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菱形桩(谁知道马路中间划的菱形块是什么意思)

2024-04-09 16:40:19

路面上常有一处白色菱形标志,这就是人行横道预告标志,用来提示司机前方接近人行横道,须注意行人横过马路,注意减速行驶。 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广州交通标识大变脸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9月25日12:12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迎九运、促中变,广州的交通状况大变样。细心的市民发现,不仅路靓了,街头上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也越来越多了。而有关部门进行的调查却发现,不少市民、司机对这些新的道路标识还不甚了解。记者为此于昨日专门采访了广州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请他们重点向市民讲解了部分重要而又常见的新标识,使市民看了心中明白,以免“行差踏错”。据介绍,广州市道路上新出现的标志、标线,是按公安部1999年颁发的标准,根据广州交通管理的需要而增设的。现在,广州路面上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的 样式增多了,城市交通标志进一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市交警部门希望市民能尽快了解新交通标识,熟悉各种新标志和标线图形、颜色和形状,自觉遵守警告、禁止、指示等各种规定,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 禁止长时停车线 主干道边沿有**笔直的虚线,表示车辆可以在路边停放,但不能长时停放。如果这些黄线实线,并且有弯曲,则表示禁止路边临时或长时停车。 左弯待转区标线 这种新交通标线叫“左弯待转区”标线,现在先烈路等路段可以看到。它设于左转弯专用车道之前端,伸入交叉路口内,但不妨碍直行车辆的正常行驶。它主要是用来指示左转弯车辆可在直行时段进入待转区,等待左转。 新型禁停牌 这两个图都是新型禁停牌,如果看到红色圆圈里有“×”的标志,你就不能将车辆临时或长时间停放了,而红色圆圈里划“\”,则表示车辆不能长时间停放。 人行横道预告标志 车行恒福路、八旗二马路、东华路,市民都会发现路面上常有一处白色菱形标志,这就是人行横道预告标志,用来提示司机前方接近人行横道,须注意行人横过马路,注意减速行驶。 新型绕行标志 广州街头最近还增加了如上图所示的三种新的绕行标志。它一般在几条路交叉处出现,要求行驶车辆严格按照道路绕行标志绕道行驶,不能随意转弯。这样,司机开车要走多一些弯路。 丁字路口导流线 在小北花圈、石牌、麓湖路和东山口等复杂路口,新设置了一种用白色斑马线画成的导流线,这种新标线名称就叫复杂行驶条件丁字路口导流线。这种导流线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立体交叉的匝道或其他特殊路口,这些路口往往设有花圈和绿化带,行人可在斑马线上候车,因此也叫安全岛。用导流线定出车辆行驶路线,表示车辆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 新型人行横道线 在人们的印象中,行人横过马路线就是“斑马线”。可近期,广州市内还出现了两条粗线画出的人行横道,它是新型的人行横过马路线。它主要设在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上,用两条平行粗实线画出。以后市民见到两条平粗实线,一亮绿灯,就可只管大胆前行。 减速让行线 最近在马路上行车时,司机会看到前方路面上有一个白色的倒三角形,过了白色倒三角,还有两条虚线,这叫做“减速让行线”。这一新型交通标线多设在支道上,以后看到这种有白色倒三角的标线,市民就应该知道前方一定有路口,车辆在此路口必须减速让干道车辆先行。 停车让行线 这种标线类似减速让行线,它在路口上写有一个大大的“停”字,前方路口还有两条白色的实线,表示支线上行驶的车辆必须主动停车让前面主干道车辆先行。(杨仕彬 陈文晓 交宣)

(一)碎石桩质量检测结果

某工程位于沟谷之中,现已用土填平,并经过初步碾压,并对填土地基进行了碎石桩加固。建设和设计方要求对碎石桩加固填土地基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提出以下要求:

(1)本次碎石桩加固地基的质量检测点分为A、B两类。A类点按正六边形布置,计5处(A1—A5);B类点按菱形布置,有7处(B1—B7);其具体位置见附图(略)。

(2)地基质量检测要求达到以下几点:

①根据设计要求,提出碎石桩加固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值,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180kPa,压缩模量大于10MPa;

②提供碎石桩密实度资料;

③给出由桩和桩间土测试数据求解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计算过程。

检测方法是:

