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绿化(如何看待毛乌素沙漠有可能变成草原或森林)

2024-04-18 03:39:43

沙漠的成因,一是降水量不足,二是土壤松散,以粗砂为主。三是人工破坏。其中降水量不足是决定性的因素。

明确了沙漠的成因,回头看一下毛乌素沙漠是怎么形成的。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年均温度6度左右,海拔1100-1300之间,降水量250 400mm。这个降水量在亚洲季风气候带来说,属于温带草原的水平。毛乌素沙漠 历史 上确实并非沙漠。 历史 考证,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这片地方应是水草肥美,风光宜人的好牧场,否则也不会成为匈奴人的中心。后来由于大量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地。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展而成的,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所以毛乌素沙漠的形成应该是以人工破坏为主,自然气候变迁不是主要因素。

既然毛乌素沙漠的形成人的因素是主要的,那么通过对人类的行为的调节,让毛乌素沙漠重新变成草原就是有可能实现的了。

现在毛乌素沙漠改造的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提倡种树,这个不对。因为本地区降水量对于树木来说不够,例如对温带稀树草原来说,降水量要达到350~500毫米才行。现在毛乌素地区一些地方种树比较成功,其实是通过引流灌溉实现的,也就是把a地的水搬到了b地用于灌溉。这种做法对于局部改造没问题,但是整体改造就做不到。

毛乌素沙漠地区改造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办法还是封沙育草。只要减少开垦活动和畜牧养殖,依靠天然降水,不用太久就会形成大片的草地。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曾经在宁夏毛乌素沙漠边缘进行过封沙育草的实验,只封闭了46平方公里的面积,经过6年,封闭区的草的密度就达到了4.6kg/m2,而自然放牧区还达不到0.2千kgm2,变化是非常惊人的。

改造毛乌素沙漠是良好的愿望。要达成愿望还是一要尊重自然规律,二是要依靠科学,三要有耐心,不要为了政绩一哄而上,搞一些看着好看实则无用的工程。

也许再过十数年,我们就不能在称之毛乌素沙漠了。治沙人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将这个沙漠给解决了。荒漠变良田,整个生态环境的恢复对于当地生活的人们来说绝对是好事。也证明了一件事。人进沙退事在人为。

毛乌素沙漠的前身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是人类将这一块绿洲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汉武帝时期卫青攻占了河套地区,重新占领了毛乌素。地方上,汉武帝建西河、朔方、云中、北地、五原、上郡,共辖115县。随后,汉武帝把七十万平民迁到毛乌素地区,建立军营。开始了有计划性的屯垦工作。

此后的2000年时间,毛乌素在经历了各种的大战之后,终于将绿洲变成了荒漠。

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对于土地无节制的开采。这是最大的原因。

治沙人的功劳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以愚公移山的信心开展了这场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历经数十年,沙漠变绿洲,这是我国治沙 历史 中值得被铭记的壮举和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几十年来的治沙人的付出。

人们相信总有一天黄河水会变清,那么就从治沙开始。

治沙这七十多年来,陕西榆林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转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的面积。森林覆盖率也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4.8%,陕西的绿色版图北进了400多公里。

今天,毛乌素地区的沙化治理率已达到了93.24%,这片沙漠生命将尽,即将退出 历史 舞台。

如果根据实际情况好好的治理,毛乌素沙漠不会彻底的变成草原或者森林,但是沙漠的面积会逐渐缩小的。

在内蒙兵团时,那时从师部乌拉特前旗到团部所在地乌梁素海边的坝头约50公里,沿途都是连绵起伏的沙丘或小块儿的草滩,看不见房屋,只能偶尔看到一座帐篷。

那时把沙丘和乌梁素海隔开的,就是团部和连队的一些生活设施。

30多年后当我们再重返那里时,从前旗到坝头沿途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向日葵和玉米地,我们被震撼了,从来没有想到大片的沙丘会变成田地,能种植经济作物和庄稼。而我们在那里时只有连队的小片的菜地,种点土豆和西红柿等。

所以只要观念改变了,技术手段上去了,沙漠的面积应该会逐步缩小的,生态环境也会改变的。

我文后所配的是前两年去内蒙商都县时拍的,当年我在那里工作时,虽然那里不是沙漠,但是贫瘠的土地上每亩只能收几十斤莜麦或者收点土豆、圆白菜,这次去看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种着成片的甜菜、向日葵,还有小面积的莜麦。

