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里小便(你们怎么看待小孩尿急的时候在绿化带里“解决”的现象)

2024-04-13 13:27:25

"妈妈,我想尿尿?"三岁的儿子对我说。

我抬头看了看距离最近的洗手间,大概需要步行40分钟才能到,我问道:“你尿急吗?”

“急,都快尿出来了”儿子对我说。

我摸了摸书包,今天没有带塑料袋,也没有塑料瓶子,我对儿子说道:“洗手间距离我们太远了,就在绿化带尿尿好吗?”

“可是,。。。”儿子犹豫道。

我抱着儿子就去绿化带的一个角落尿尿了。

这时,旁边刚好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牵着一条狗从这里路过,她对着我儿子骂道:“这小孩真没有素质,到处小便”。

我对这个姑娘说道:"请别骂我孩子没有素质,是我没有素质,没有给孩子找到洗手间"

当时那个小姑娘脸就瞬间阴沉下来了,正想朝着我开骂的时候,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牵着的那只小狗,此刻竟然正朝着附近的一棵树撒尿。

于是我马上开口说道:“这狗狗也是没有素质,到处小便,出门也该给它带个尿不湿”

最后这个小姑娘尴尬的走了。

我牵着儿子的手,一边走我一边告诉他“儿子,这次是因为你尿太急了,洗手间太远了,我们才在草丛尿尿的,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下次可不能这样了,有尿的时候提前告诉妈妈一声,我们去洗手间尿尿好吗?”

“好的,妈妈”儿子回答道。

我回到家后开始进行百度,孩子尿急时该不该在马路旁的绿化带上就地“解决”呢?

有部分网友指出:

为什么不直接让孩子尿在裤子里呢?根据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归纳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知道尿在裤子的坏处,因为孩子尿在裤子里心里肯定会觉得羞愧,身体上也会觉得不舒服,他吃到了“苦头”后,下次也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做这样的行为了,并称作这是行为教育法。

二,在绿化带“解决”小便,是省去了我们当父母的不少麻烦,不用再为了给孩子们换裤子以及尿不湿而烦恼。这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我是孩子的妈妈,我不赞同孩子尿急,洗手间远的情况下,让孩子憋住不尿,或者让孩子直接尿裤子里。

第一,三岁的孩子,告诉家长需要尿尿的时候,孩子真的是很急了才会告诉家长的,如果洗手间远,你让孩子憋住,孩子真的憋不住。

第二,网友指出让孩子直接尿裤子里面,孩子直接尿裤,穿着尿湿的裤子有味也会影响周围人,而且尿液也会流到地板,这和去绿化带尿尿有什么区别。孩子尿湿裤子很容易感冒。

第三,网友指出,让孩子尿裤子里,他觉得羞愧和难受,下次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是的,小孩子肯定会觉得难受,但是因为一次这样尿裤的经历,小孩下次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带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孩子不用尿不湿后,经常会尿湿裤子,我觉得孩子不会因为这一次尿湿裤子,就能憋住不尿。

第四,行为教育,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在孩子“解决”后再进行教育,而不是直接采取”让孩子尿裤子里“”的方式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我们需要正确的指导孩子。

第五,在高速公路堵车几个小时,别说小孩,就连大人都会憋不住而就地“解决”。请问网友这种情况你会直接尿裤子里吗?

另部分位网友指出:

都是家长惯的,个人素质问题,文明教育不好,国外怎么没有小孩在绿化带就地“解决”这种事情发生。

我想问问这个网友,请问你是在国外生活过吗?你知道国外小孩不会在绿化带尿尿?

第一,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好,一条街就有十几个公共洗手间,所以很少看见小孩在绿化带小便。

第二,你去逛街或者是在公园玩耍,洗手间真的很少,别说小孩逼不急,有的时候大人逛街找不到洗手间,也是急的直跺脚。

第三,个体的文明、素质,归根结底是为了减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是为了人类整体更好地生存,而不是为了素质而素质,为了文明而文明,更不是让一部分人用来彰显优越感鄙视别人的。

不要用外国人的“文明教育”,来讨论国内的事好吗?

孩子小紧急的情况下在绿化带尿尿,我认为真的没有什么?

第一,小孩子的尿,尿在绿化带可以给花花草草施肥,小孩子尿急的事解决了,又能施肥,一举两得。

第二,那些说孩子尿有味的,其实在绿化带尿尿,草地吸收了,真的没有什么味了。

第三,那些说直接尿裤子的,请问你们在高速路上堵车几个小时,你们是直接尿裤子吗?何况小孩紧急情况下才在绿化带尿尿,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第四,行为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是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应该先解决紧急情况后,再教育小孩。 教育小孩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教好,孩子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避免这种尴尬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第一,出门前,询问孩子是否有尿意?有的话让孩子尿完再出门。

第二,出门的时候随身携带塑料袋,以防止紧急情况发生。

第三,如果洗手间距离不远,我们应该让孩子去洗手间尿尿。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第一,教育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雅的行为,下次有尿意提前告知。

第二, 孩子大了,能忍住的时候,我们应该杜绝孩子在绿化带小便。

最后,要教育孩子文明,要从小做起,要杜绝随地大小便的问题。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教育孩子,那些非常小的孩子,他们的反应都是基于人体生理的第一反应,是一种天然的条件反射,刚开始的时候你教育是起不到作用的,需要伴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然后慢慢通过教育形成一种个人的自觉意识。

你们怎么看待小孩尿急的时候在绿化带里“解决”的现象呢?

欢迎留言讨论。

随地大小便行为,与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行为一样,都是一种极其不文明的行为,特别是有一部分人竟然在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大方其便,实在是一种丧失基本道德修养的恶劣行径。应该予以强烈的谴责。

有一个细节现象是,这些随地大小便的人,无论多么“内急”,总会跑到墙边去处理问题,而不是无所顾忌,随意找个地方就解决,好像是认识到到自己的行为不光彩似的。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据我的观察来看,是这样的。

一、保护隐私和安全

尽管随地大小便者,其行为本身不够光彩,但他时刻没忘记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在没有厕所可用的情况之下,最好的遮挡物当然是墙和树了,对着墙或对着树,保护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相对隐蔽

不管怎样,在厕所以外的地方大小便,总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并且周边随时会有行人经过或管理人员来巡查,一但被发现,难免尴尬,面子上也会过不去。在墙边或树边方便的好处是,可以把“脸”藏起来,一但有动静,可以装作没看见,也可以借墙或树的保护,逃之夭夭。

三、习惯使然

不排除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就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条件非常落后,居住又比较分散,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专门的厕所,也不需要多顾忌,需要方便的时候,随意找个角落,墙角或树下,就把事儿办了,“便捷高效”。长时间下来,就慢慢养成了习惯。在家里这么做,从家里出来,到了其它地方照样这么做,根本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这种行为都是与时代不断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不相和谐的,应通过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加强道德宣传来加以改变,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