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中药里的杜衡是什么)

2024-05-10 06:37:04

杜衡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根状茎的节间短,直立或斜升,下端有多数须根。茎端生1—2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与宽均3—8厘米,顶端钝或圆,基部心形,表面深绿色,杂有白色斑,两面疏生短柔毛,边缘与脉上密生细柔毛;有叶柄,长约15厘米。单花,顶生,直径约1厘米;花被管钟状,顶端3裂,内面暗紫色,脉纹明显;花柄长约4厘米;雄蕊12;花柱6,2裂。蒴果肉质,有多数黑褐色种子。花期4—5月。中文学名:杜衡拉丁学名:Asarum forbesii Maxim别称:蘅、马辛、南细辛、马蹄香、马蹄细辛界:植物界科:马兜铃科属:马蹄香属分布区域:分布于江浦,南京,苏州,宜兴等地,浙江,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词目:杜衡 拼音:dù héng 详细解释 1. 亦作“ 杜蘅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鹄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 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编辑本段草本植物基本信息 du heng 学名:Asarum forbesii Maxim 英文名:Forbes Wildginger 又名:蘅 别 名: 马辛、南细辛、马蹄香、马蹄细辛 科: 马兜铃科 属: 马蹄香属 科名: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称为“马辛”,有散寒止咳、祛风止痛的功效。 根状茎含挥发油,主要成份为丁香油酚、黄樟醚等。

杜衡(1906—1964)又名苏汶,原名戴克崇,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第三种人”的代表人物。曾编辑《现代》月刊。他在上海《星火》第二卷第二期(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发表的《文坛的骂风》中说,“杂文的流行”,是文坛上“一团糟的混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于是短论也,杂文也,差不多成为骂人文章的‘雅称’,于是,骂风四起,以至弄到今日这不可收拾的局势。” 〔5〕林希隽广东潮安人,当时上海大夏大学的学生。他在《现代》第五卷第五期(一九三四年九月)发表的《杂文和杂文家》中,说杂文的兴盛,是因为“作家毁掉了自己以投机取巧的手腕来代替一个文艺作者的严肃的工作”。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