一切都在改变着,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毛乌素沙地,不同于沙漠。沙层厚约1米,沙层下是土地。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不仅沙化终止,而且绿化成效显著。这是中国与沙漠化斗争的巨大成就。希望有一天,地图上标注的不再是巜毛乌素沙地》,而是《毛乌素草原》。向全国各路治沙的无名英雄们致敬!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恒陈在沙漠南缘。

当年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就修建在此地。由榆林向北延伸到成吉思汗陵附近就上国道。虽然只有几十公里,但建设者成就感十足。

通车后不久,我有幸乘车经过,高速两旁黄沙堆积,大有随时吞没公路之势。路边停车,光着脚爬上高高地沙丘,满目苍凉,连绵的沙丘望不到边际,沿途几乎没有植被,松软的沙地上清晰的留下一串串动物的脚印。

当时整个陕北就这二十几公里高速,未通车之前国道经常被流沙覆盖,经榆林前往包头、呼和浩特的车辆,宁可绕道山西,也不走毛乌素这一段。

时间大概到了2016年,我和家人由包头驾车返回西安,路线是G65包茂高速,当年的沙漠公路已经并入此高速,是必须经过的。我对爱人说:带你看沙海去。

车过成吉思汗陵,公路两旁绿色植被覆盖,完全看不到沙丘。我以为走错路了,但沿途的地名没错啊?在一处能停车的地方,沿着脚感实在的沙土地登上高处,满目绿色,沙柳、梭梭一眼看不到边。直到榆林市也没看到一处沙丘,家人不断笑着问我:你说的沙漠公路呐?

后来又到横山县的白城,大片的绿植覆盖着曾经的沙丘。差点被风沙逼着搬迁的县城,稳稳座落在原地。让人深刻体会到,人进沙退是当地群众实干出来的,靠嘴吹不出来。

是时候下决心了:“游牧”这一种落后且严重破坏环境的生产方式,早该彻底结束了。

毛乌素的治理改造,逐渐变成草原或森林,其实只是恢复它本来的面目而已。

以前的毛乌素沙漠,曾是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

但这一地区的生态是脆弱的,土壤并不深厚,表面的草皮一旦被破坏,下面的沙砾就露出来了。

后来因为过度的开发(包括垦荒和放牧),毛乌素地区的植被越来越差,以至于丧失殆尽,形成了沙漠。位于沙漠前沿的榆林城,曾因沙漠逼迫,不得不多次搬迁,留下一个“榆林三迁”的无奈故事。

毛乌素沦亡史

这里曾是匈奴人活动的中心地带。秦朝大将蒙恬带领30万秦军,北逐匈奴,所夺下的就是毛乌素沙漠所在的河套地区。损失了这一地区,使匈奴人“六畜不蕃息”。

秦汉时期,这里应该还是优质牧场的,拥有大片草原和森林,也曾经开发过农田。

秦汉以后,因战乱和环境恶化,这里的农田被毁弃,成了彻底的游牧区。到了唐代,这里已经出现沙地。据专家论证,唐代“昭武九姓”在这一地区的过度放牧,是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重要原因。

唐代以后,沙漠像牛皮癣一样逐渐向南扩展。而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已彻底成为茫茫沙漠。因为长城穿过毛乌素地区,在明朝中后期,长城下经常流沙堆积,骑马就能翻越长城。明朝政府不得不筹措巨资来为长城“扒沙”,否则游牧民族“虏骑出入,如履平地;掠我财物,*我妇女”。

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乌素沙漠仍在扩大之中。

所以,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绝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不向沙漠进攻,沙漠还要向我们进攻,可以说治理沙漠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中国反攻沙漠的历程

从1959年开始,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对毛乌素沙漠的反攻。这一过程是艰巨的,曲折的,也是成效显著的。

