,恢复名誉,任北大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经济学概论》和《通货新论》等。塑像于中华世纪坛的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

胡愈之(1896~1986),字子如,上虞人。一生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是中国当代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1915在上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后又与郑振铎等7人联名在《商报》上发表由其执笔给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书,被周恩来誉为“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大无畏壮举”。曾先后策划创办《文学》和主编《世界知识》等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1940年,受党指示,赴新加坡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开辟海外抗日宣传阵地,是著名的宣传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总编、国家出版总署署长等职,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文字改革、外交事业、统一战线等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潘念之(1902~1988),又名枫涂,新昌人。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早年长期从事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在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工作,被称为“抗宣之母”。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从事统战和情报工作,并在上海法学院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中共华东局统战部处长、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等职。他长期致力于法学与政治学基本理论建设与普及工作,一生著述颇富,贡献卓著,被誉为法学、政治学领域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

吴觉农(1897~1989),上虞人。著名农学家、茶叶专家。曾留学日本,撰写了《茶树原产地考》,论证了茶树原产于中国。在上海商品检验局工作期间,拟订了一整套检验茶叶的方法,创办了《茶报》。1940年,在复旦大学创立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科系。次年,在福建武夷山创办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任所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等职。他一生从事茶叶研究,为振兴中国茶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集他一生学术、实践及经验编著的茶学集大成之作《茶经述评》问世。这是一部当代茶学“博大精深”的经典巨著。陆定一在该书的序言中称他为“当代中国的茶圣”。

谢晋(1923~2008),上虞人。著名**艺术家。他一生拍摄了《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20多部优秀影片。他的作品紧贴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赢得广大观众的盛誉,为中国**,尤其是现实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撰写的《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一书,对许多**导演和演员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为推广传播中国文化倾注了满腔热情,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等荣誉,获得中国**金鸡奖终生成就奖。2009年,他入围“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节日时间:农历六月初六节日起源:宋代节日活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地区:中国习俗:

回娘家

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汉族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晒书

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汉族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求平安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农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也用于杂技,农历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在汉族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此外,在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主要是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在山东地区认为农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甲。农历六月六,又是汉族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山东汉族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该日又是麦王生日。当地汉族民间还认为农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六月间百虫滋生,尤其是蝗虫等,对农业是莫大威胁。古代蝗虫是最大的农业灾害之一,人们一方面积极捕蝗,如利用火烧、以网捕捉、用土掩埋、众人围扑等方法,尽力消灭蝗虫;另一方面则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主神。同时也利用各种巫术手段驱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似乎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其实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角游行,目的是驱逐虫灾。农历六月六开始进入夏闲,妇女纺纱、织布、准备过冬的衣料。大别山天贶文化节

天贶节,是大别山地区在夏季农闲、湿热、庄稼初熟之际,通过汉族民间节庆方式,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和谐的岁时节日。自2010年首届大别山天贶文化节成功举办以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为深入持久地把大别山淳厚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天堂寨风景区决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举办节庆活动,让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贴进大众,焕发出新的生机。天堂寨,似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于大别山腹地。天堂寨雄居鄂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主峰海拔1729.13 米,是大别山主峰之一,系江淮分水岭。天堂寨兼具了大别山“南雄北秀”山势风格,景区内峰、石、树、花、云海相映成趣,动感十足,天堂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它的森林覆被率高达96.5% , 位居我国风景名胜区前列;其108道接力式瀑布群景区,水量充沛、姿态各异,落差50米以上就达18道之多,为华东地区所仅有。天堂寨先后摘得“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字号桂冠。 7月6日,第二届中国大别山天堂寨(安徽)天贶民俗文化节拉开了帷幕,几十家媒体奔赴现场,争相报道。天堂寨景区总经理顾建华表示,这次活动形式有“六个一”:一场首届中国大别山天堂寨旅游论坛;一场开幕式暨文艺演出活动;一场“寻缘大别山,情定天堂寨”接姑娘、相亲活动;一场民俗文艺表演(挑花篮、打花棍等);一次天贶文化峡谷游(白马大峡谷);一次天贶民俗漂流体验游。据介绍,按照“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这一主题,天堂寨景区在编制了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先后投资开发了白马大峡谷和溜索,实施了主峰一线观景设施、休闲设施建设和古寨元素的恢复,新辟了景区内旅游回路,新建了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易址重建了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新建了景区新大门、旅游公路改造升级和生态停车场。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堂寨景区巧妙地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使“红色大别山、绿色天堂寨”实至名归,相得益彰。天堂寨景区副总经理余保华告诉记者,景区在天贶节当天上午呈现精彩的文艺演出,有歌伴舞《天贶节节歌》、舞蹈《天天甜甜》、歌舞说唱《古韵 天堂寨》、书法表演等节目。此外,景区领导还揭晓了4位天堂寨荣誉寨民:情系家乡山水的军旅作家徐贵祥,从大别山走出的慈善大使周森,天堂寨旅游文化的开拓者史红雨和天堂寨旅游资源的发现者王治平。随着景区旅游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天堂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也随之提高。入园游客呈强劲增长态势,2009年入园游客达45.54万人次,2010年入园游客达60万人次,年入园游客量均呈强劲递增态势。如今,天堂寨5A创建的号角已经吹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以打造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管理与开发并重,软件与硬件齐抓”为原则,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采取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把天堂寨的牌子打出去,使旅游市场热起来,让旅游产品火起来。请姑姑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她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习俗。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为了欢庆丰收,接女儿回娘家,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另外还有“六月初六,家家晒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说法。农历六月气温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汉族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卫生。苗族“赶歌节”

