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苹果褐斑病的特征是什么)

2024-04-11 21:12:09

Marssonina mali(P.Henn.)Ito

症状

苹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深褐色小疱疹,直径0.2—0.5mm,单生或数个连生,逐渐扩展。随病程深化,症状演变为三种类型:(1)同心环纹病斑。病斑圆形,暗褐色,直径1—2.5cm,正面有无数黑色小点连成同心环纹,背面灰褐色。病叶渐变**,而病斑四周病健交界处保持绿色。嫩叶期染病,有时病斑不出现同心环纹,而形成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枯斑,直径1—5mm。(2)针芒状病斑。病斑呈放射状扩展,由分枝的菌索构成针芒状纹,微隆起。病斑无一定形状,可遍布全叶。后期病叶变黄,但病斑四周仍为绿色。(3)大型混合病斑。病斑近圆形或数斑相连成不规则形,直径0.5—3.0cm,正面暗褐色,背面灰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边缘有针芒状菌索。后期病叶变黄而病斑周围1—2mm处仍保持绿色。老病斑中央多呈灰白色。

三种类型的症状发展到后期即难以截然区分。在不同的品种上症状表现也有所变化。如海棠、山荆子等多呈针芒状症状;红玉、金冠、元帅等品种,形成针芒状病斑和混合型大斑;国光、白龙等品种,发病初期多呈现同心环纹病斑,后期演变为混合型大斑。无论哪一类型症状,发展到后期其共同特征是病斑边缘不整齐,与健部界限不明显,病叶变黄脱落而病斑周围保持绿色。病斑上散生蝇粪样黑点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形、长圆形或不整形,凹陷,直径6—12mm,表面变黑色,有突起的黑色小点粒。病部果肉干腐,褐色,呈海绵状。

病原菌(图1-9)

图1-9 苹果褐斑病病菌

1.分生孢子盘 2.分生孢子

苹果褐斑病菌,无性阶段为Marssonina mali(P.Henn.)Ito。菌索由深褐色菌丝平行排列组成,多分枝,穿行于表皮下。分生孢子盘埋生于叶或果表皮下,多着生在菌索上,尤其在菌索的分叉处,108—306×45—50μm,四周有多角形细胞构成的茶褐色包被。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单胞,无色,不分枝,棍棒状,顶端钝圆,15—20×3—4μm。分生孢子顶生,无色,双胞,上胞稍大而圆,下胞稍狭而尖,似倒葫芦形,13.2—18.0×7.2—8.4μm,内含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油球,偶有单胞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团吸水膨胀涌出,呈灰白色蝇粪状,散布在病斑表面。

近年来山东、云南发现褐斑病菌有性世代为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子囊盘在病叶上形成,肉质,盘状,直径120—220μm,高100—150μm。子囊广棍棒状至长圆形,55—78×14—18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圆形或椭圆形,直或稍弯,通常有一个分隔,两端稍尖或圆,无色,23—33×5—6μm。侧丝线形,有1—2分隔,无色,宽2—3μm。

发生规律

褐斑病菌以菌丝或菌索在残留于树上或散落于地面的病叶中越冬。翌春雨后产生孢子,传播侵染。潮湿是越冬菌索扩展及产生孢子的必要条件。沤烂的病叶不能产生孢子。在山东莱阳,经过干旱的冬季,落叶上越冬的分生孢子仍不失萌发力。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潜育期一般5—12天,最长45天。发病后至病叶脱落约需经13—55天。

在辽宁及河北产区,6月末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盛期。在黄河故道及秦岭北麓,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至8月为发病盛期。云、贵、川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开始落叶。发病早晚轻重,在不同年份差异颇大。多雨是此病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雨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反之则晚且轻。地势低洼树势衰弱、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病重。幼树发病较轻,结果树发病较重。元帅、红玉、金冠、国光等品种感病,鸡冠、醇露、祝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改善树冠通风透光状况,以减轻病害发生。

2.清除树上和地面落叶,消灭初侵染源。

3.喷药 根据发病时期,从发病前半月左右开始,喷洒药剂预防侵染。辽宁产区,一般须在7月上旬、8月上旬喷药2次,河北、山东,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喷药3次;黄河故道、秦岭北麓,从5月开始防治,以后每隔20天左右喷药1次;云、贵、川,应从4月中下旬开始防治,约需喷药5—6次。药剂种类,可选用1∶2∶200式波尔多液,50%百菌清7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25%多菌灵250—300倍液等。

苹果褐斑病的症状:苹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叶柄。叶片染病,初发生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上,初现直径0.2~0.5毫米的褐色小点,单生或数个连生,后扩展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是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暗褐色,直径1~2.5厘米,以后病斑内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病斑周围有绿色晕环,健部逐渐变为**。二是针芒状。病斑较小,无一定形状,有许多纤细黑色多分枝略隆起的丝状物,从病斑向四周扩展,似针芒状。病斑有时遍布全叶,后期病斑周围产生绿色晕环,健部逐渐变黄。三是混合大斑型。

病斑圆形或数斑连在一起呈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黑色针芒状菌索,直径0.5~3厘米,暗褐色,表面散生或轮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斑外缘也有绿色晕环,健部变黄。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后期病部中央变黄,但周围仍保持绿色晕圈,且病叶易早期脱落,尤其是风雨之后病叶常大量脱落。

果实染病,初生暗褐色小点,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褐色,稍下陷,直径6~12毫米,表面散生具光泽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病部表皮下果肉褐色,晚熟品种青香蕉、国光等的果实受害较多。叶柄染病,产生黑色长圆形病斑,导致输导作用受阻,常致叶片枯死。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