经过治理,榆林城外不再是茫茫沙海,而是杨柳成行的“塞上绿洲”。

榆林市已建成165处万亩以上的林地,4条、总长1500公里的防护林带,造林1629万亩,使境内的林草覆盖率从0.9%提升到25%,7成的流沙得到固定、半固定。

而整个毛乌素沙漠而言,80%的面积已得到治理。可以说,这个沙漠已经可以从地图上划掉了。

游牧该结束了

毛乌素地区为什么从优良牧场变成了沙漠?过度垦殖就是原因。

虽然开荒种地也破坏了这里的生态,但那是个别 历史 时期的事了。真正破坏这里环境的,是长期过度游牧造成的。

在相对贫瘠的草原上,游牧是先民们发明的生存方式。 草原先民们赶着牛羊,在广袤的亚洲中部大草原上放牧。当一个地方的草地被消耗殆尽的时候,就赶着牛羊去别的地方。

这种生产方式,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游牧民族,从匈奴到鲜卑,到突厥,到契丹,再到蒙古。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也破坏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使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戈壁和沙漠。

如今,世界正在快速地进入现代化,农业已经进入机械化时代,生产方式和一百年前有了巨大区别。而在我国,这种变化发生在近30年间。而游牧业变化要小得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游牧”这一种落后、低效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了。 在 科技 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粮食生产完全能保障全国人民温饱的今天,游牧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从中国分离出去的蒙古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比的范本。蒙古经济落后,大量人口仍在从事落后的游牧业。游牧导致人民纠纷不断,且产值并不稳定,因为气候变化对它的影响极大。

而牧业只是蒙古的经济支柱之一,现在蒙古国的经济越来越偏重于矿业。

可以说,蒙古国的经济状况并不 健康 ,落后却又割舍不掉的游牧业就是重要原因。环境恶化导致牲畜数量下降,牧民收入减少。收入减少,就迫使牧民更加努力地超载放牧,从而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

蒙古的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沙漠化趋势明显。据说,蒙古国的河流,在以每年400条的速度干涸掉。如今,我国北方每年春季的沙尘暴,沙土的源头大都是蒙古国。

回头审视我国,少量游牧人口仍在大片国土上游牧,经济效益极低。但游牧对环境的破坏却是显而易见的。说难听点,游牧就是这代人挣了钱,却让后代子孙难以挣钱。

我去西藏 旅游 ,发现拉萨附近的荒山特别多。但实际上,这一带海拔并不高,纬度也不高,雨量还很丰沛,雅鲁藏布、拉萨河等河流纵横交错。但为什么山都荒了呢?恐怕就是因为 历史 上拉萨一带人口就很多,长期过度放牧导致了水土流失。土没了,再停止放牧,草也长不出来了。

考虑到高原上瘠薄的土壤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上面的景象就是将来整个青藏高原的景象。

如今,拉萨周边的一些地方,正在用下面这种艰难而代价巨大的方式,试图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而我国的游牧人口,其实是很少的。作为一个人口14亿、经济全球第二的泱泱大国,完全有实力转化游牧人口,把他们分流到现代农牧业、 旅游 业等业态里去,既可以清除游牧业态的负面影响,又能让现有的游牧人口过上更好的生活。

事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事做得越晚,代价就越大。

毛乌素沙漠现在其实已经差不多不存在了,一方面是人工植树,另一方面就是明显的气候变化。

比如敦煌的鸣沙山上,2015年我去的时候还是漫漫黄沙,根本没有任何植被,但去年的新闻报道说,已经长出来了草。

要注意,鸣沙山上的草不是人种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

除此之外,今年夏天郑州、新乡、焦作等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强降雨,陕西汉中、安康等地,甘肃庆阳、平凉等地,都遭遇了强降雨过程。甚至连塔里木盆地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今年都遭遇了洪水。

而科考数据显示,800毫米等降雨线已经在去年强行翻越了秦岭。

大家都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传统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降雨量的分界线,这条线以北因为降雨量在400到600毫米之间,所以只能种麦子,这条线以南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所以可以种水稻。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已经十分明显,北方大量的沙漠可能都会出现变化,不仅是毛乌素沙漠可能要消失,先变成草原,然后逐步变成森林,甚至更靠北一些地区也会有明显变化。

按照一般的 历史 记载来说,这是唐宋时期才出现过的景象,也就是中国比较强盛的时期,而明朝之后出现了全球变冷,也就是小冰河期,导致全国各地频发各种自然灾害,饥民遍野,王朝崩溃。

而现在,随着八百毫米等降雨线翻越秦岭,传统的南北分界线也会随之向北迁移,四百毫米等降雨线同样也会继续向北迁移,也就意味着气候影响之下的中国地理板块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

