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题(2011年7月自考试题《教育学》)

2024-04-03 23:51:59

2011年7月自考试题《教育学》

以下为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真题:教育学的试题答案官方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 )

A.对象 B.特征

C.方法 D.任务

2.下列哪本教育学著作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的?( )

A.《教育漫话》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学记》

3.下列哪一种特征不属于现代教育的?( )

A.教育的生产性 B.教育的公共性

C.教育的宗教性 D.教育的科学性

4.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个现代学制称为(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5.少年期学生表现出“成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的特征,说明了其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因此,杜威认为( )

A.教育无目的 B.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之中

C.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之外 D.教育不需要目的

7.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就是强调美育的( )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美育功能

8.把课程理解为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 )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体验

9.布鲁纳提出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强调的是( )

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C.教师系统传授知识和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D.学生自学

1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发现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11.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较为详尽论述,从而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形式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

A.昆体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1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罗杰斯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来的?( )

A.治疗为中心 B.咨询为中心

C.当事人为中心 D.训练为中心

13.所谓“矮子里拔高个”、“水涨船高”,这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4.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损害赔偿责任

15.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

A.第一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师

17.儿童个体发展

18.教科书

19.集体

20.学生申诉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

22.简述智育的主要任务。

23.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

24.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为必答题,26题和27题任选一题,两题均答者,以前一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试述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26.试述探究——研讨法的基本特点。

27.试述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 一位教师上自然课,开始上课时,老师从演示台里拿出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放在台面,然后问学生:“我将用火柴和蜡烛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说:“你将用火柴把蜡烛点燃。”老师又说:“不错,但是当蜡烛被点燃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发生变化?当蜡烛燃烧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些学生举手谈了他们的看法。老师趁机把蜡烛点燃,蜡开始下滴。老师问道:“蜡烛为什么会向下滴?如果我们试着把滴下的东西点燃,会出现什么情况?滴下的东西来自哪里?蜡烛燃烧时是怎样变化的?”

一个学生解释说,滴下来的东西先被融化,然后又凝固起来。老师想要班里其他学生发表对这种解释的看法,便问道:“这种解释有什么证据吗?”几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后认为,这种滴下来的物质在融化与凝固的过程中仅仅是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老师趁机问道:“我们把这种变化叫什么变化?”

两个学生举手回答说,可能叫物理变化。老师接着又问:“燃烧的蜡烛发生什么变化?蜡烛为什么越来越短直到最后不得不换一枝新蜡烛?”学生思考着这些问题,最后终于明白蜡烛也在发生化学变化。

试分析以上这个案例教师主要运用了哪种教学原则?并结合案例分析运用这一原则应体现的基本要求。

1.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教育学科独立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将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人们通常将其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创立和发展了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一生著作很多,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我的教育信条》。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近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广泛继承前人教育遗产的基础上,依据感觉论,对教育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他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C。

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孔子弟子们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后被编为《论语》一书。?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3.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创新功能 D.继承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更有效地传递社会文化中的精华,就需要发挥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选择文化是现代教育应有之意。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是对精神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学校驾驭简化过分庞杂的文化,净化存在的文化丑陋现象,平衡社会文化中的各种成分。教育通过培养人来进行文化的传承,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需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意向的改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4.?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句话体现的教有目的观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科学本位论

答案A。

解析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论,大体上说,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为本位,强调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论。题干中强调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题干中的观点强调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个人本位论强调和肯定个人的价值,这种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派。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敢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于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称其为人。

5关于教育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主要区别是计划性

B.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社会教育

C.?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先导性

D.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教育的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主要区别是计划性,学校教育的计划性更强。

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先导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其中,先导性是指人们接受家庭教育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针对性是指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家长最为了解自己的孩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