检测复合地基质量,可根据工程规模、土类、桩型等选用不同方法。鉴于此项工程为一低层建筑,桩间土中混有大小不等的碎石,故选用了动力触探和旁压测试两种方法。虽也可采用载荷测试和静力触探测试,但前者成本高,后者遇碎石会损坏仪器,故放弃。为了验证旁压试验的准确性,曾与在同一测试地点的检验本填土质量的载荷测试成果进行了对比,如表8—1所示。

表8—1 PMT与PLT试验成果对比

由表8—1知,E0=2.36Em,说明旁压测试检测桩间土的方法可靠。

用重型动力触探检测碎石桩承载力、变形模量和密实度及桩间土质量,并和旁压测试成果对比,互相验证,可确保检测质量有较高的可靠性。

(二)复合地基质量检测结果

1.地层情况

该工程包括化工厂食堂及小餐厅。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和少量砂土以及混有一些碎石的填土组成。原始地表高程为99.5—100.0m左右,位于阶地面区,现填土压实后的地面高程为104.5m左右,填土厚度则为4.5—5.0m左右。填土龄期已有一年半时间,经过碾压,比较密实。但存在碾压不均,各处强度差别较大的情况,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填土经过碎石桩挤密后,桩间土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地基强度的均一性也得到了加强。如表8—2所示。但随深度增加,提高幅度减小,可能和桩长不足有关。

表8—2 碎石桩加固地基前后,填土强度变化比较表

根据旁压试验钻孔取土直接观察描述,可得到准确的地层剖面。自地表至地下8m深度范围内可将地基土分为以下四层(挤密碎石桩加固地基工程地质剖面图略):

①粘土层:分布深度为0—2.7m左右。此层可细分为三层:0—0.36m为杂填土层,褐**粘土夹砖、石碎块,其最大直径为20cm;0.36—0.92m为粘土层,褐色,均一,硬塑;0.92—2.7m为粘土层,铁锰质薄膜浸染,均一,硬塑至坚硬。

第①层土表层(0—1.0m)承载力较低,下部较高。

②砂层:灰白色,细砂夹砖块、石块或少量粘性土,分布深度一般为2.7—3.5m,个别地点达4.0m。处于密实状态,承载力高,旁压成孔时人力钻进困难,重型(2)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平均值为10左右。

③粉质粘土层:褐**,分布深度一般为3.5—5.0m,处于硬塑状态,土层均一,承载力较高。

④粘土层:以深褐色(栗色)为特征,为晚更新世老粘土,广泛分布在5.0m深度以下,处于硬塑至坚硬状态,承载力高,且随深度增加,承载力有随之增高的趋势。

2.桩间土质量

(1)桩间土层试验指标统计:设计碎石桩按正三角形布设,间距为1.5m,桩径为0.6m,桩长为8.0m。桩间土出露面积占复合地基总面积的80%,桩间土的强度对复合地基的强度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8—3 食堂及小餐厅地基桩间土旁压测试成果统计表

鉴于上述原因,对桩间土进行了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旁压和动力触探试验。试验孔位置一般定在正三角形的中心,求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可靠的试验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取值,为获取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关键参数是必不可少的。参数选得准确,可靠,才会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也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的前提。

试验指标统计原则:①按土层不同分别统计;②按不同测试方法分别统计;③按软弱区与正常区分别统计;④按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选取计算参数值。

(2)计算指标的选取:通过对表8—3、表8—4、表8—5试验成果初步统计,求得各土层试验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根据均值的大小,可将食堂及小餐厅桩间土划分为正常区和软弱区。软弱区为B6,B7检测点及其附近,以及A1检测点上部地基土,其它检测点均属正常区。然后,进行分区统计。

按上述方法得到的各指标均值,可作为地基土参数基准值,再经过一定修正,可得到参数标准值。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fk——岩土参数标准值;

rs——统计修正系数;

fm——岩土参数平均值。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n为统计频数。

或 

因rs服从t分布函数,可得置信区间α=0.05时的β值,而变异系数δ取值如下:对于旁压模量Em,取δ=0.30;对于旁压极限荷载PL和土层承载力fk,取δ=0.40。

