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经济(高考状元为何都喜欢经济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这三个专业)

2024-04-23 22:03:04

据有关方面调查,高考状元最喜欢的三个专业分别是:经济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西湖大学校长、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一句话点破真相:?清华大学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也告诉我,想去金融公司。?

经济学专业:最靠近钱

市场经济时代,普通人最看重的就是钱,高考状元也不例外。在各种专业中,经济学专业是最靠近钱的专业。经济学就是和钱打交道,熟练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不管是去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还是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不管是做经济分析、经济规划还是做经济管理,都有很强的应用性。这就意味着从经济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根本不愁找不到一份高薪工作,甚至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家,名誉和实惠二者兼得,当然就会有高考状元趋之若鹜。

工商管理专业:最靠近公司

如果说经济学专业更靠近钱,工商管理专业则更靠近公司和企业。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有更大的机会研究和靠近公司,熟悉公司的治理和管理以及经营决策。因此,有越来越多的高考状元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就不足为奇。如果是一般性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找工作都难。但是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非常抢手,去大公司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自己创业的机会也更大,不管是能力、资源和人脉,都超一般高校工商管理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靠近风口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越来越抢手,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加是现在的风口,人工智能是下一个风口,这两个风口都和电子信息工程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就有可能抓住现在的风口,更有可能迎接下一个风口。风口说白了也是钱,当然就会有人向这个专业靠拢。

总之,施一公校长的那句话含义太浅显不过:高考状元去经管学院,主要是冲着钱去。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三个专业,也是最容易来钱的专业,当然就容易被高考状元选中。

关系: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的价值量仅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成反比

6、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商品的数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乘积,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那么生产该商品的数量愈多,商品的价值总量就愈大。

7、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反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缩短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降低了,商品的价值总量就降低了

9、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生产者生产的价值总量—无关,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这方面的计算题--例1:(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万÷20万=7小时。

2. 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 .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3:(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方法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

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5:(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