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笔记(小白如何备考公务员)

2024-04-13 02:15:07

小白备考公务员:

一、关于选择岗位。

1、在招考简章公布的时候,都会有岗位表(excel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各个标准筛选,尽量选择限制条件多,符合自己条件的岗位,这样相对来说竞争少一些。

2、选择基层岗位,竞争会相对小些,要求也没那么高。坏处就是相比较而言乡镇事多,事杂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岗位挑选很多人都是符合条件的盲选!相对来说越是级别高的单位,它的要求往往高些,但是相对的。

得到的机会也多。

3、有不少考生会留言问,某某局某某岗忙不忙(都想找一个传说中喝茶看报的岗位),只能说没有累的单位,只有累的人,作为刚进单位的新鲜血液,你的流动必然多多为人民做贡献!单单就以报考而言,如果有想去东南地区的打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某些省市不仅能让你安稳,还能让你富足!一年下来到手20+、30+的省市还是有的,当然房价你懂的。

二、关于扫盲教材先做几套真题,熟悉一下题型和考试内容和难度。其实不推荐一上来就啃大本教材,建议选择一些优质视频进行学习(此处小麦课程必须拥有姓名)。当看完视频之后再去看书本教材这时效果会大大翻倍。

毕竟有人带会比上来自己看书学的更快,效率更高!教材也不用可以去买,2022公考笔试直播课3期,就会配备28本书。

三、关于巩固训练+分析总结行测共五大模块:言语+判断+资料+数量+常识行测专项训练抓自己的弱点,但是在训练弱项时也要分得清主次。一般情况下(90%以上的考生),数量模块能不能做,完全取决于你言语。

推理、资料模块的做题速度,前面三个模块练习好了,速度提上来,可以考虑数量的学习。否则不建议先学数量(注意是“先”学),除非你数学基础底子超好的。行测复习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建议是放到最后。

常识判断这个在平时积累,备考的时候花大量时间在常识上性价比极低。数量关系则是因为比较难。行测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人。新人先学习一下整个行测模块,有哪些题型。然后开始做题,计时110分钟做一套真题。

你就知道自己的初始水平,有复习经验的可以跳过这步。第二阶段:言语、资料、判断。正确率很低,离80%很远。这个阶段建议就不用想别的了,除了找视频和资料拉通复习一下行测各模块并且做好笔记以外。

刷题可以登录小麦公考app。然后日常看人民日报+常识积累,每天15分钟就可以。听课的时候把基础知识学好,听不懂的记得重听,不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听课,那是自欺欺人。要带上脑子听课,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思考。

学习,保证自己消化了所有知识点。第三阶段:言语、资料、判断正确率基本达到80%。恭喜,一般达到这个水平,一个套卷就基本可以得70分左右了。这个阶段视频只是补充,需要每天大量刷题来强化。

让自己的分数从险上70到稳稳上70。第四阶段:捡起数量和常识,继续刷题强化言语、资料、判断。在70分甚至75以上,如果不抓数量和常识,你会发现分已经很难提升了。三大块的学习也会在这个时候遇到瓶颈。

这个阶段,三大块依然是不能放的,一是二天不练手生,二是不仅资料比较容易提升到90-100,言语和判断也有提升空间。但是可以考虑少做点三大块,多学习一下数量关系,做一做常识积累。注意:常识现在考天考地考空气。

啥都考,往往复习不到。数量关系的提升如果数学不好提升也比较慢。这两个模块只是帮你上75以上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选择放弃。

如果是全力备考的话,一天花上十个小时去学习,并且是有效学习的话,六个月的备考时间是足够的。

?国考与省考的区别

国考全称国家公务员考试,由中组部、国家公务员负责招录,招录单位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比如通常所说的中央部委,比如各地的海关、国税局,都是在国考中招录。

省考是各省公务员考试的统称,由各省的省委组织部和公务员局负责招录,招录单位是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单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绝大多户单位都是在省考中招录的,比如各位小伙伴家门口的市委、市政府、财务局、教育局等等。

?考试内容及学习策略

不管国考还是省考,笔试都是考行测和申论两门。行测本质上考察的是三个能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统筹能力。申论主要考察的是五个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对社会基本的认知能力。

一、行测篇

行测题主要有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五大模块所组成,每个模块的分值分布以及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就行测而言,在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三个模块,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比重最大,可以延长学习时间。