那么相应的,如果出现北方降雨量明显增加,四百毫米等降雨线明显北移,那么传统的长城线以北的许多地方,原本只能种草的地方,现在可能就有希望变成农田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粮食供应问题,可能会缓解,南方部分中心城市的农田保护可以放松一点。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缓解,这些地方的人口可能会逐步增加,经济也可能会变得更好。比如新疆,尤其是北疆,原来许多盐碱地和戈壁滩,可能会逐步变成农田,那么人口承载能力就会提高。

这些都是有利的变化,但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问题。

但这也会带来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北方许多地势低洼,排水不力的地方,需要抓紧挖一些河道,疏通排水管道,提高排水设施的排水量,尤其是郑州到安阳这一带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都面临这个问题。

7月20日,郑州暴雨,死亡加上失踪达到三百多人,这同样也是气候变化带来的结果。北方的城市以前因为降雨量相对比较小,所以对排水设施不够重视,现在就要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了。

其实不光是河南和山东西部一带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同样的还有整个华北,地势平坦,曾经存在过的大量河道这些年都已经消失了,那么现在是不是要重新挖开,增加这些地区排水、蓄水的能力?

还有南方的问题,北方的降雨量增加了,南方的一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干旱。比如过去这几年里,南方一些地区就出现过干旱,江西前几年甚至出现了鄱阳湖面积大幅度萎缩的局面,湖底直接裸露出来。上海也曾经出现过连续三个月不下雨的情况。

总之,如果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现实,那么现在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个变化。而且,这种应对需要通盘考虑,统筹应对,而不能各自为战,各行其是。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的排水问题上,需要重点规划和建设。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多少年

多少代

沙进民退成常态

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

誓言奇迹双手创

逼退沙海现绿舟

数代人艰苦卓绝奋力拚搏

创造人间奇迹

人迹罕至沙尘滚滚的毛乌素沙漠

居然

处处翠绿

朵朵花香

由衷感悟

人民群众蕴含着无穷创造力

故,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蹬攀

#凌远长著#

毛乌素沙漠大约一半面积分布在榆林市境内,所以以榆林为例来回答。榆林由曾经的沙漠之城“驼城”变为现在的“国家森林城市”,是几代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植树造林,不懈努力的成果。这里引用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的一句话:“榆林绿,是草灌锁沙的绿,是‘久久为功、科学治理’的绿。与全省其他区域比,榆林绿还只是浅绿,但它,代表了塞上明珠的新生与未来。”

一.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代表

1.定边县马莲滩沙漠森林公园

2.榆阳区巴拉素国家沙漠森林公园

二.省级森林公园代表

1.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榆阳)

2.红石峡森林公园(榆阳)

3.白云山森林公园(佳县)

4.金沙湾森林公园(佳县)

5.陕西省龙湾森林公园(绥德县)

三.草原代表

1.神木小保当草原

2.神木尔林兔大草原

四.展望未来

虽然暂时来讲榆林只是浅绿的森林或草原,但是我相信通过代代努力、久久为功,沧海桑田的 历史 演变还会发生,榆林的森林或草原必然会由浅绿走向深绿。借用榆林一个V(胜利)字型天桥表达期待,榆林生态环境必将会从现阶段的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绿水青山、森林成片、草原广袤的新榆林在等待着我们。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左右。 历史 上毛乌素是个水草丰美风景迷人的地方,但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过度开垦,到明末清初时期,毛乌素彻底变成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解放后,为了控制毛乌素沙漠的恶化和蔓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就开始在三北地区建设防风林带等沙漠治理工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毛乌素沙漠不但得到了有效控制,植被恢复也初现可喜效果。特别是最近几年,毛乌素沙漠基本上已经被绿色覆盖,植被开始加速恢复状态。究其原因,第一个是不懈的治沙努力,第二个是天公作美。

第一个原因有目共睹,所以绝大部分人把毛乌素沙漠的变迁归结与此,其实,第二个原因天公作美才是根本原因。因为第一个原因只能控制,第二个原因才是将毛乌素沙漠彻底脱沙变绿的根本。

