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花卉杯(明代成化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2024-04-18 19:31:15

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酒具的种类有哪些

明永乐朝高级定制景德镇瓷器特征

明永乐朝典型器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厘米和口径15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厘米和20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青料: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明永乐朝高级定制景德镇瓷器前期: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后期:明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海水仙山云龙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莲瓣纹、朵云纹、卷草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瓶、直口方流壶、扁瓶、僧帽壶、漏斗、花浇双耳扁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

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器的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明宣德朝高级定制青花瓷的特征

明宣德朝典型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帮助鉴定1322.817.3315老师鉴定

出土品: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厘米、底径63厘米、高10.9厘米;鹦鹉寿桃纹大盘残片,口径78厘米等。后期为宣德五年至宣德十年。御窑厂出土的器物上有扁菊纹或螭龙纹梅瓶、蓝地白花鱼藻纹高足杯、蟋蟀罐、鸟食罐、格子锦朵花纹蝶耳杯、梨式壶、双肩扁壶、海水龙纹梵文小把盏、七棱折沿花口钵以及各式花盆等。纹饰的布局、画笔与明永乐朝相同。

德镇御窑厂明宣德的高级定制青花瓷器,主要纹样有葡萄、菊花、山茶、牡丹、莲花、海石榴、石竹、灵芝、折枝牡丹、柿、菊、莲、山茶、桃子、灵芝、格子锦朵花、香草龙、海水飞翼龙、穿花龙、藏文等;边饰有大小双层莲瓣、实心莲瓣、如意云头、连续回纹、卷草、蕉叶、花瓣式曲折纹、席纹、海水、壬字云、点彩梅花、几何图案锦地纹等。品种有青花五彩、淡描青花、蓝地白花、黄地青花、青花浮雕等。小件器的胎洁白细腻,大件胎厚。底釉泛青,小器均为釉底,大器为砂底。造型有大有小,大至60厘米高的大盖罐,小至高度4.4厘米,可把玩于手心的鸟食缸。

传世品:明宣德朝传世品青花瓷,较之永乐器,除胎稍厚,造型曲线不及永乐的优美,绝大多数有款外,其余因素基本与明永乐时期的相同。款识:此朝历十年,绝大部分官窑器有款。砂底的罐、瓶、盘等大件及个别满釉小件,如鸟食罐,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形式有无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横款,有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竖款。釉底的碗、瓶、壶等在圈足内书款,形式有双圈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单圈六字二行款,双圈、无圈四字二行楷书款,双圈篆书款(仅出二件残器)。款识特点,以“”字为多,“德”字的“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字中“衣”的横画不过“刂”旁,“衣”的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工艺,见个别覆烧器,小鸟食罐,通体满釉,口沿去釉以覆烧。明宣德朝青花瓷的特征是:色凝重,花纹密,釉泛青,形增多,体加重,款大盛。

明洪武朝高级定制青花瓷特征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及有纪年款的器物。

明洪武朝: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共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一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典型器。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山茶、莲花、牡丹、菊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龙的身体细长,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分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辅助陶瓷纹饰有各式如莲瓣、卷草、回纹、意云、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的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釉: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可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造型明洪武朝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碗口径在20厘米左右与40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口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盘约20厘米和45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霁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口径约20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浅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二方连续回纹。执壶:高度为30厘米和20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相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厘米。撇口,长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釉。石榴形瓜棱大罐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厘米以上,一般为50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梅瓶: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款识、工艺: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书写“春寿”两字。工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由此可见,明洪武朝青花瓷中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白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两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摘要:酒具,是酒文化最原始的载体。酒具包括盛酒的容器和饮酒的饮具,甚至包括早期制酒的工具。酒具包括很多种类,不仅有古代酒具,还有陶瓷酒具、玻璃酒具等等。酒杯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有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下面让小编为大家详细简述酒具的发展历史的相关知识吧。中国酒具的发展历史酒具的种类有哪些

酒具包括盛酒的容器和饮酒的饮具,甚至包括早期制酒的工具。有了酒具,酒在进入我们的胃肠之前,才有了诗意的停泊,才有了量定的情谊,才有了“感情深,一口闷”和“感情浅,舔一舔”的席间俗语,才有了“茂林修竹”和“曲水流觞”的兰亭雅事,才有了“玉碗盛来琥珀光”和“金樽美酒斗十千”的别样情致,也演绎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传世风流。