(1)常识判断:这部分题型涉及知识面广,各个突破存在难度,所有内容都去记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挑出重点去学习。例如:最新出台或更改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都是我们要着重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对于其他如经济、地理、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平常做题时稍作积累即可。这个模块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去准备,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多看就行了。

(2)言语理解:选词填空模块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积累词语色彩、词义侧重、搭配对应等内容,不能纠结于答案设置,而是要学习题目考查方向。片段阅读模块对于阅读的要求比较高,要适当训练阅读能力,提升阅读速度,掌握主要考察方向,注意做题顺序,多加练习,正确率便会大幅度提升。

(3)判断推理: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四大常考题型,每种题型均考察10道题。市地级有5道题目是以一题五问的形式考查。图形推理市地级比副省简单。定义判断命题形式更加灵活,以诗句、俗语、古文以及等呈现。类比推理侧重考查概念间关系和常识。这个模块建议每天要刷10-15道图推,因为图推需要每天练习,保持敏感度,着重记住特殊图形、学会联系图形,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

(4)资料分析:常规考点最重要,概念公式要记牢。每年均以考查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为主,覆盖了80%以上的题目,其中主要考查基本公式的比较或求值,也会多考点结合考查。资料分析每年的考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是行测成绩能有变化的突破点。把握常规考点,勤加练习,很容易有一个漂亮的分数。计算比较没难度,选对方法成绩高。国考资料分析大部分题目计算难度不大,存在部分列示复杂、参与运算数据大的题目,但选项差距较大,甚至选项给出一个范围,这一特点在2020年考试中非常明显,变相降低了整体的计算难度。

(5)数量关系:是行测中最难的一个模块,也是被人放弃最多的一个模块,数量关系国考一般会考10-15题,以10题为例能做对6题就万事大吉了。

二、申论篇

申论考试包括几种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和大作文题。申论不像行测有唯一固定的答案,行测像是数学,申论更像是语文,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一定要多看网课,然后自己做笔记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节奏。

(1)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最为重要的是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当逻辑关系理清之后,要点的整合、归类将一目了然。在各种关系中,总—分关系尤为重要,答案要点基本出现在总结性、概述性的语句中。从整则材料着手,分析材料的整体特点,理清材料的大逻辑;总分逻辑明显,摘抄材料中总结性、概述性的句子,具体的细节描述不摘抄;答案要点要以关键词前置+适当扩充的形式呈现;答案要点多出现在总结性语句、权威观点句中;问什么答什么,特别是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明确题干的问法,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

(2)综合题:

①解释型综合分析跟谁学锦囊题干问法:给定一句话该句话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谈谈对该句话的理解/理解该句话的含义。

答题思路整体解释该句话的含义(从该句话的关键词入手)

②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干问法:谈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的认识/看法/态度。

答题思路亮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积极-正确的、科学的、消极-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找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落实观点:提对策。材料中有对策,直接摘抄;材料中无对策,自己简单回扣观点。

(3)公文题:一定要把格式分拿到(题目、称谓、日期、落款);一定要角色代入,面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

(4)大作文:文章的立意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主题,一个是观点。写大作文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问题、现状描述一下,词句解释一下或者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把问题提出来;然后措施1、2、3、4;最后结尾。

?个人经验总结

千万不要重行测轻申论,很多人学习行测教材、刷行测真题,做得非常好,但申论只背诵一点模板,整套卷子都没做过。申论的采分点都是通过挖掘材料获得,通过学习层次法、总分关系、解释关系、因果递进并列等逻辑关系,可以较快提高抄写要点能力,进步比行测要快很多。方法论很重要,对于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都需要优先级和侧重点。特别对于接触自己陌生的领域,需要在短时间学习大量的领域专业知识,更需要最开始就要确定学习的方向和思路。

一、学习的思路要清晰,要有学习计划。切记不要把事情都堆在冲刺的时间,因为最后需要复盘的东西更多!考试在平常,平时按计划实行学习目标,最后冲刺就是心态和身体素质的较量了。

二、反复刷真题,做笔记总结。不要投机取巧相信什么押题,刷一些没有含金量的试卷题目,吃透真题比什么都来的实际。

三、任何一个向上的过程都是煎熬的,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此处说句鸡汤,有时候,不是看到了希望去坚持,而且,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任何想要的东西,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坚持也是一种付出,一起努力!共勉!

四、最后,我还想给大家说的话,一定要坚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一下就好。虽然整个学习过程会很枯燥和孤独,但是走完全称抵达彼岸,你会由衷觉得自己的生活以至于人生有很大的提升。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