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2024-04-13 03:00:16

1.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哈克贝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2.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3.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4.我国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8.《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9.“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0.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11.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15.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我国第一部也是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9.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30.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3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别是洪、孔尚任。

 3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3.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34.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3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XX》、曾朴的《蘖海花》。

 3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38.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3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4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2.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3.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4.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趣舍万殊(通“取”。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年)

 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5.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章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西汉的一个官署的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部分)。其特点是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了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

 7、《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8、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与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诗文闻名,被后人称为“三曹”。

 9、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辞》等。

 10、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1079年,被贬黄州,其间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赋,课文所选为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2、《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13、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理解下列词语

 1.《林黛玉进贾府》

 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

 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2.《祝福》

 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天有不测风云:(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

 3.《老人与海》

 皮开肉绽:指人因被毒打,皮肉开裂。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4.《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5.《琵琶行》

 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喻行事迟缓,拖拖拉拉。

 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清淡,无人光顾。

 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6.《寡人之于国也》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7.《劝学》

 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子蓝。”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寥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子,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8.《过秦论》

 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军。

 9.《师说》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0.《动物游戏之谜》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

 偭规越矩:违背正常法度。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1.《宇宙的边疆》

 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为雄伟盛大。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1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撒手人寰:比喻人去世。

 刨根究底: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畏葸不前:畏惧胆怯,不敢前进。

 13.“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

 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蓬牖茅椽:牖,窗子。椽,架设屋瓦的木条。蓬牖茅椽比喻屋舍简陋。

 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指点迷津: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多用于比喻。

 寄人篱下:寄居在别人家里,指依靠别人过活。

 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子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2.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

 (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蜀道难》

 1、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意味,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三次出现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样一咏三叹,不仅强调突出了主旨,而且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形成了全文的咏叹基调,每一次咏叹出现就标志着诗意的转换和抒情的深化。

 2、诗歌开头就以惊叹发端,未语先嗟,直抒情怀,在极尽的夸张中,在叹词“噫(yī)吁(xū)嚱(xī)”的前呼后拥中,在实词“危、高”无以复加的渲染中,给全诗奠定了一个强烈咏叹的基调,树立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标格,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3、诗歌写山高路险,既有正面描写,比如“高标、百步九折、扪参历井”等,更多的是夸张性的侧面衬托,比如“六龙回日、黄鹤不过、猿猱愁攀、以手抚膺”等。

 4、本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色彩的三个特征是强烈的抒情,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因为诗人热情的咏叹,所以飞流惊湍、奇峰险壑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徐徐语文坊精编)大胆的想象表现在诗人其实并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蜀道之难之险全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尤其是还采用了很多神话传说比如“蜀王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更添了蜀道的神秘色彩。而大胆的夸张在诗中更是比比皆是。

4.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5.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

 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

 雍水暴益(同“溢”,涨水).

 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