酒有黄酒和烧酒之分,酒具有金、石、玉、瓷、犀角与奇木等材质上的区别,又有樽、壶、杯、盏、觞与斗等器型上的分类。酒具的优劣,可以体现饮酒人不同的身份;酒具的演变,可以观照时代的变迁。

酒具发展

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使人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多余的谷物则被用来酿酒。陶器的出现,使人们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专门的饮酒器具。最早的专用酒具究竟起源于何时,很难定论。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形状类似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

⑴南方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

⑵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

商周的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锡器和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

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汉代的漆制酒器

商周以降,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瓷制酒器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明清酒具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初制瓷业以永乐、宣德年间为最盛,不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前代。江西景德镇成为陶瓷业的中心,所烧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颇为著名,不但享誉国内,而且成为国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间生产的“斗彩”、“五彩”、“冬青”等均为新的品种,亦颇负盛名。明代中叶,出现了一种新工艺,即景泰年间创世的“景泰蓝”。景泰蓝制品,多为帝王将相、高贵显达用做餐具和酒器,成为中国古代酒器发展史上新的奇葩。

明成化年间,制瓷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烧各式酒杯更是技高一筹,被人称为“成窑酒杯”。此时的青花瓷也引人注目,尤其所绘图案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淡典雅、明暗清晰的感觉。青花酒器传世颇多,如各类青花梅瓶、青花高足杯和青花压手杯等青花酒器,均为艺术珍品,再现了明代匠师们极高的人生修养和艺术境界。

清王朝时期,由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对瓷器的喜好,中国制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瓷器除青花、斗彩、冬青外,又新创制了“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等品种,真可谓“五光十色,耀眼夺目,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清代流传在世的精美瓷酒器颇不乏见,最常见的器形主要有梅瓶、执壶、高脚杯、压手杯和小盅等,如景德镇珐琅彩带托爵杯、康熙斗彩贺知章醉酒图酒杯、青花山水人物盖杯、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及各种五彩人物压手杯等,均为清代瓷酒器精品,饮誉海内外,有些已高价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上。

除了瓷质酒器外,明清的帝王显贵们对金银酒器和玉酒器依然钟情不减,爱意有加。明定陵中出土的万历御用金托玉爵、金托金爵杯、金箭壶、传世的陆子刚玉卮和合卺玉杯,以及山东邹县明鲁王墓出土的莲花白玉杯等,均为明代酒器佳品,就连万历帝孝靖皇后棺内也随葬金温酒锅一只,可见当时人对饮酒的养生之道颇为重视。

清宫设有“造办处”,专为皇室制造各类物品,其下所设金银作和玉作便是承做金银器和玉器、珠宝的重要作坊。目前故宫所藏的不少原清宫酒器,如雍正双耳玉杯、乾隆双童耳玉杯、“金瓯永固”金杯等即为造办处所制。除此,外埠贡入的金银、玉质酒器也不在少数。

蟠桃乃传说中的仙桃,吃了可长生不老。历代多以蟠桃寓意长寿,成为绘画题材中常见的吉祥图案。这种认识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在出土或传世文物中也有不少桃形酒器,如1982年12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银器窖藏中,出土的7件蟠桃银杯形与项圣思桃形紫砂杯相似,以枝叶衬托桃杯,结合巧妙自然,既美观又实用,皆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中国自三国时期就开始流行碧筒饮,即以茎叶相通的荷叶来饮酒。后受碧筒饮的影响,唐宋时期的工匠们用金、银、玉、瓷、琥珀等质料,模仿荷叶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酒杯,俗称“荷叶杯”。荷叶、莲花本为一家,皆具有清热凉血、健脾胃之功效。图中这件莲花玉杯可能是由荷叶杯演化而来的,宋词“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以荷叶、莲花杯进行碧筒饮的场面。

清代的瓷、金、银和玉等质地的酒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多仿古器。如清宫御用的双耳玉杯、龙纹玉觥、珐琅彩带托爵杯、铜彩兽耳尊、各类瓷尊、双贯耳瓷壶和天蓝釉双龙耳大瓶等,皆为清代仿古酒器。清代仿古酒器盛行,可能与康、雍、乾等三位皇帝嗜酒有关。