2019年等量降水线图

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毛乌素沙漠已经被400毫米降水线覆盖,也就是说,毛乌素沙漠已经脱离西部干早少雨区,进入东部温暖湿润区,完全具备了大型植被恢复和农业耕作条件,因此很多人感慨,毛乌素沙漠将会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消灭的沙漠,很快会变成一个水草丰美的绿洲。

一天天变绿的毛乌素沙漠

由于地球气温的升高,促使暖湿气流大幅度的跨过太行山脉和泰岭山脉向西北内陆挺进。有业内专家学者通过计算对比,得出了一个今人慨叹的数据,400毫米等量降水线,在最近五年内向内陆推进了将近300公里,不但为中国治理沙漠等恶劣环境提供了先天的保障条件,还凭空为中国制造了最少5亿亩耕地。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

未来十年400mm等量降水线预测图

有关专家技术人员通过对大数据分析研究后认为,如果地球气温不停止继续升高的脚步,那么等量降水线也不会停止向中国内陆挺进的脚步,甚至在五年内,400毫米等量降雨线就可覆盖整个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地区,直接占领阴山山脉和贺兰山山脉,不但毛乌素沙漠将变成又一个塞上江南,整个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都会变成物产丰富,环境宜人的水土丰饶之地。黄河也会变成清澈迷人的蓝色之河。

毛乌素沙漠今昔对比图

可以说,毛乌素沙漠的每一个可喜的进步,都是人类主观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晶,天公作美,为我们的执着锦上添花,有理由相信,毛乌素沙漠变成草原和森林的日子就在眼前!

陕西省定边县林业局局长,

相关事件:

 “老百姓吃饱了撑的,就是事多”

陕西省定边县林业局长孙怀胜,如此回应市民反映情况,被网友列入“最牛官员语录”

南都讯记者王世宇实习生闫鹏飞 10月17日出版的《陕西日报》,刊登了一篇有关陕西省定边县的报道。定边县林业局局长孙怀胜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针对市民反映当地森林公园松树枯死的问题,称“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并直言“老百姓就是事多”。昨日,这篇报道被广泛转载,孙怀胜的这些言论也被网友列入“最牛官员语录”。定边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当地已获知此事对定边县形象的影响。

局长斥百姓好多缠访

10月17日出版的《陕西日报》,在其新闻调查版面的头条位置,刊登了这篇名为《定边马莲滩沙地森林公园道路绿化大面积死亡》的报道。报道称,在定边县林业局内,《陕西日报》记者李晓军刚说到老百姓反映森林公园松树死亡一事,局长孙怀胜就说,“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李晓军愣住了,随即问:“作为一个局长,咋能这样说老百姓呢?”孙怀胜接着说,“老百姓就是事多,好多就是缠访、闹访!”

公开资料显示,马莲滩沙地森林公园,位于定边城东长城林场马莲滩营林区,距定边县城1公里,占地面积4万亩,是“全国罕见的沙地森林公园”。截至2011年1月,就有报道称,其完成总投资1753万元。因此,针对该公园的松树无人维护的问题,有群众质疑,松树枯死致使国家资金白白浪费。

在《陕西日报》记者的采访中,对于规划建设沙地森林公园一事,孙怀胜让记者去定边采油厂了解,称他们能说清。而针对林业局对公园负有监管责任的质疑,孙称,“我们的监管只是报项目、设计等”。

官方称影响当地形象

孙怀胜的话很快被网友拎出来,昨日开始在各大网站和论坛疯传,并被列入“最牛官员语录”,与此前的官员雷语被归类到一起,更有人专门建立了以“孙怀胜”命名的百度贴吧。针对孙怀胜直指“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网友“贪官的敌人”认为,这是官员对老百姓善良、淳朴的道德品质的严重打击。“老百姓的道德品质本身是很高的,频繁、无缘无故遭受挫折,请问把老百姓的思想引向何方”?

在定边县樊学乡政府官网,孙的简历介绍称,其“生于1962年3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0年1月参加工作,1988年底担任副科职务,任白泥井副乡长,1995年10月任正科职务,任石洞沟乡长,1996年5月转任石洞沟乡党委书记于2002年元月调任樊学乡任党委书记”。后来,其调任定边县林业局局长。

孙的言论引发争议后,尚无官方回应。昨晚,南方都市报记者致电定边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相关领导尚未就此事作指示。他表示,已获知此事对定边县形象的影响,并将把相关情况向领导汇报。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