根据上述方法和原则,所得地基桩间土层参数标准值如表8—6所示。

上表是根据旁压试验数据,经数理统计分析后得出的,准确性好。动力触探检测桩间土的锤击数可作为参考。

3.碎石桩质量

用重型(2)动力触探检测桩的总数占检测区总桩数的2.4%,符合地基验收规范≥2%的规定。检测深度一般达到桩的长度,有的已超过实际桩长。检测孔最深达10.2m。

经检测,碎石桩直径为50—55cm左右,碎石为灰岩碎块,多呈板状或块状。碎石块最大直径(以长轴计)为12cm,约占碎石含量的15%;碎石块直径一般为3—5cm,约占碎石含量的75%,其他粒径石块含量约占10%,碎石中不含泥土。在成桩过程中,重1.2t的落锤以3—4m的落距分层(每层约30cm厚)将桩管中的碎石击实,每层击数6次左右。落锤端部为圆锥形,可将碎石桩中心的岩块击成粉末状,粉末强度比岩块强度低。

在本次检测中,发现有一部分桩(主要集中在B6和B7检测点及其附近)的桩长及密度均未达到设计要求,最短一根桩只有2.8m,最长桩也只有4.4m,且测桩击数N63.5自上而下变化不大,只有3—10击左右,明显低于正常区桩的锤击数和密实度,加上此区桩间土强度也很低(78kPa),桩的承载力为200kPa,孔隙比e=0.5。所以将此区定为软弱区,必须补打碎石桩,桩长8m,补打在三角形中心,对原有桩也应重新加长、击实,并派人监督施工,以确保地基强度一致,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至允许程度,以保证小餐厅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表8—4 食堂及小餐厅地基桩间土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注:1.锤击数 为厚度加权平均值。

2.因触探杆长度较短(一般小于10m),对N63.5均未进行杆长修正。

表8—5 试验区成果统计表

注:静力载荷试验求地基承载力方法,以直线端点所对应的压力值为准。

表8—6 食堂及小餐厅桩间土层强度参数标准值

其他检测点的碎石桩桩长一般为6m左右,桩的密实度由上而下递增,如以基础埋深1.5m为界,则碎石桩在1.5m深度以下的桩的承载力fp,k≥400kPa,密实,孔隙比e≤0.35。

(三)复合地基强度指标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所推荐的求复合地基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前面提供的计算参数和设计参数,即可求得复合地基强度指标。

1.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 (8-1)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fzp,k——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s,k——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

fp,k——碎石桩单位截面积承载力标准值;

m——面积置换率。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d——桩的直径,0.55m;

dc——等效影响圆直径,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时,dc=1.05s;

s——桩的间距,1.5m。

计算结果如表8—7所示。

表8—7 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表

注:同一层中,线上指标为软弱区的,线下指标为正常区的。

2.复合地基变形模量Espo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所推荐的求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公式:

Esp=[1+m(n-1)]Es和理论公式 可推导出: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Esp——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Espo——复合地基变形模量;

n——桩土应力比,在此取2;

E0——土的变形模量;

Eso——桩间土变形模量;

μ——土的泊松比,其值由土类及其稠度状态决定。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求得复合地基各变形模量值如表8—8所示。

表8—8 复合地基变形模量标准值表

(本实例图件略)

(四)结论和建议

经过现场测试及室内资料整理和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经碎石桩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标准值如表8—9所示。

表8—9 食堂、小餐厅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标准值表

(2)碎石桩体的密实度分正常区和软弱区(B6、B7检测点及其周围地区),正常区内的碎石桩密度顶部(地表下1.5m深度范围内)较差,下部密实,考虑到基础埋深1.5m,所以正常区碎石桩的密度(1.5m深度以下)的孔隙比指标e小于和等于0.35,其承载力为400kPa。软弱区的桩密实度上、下都不密实,e=0.5桩长≤4.4m。

(3)化工厂厂前区食堂及小餐厅复合地基强度不均一,可分为软弱区和正常区。正常区范围大,包括A2、A3、A4、A5、B1、B2、B3、B4、B5检测点及其邻近地区,经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强度已满足设计要求,可进行基坑开挖和建筑施工。

软弱区范围较小,包括B6、B7检测点及其邻近地区,桩长及密度,桩间土强度都远低于设计要求,必须重新加固处理。建议将软弱区中的原桩加长到8m,并击实,还需在每个正三角形中心再补打一根碎石桩,以提高桩间土强度,桩长仍为8m,并击实。A1检测点及其邻近地区也应再处理,以提高桩间土及复合地基强度。

(4)软弱区重新处理后,建议再作检测,以验证补打碎石桩后,复合地基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