明清时期,虽然外倭不断袭扰,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酒文化仍在继续发展,作为酒文化载体的酒器亦以其固有的强势,向世人展示着它不朽的艺术内蕴和辉煌成就,也许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之魅力所在。

其它酒器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

夜光杯

玉竹筒形杯

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现代已仿制成功。

倒流壶

在陕西省博物馆有一件北宋耀州窑出品的倒流瓷壶。壶高19cm,腹径14.3cm,它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颇为巧妙。

鸳鸯转香壶

宋朝皇宫中所使用的壶。它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来。

九龙公道杯

产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酒具上绘有八条龙,故称九龙杯。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时,如适度,滴酒不漏,如超过一定的限量,酒就会通过"龙身"的虹吸作用,将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称公道杯。

渎山大玉海

专门用于贮存酒的玉瓮,用整块杂色墨玉琢成,周长5米,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重达3500公斤,可贮酒30石。据传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从外地运来,置在琼华岛上,用来盛酒,宴赏功臣,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

古人雅致,对于酒器的使用也是极为讲究的。这一点,也可以从查良镛先生于其《笑傲江湖》中祖千秋大谈酒具经一段描写看出。祖千秋为和桃谷六仙打赌,乃一一展列其酒具,并侃侃介绍道:羊脂白玉杯——“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翡翠杯——“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

犀角杯——“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

古藤杯——“这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

青铜爵——“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夜光杯——“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琉璃杯——“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古瓷杯——“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古文人之风雅,于此可略见一斑。而此等风雅也只能停留在我们今人的畅想与感叹之中了!

当代酒器

现代酿酒技术和生活方式对酒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酿酒工业发展迅速,留传数千年的自酿自用的方式正逐淅淘汰。现代酿酒工厂,白酒和黄酒的包装方式主要是:瓶装、坛装。对于啤酒而言,有瓶装、桶装、听装等。在生活水平较低的七、八十年代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及一部分城市地区卖的如果是坛装酒,一般要自备容器。但瓶装酒在较短时期内就得以普及,故百姓家庭以往常用的的贮酒器、盛酒器随之而消失,饮酒器具则是永恒的。当然在一些地区,自酿自用的方式仍被保留,但已不是社会的主流。

民间所饮用的酒类品种在最近几十年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十多年前,酒度高的白酒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一直都是消耗量最大的,黄酒在东南一带普遍。在八十年代之前,啤酒的产量还很少。但八十年代后,啤酒的产量飞跃发展,一跃而成为酒类产量最大的品种。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的消费量一般较小。酒类的消费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酒具有以下特点:

小型酒杯较为普及。这种酒杯主要用于饮用白酒。酒杯制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近年也有用玉,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中型酒杯,这种杯既可作为茶具,也可以作为酒具,如啤酒、葡萄酒的饮用器具。材质主要是以透明的玻璃为主。有的工厂为了促进酒的销售,将盛酒容器设计成酒杯,得到消费者的喜爱。酒喝完后,还可以作为杯子。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罐装啤酒越来越普及,这也是典型的包装容器和饮用器相结合的例子。

洋酒从清末开始引入中国,饮酒方式和饮酒器具也传入中国。西方人饮酒,在不同的场合下,饮用不同的酒,则要选用适宜的酒杯,不能随便乱用。

洋酒酒具在一些较为高档的餐饮场所得到应用。餐饮场所,分高、中、低等几档。高档餐饮场所由于销售的酒大多为洋酒类,故饮酒器具有西方化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高档场所所使用的酒具逐步在民间得到一定的认可,但并不普及。

餐饮场所中的酒具以星级宾馆或饭店较为规范。在二星级宾馆以上的场所,必须具备酒吧。星级越高的宾馆,其酒吧的规模就越大,设施越齐全,豪华,酒的价格越高。理所当然,其酒具就更加齐全和规范化。

目前在酒吧所售的酒,以洋酒居多,品种主要有白兰地、威士忌、兰姆酒、杜松子酒、俄得克、香槟、利口酒等。鸡尾酒也较为普遍。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酒杯,这是酒吧工作人员的基本常识。

酒杯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有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对外交往中,正确使用好酒杯是非常重要的。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