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赶歌节历史悠久,传说种种。一种说法是,当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六月初六与前来征粮的官兵进行了坚决斗争,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然而后来在大批官兵的围攻下,苗族人遭到了残酷杀害。以后,每逢这天,他们就聚集在一起,举行歌会,缅怀英烈。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赛歌是赶歌节的主要内容,而对歌是苗家人表达爱情、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节日当天,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唢呐、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彩蝶,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相伴来到歌场。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各自找对手比赛,形式多样,经过反复较量,最后产生“歌王”。歌王受到大家的爱戴。瑶族“半年”

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忘了,长年不烧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家一状。玉帝听说十分生气,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祟,但只限一年,不能让瑶家绝后。两个瘟神来到瑶山,疟疾、泥鳅痧、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瑶家吃尽了苦头。五月的一天,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被盘家老大听到了,得知两个瘟神、要过了年才走。众人十分着急,但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瑶家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杀鸡杀鸭,宰猪宰羊,贴对子,放响炮,唱瑶歌,走亲戚。两个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树下商量,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不见下大雪,心中有疑。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故意到处喊娃子吃“萝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间、房头。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宫。人们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每年的过节这天,瑶家都要撒石灰、放响炮、贴对子,以企盼人畜无灾,五谷丰登。藏族“响浪节”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节日时,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帐篷、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祝贺节日愉快。骑手们骑着骏马、牦牛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出藏戏。满族“虫王节”

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节日当天,每家派出一个人到虫王庙拜祭,人们杀猪宰羊,敬献虫王爷,祈求虫王爷不生虫灾,让庄稼有个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柜,晾晒衣物,以防虫蛀。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布依人在农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过“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过节,叫“六月场”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于每年农历六月六(盘古逝世日)这天,宰猪杀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户户还要杀狗庆贺。节日期间,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篮子,串寨走乡,探亲访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手提箫筒或二胡,口吹木叶,成群结队来到广场,举行对歌、掷花包、赶表(恋爱方式)等活动。有关节日的来源传说不一。一种传说是,在人类早期,布依族的始祖盘古善种水稻,并把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后盘古与海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妇,并生一子名新横。盘古在若干年后的六月初六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传授种植水稻技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供奉活动。另一种传说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地主刘四,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和掠夺,布依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斗争,布依族人民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瑶族“晒衣节”

晒衣节是广西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节日当天,热闹非凡,清晨各家宰鸡杀鸭开庆祝会,宴饮后,全家动员,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笼、柜子等物拿到屋外晒坪上暴晒,晒上一两个小时翻转再晒,然后把衣物搬回厅堂凉一下,再放回原处。夕阳将落时,全寨人还要对着太阳招手,表示对它的感激。土族“花儿会”

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花儿”是一种民歌,又称“少年”。“花儿”的唱词大多是即兴编成,有对唱和独唱两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关于“花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五个美丽的土族姐妹,各个都有一副银铃般清脆的歌喉。每当她们唱起“花儿”的时候,万物都听得着了迷。许多英俊的小伙子慕名前来与她们对唱,可是整整过了三天三夜,小伙子们相继败下阵来。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过来,带走了五姐妹。后来人们说,五姐妹被封为“花儿仙子”,天天为玉帝唱“花儿”呢。为了纪念她们,人们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花儿会”期间,当地的土、回、东乡、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前来赶会,而且还带着帐篷、大饼。群众络绎不绝。会上,大家互相赛歌,以沟通心灵。很多艺术家慕名而至,采集生活素材,撰写文章,进一步扩大了“花儿会”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歌唱盛会。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