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上半年,中国百城新房价格总体稳中有升,珠三角房价热度依然集中。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高级分析师马琛在1日举办的月度市场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1.70%,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43个百分点,不过涨幅仍处于近五年较低水平。
该机构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6063元人民币,环比上涨0.36%,涨幅较上月扩大0.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89%。
珠三角仍是中国主要城市群中房价涨幅最高的地方。2021年1-6月,珠三角城市群新房价格累计上涨3.16%,高于同期长三角(1.98%)、山东半岛(0.84%)以及京津冀(0.60%)的房价累计涨幅。
此外,分城市看,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珠三角城市占5席。广州、东莞、佛山、中山四个城市上半年房价累计涨幅较高,均超过4%。其中,广州上半年房价涨幅为4.85%,居百城第二位,仅次于徐州(5.43%)。
马琛认为,上半年长三角城市大多出台了一轮或多轮调控,房价涨幅低于珠三角城市。此外,珠三角内的广州、东莞、佛山、中山四个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楼市热度互相传导,也是导致珠三角区域房价整体涨幅较高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楼市成交量快速恢复。中指研究院重点监测的50个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约为3580万平方米,在去年低基数影响下,同比增长40.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两成,绝对规模达近五年最高水平,在历史同期中仅次于2016年。
展望下半年的楼市行情,马琛指出,预计下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高位回落,全年有望超18亿平方米,销售面积再创新高。从价格看,地价、二手房价格上涨带动新房价格短期仍将延续小幅上涨态势,全年新房价格结构性上涨6%左右,涨幅与去年基本持平。(完)
“争先恐后”松绑!一周内大湾区5城出手稳楼市
“今天接到的文件,首套房贷利率调整为LPR+55bp,二套房贷利率LPR+75bp。”中国证券报记者1月27日致电工商银行广州市海珠区某支行时,该行信贷业务员如是说。记者向多家广州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求证了解到,工农中建四大行的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作出上述调整,其他银行暂未接到调整通知。
分析人士表示,“房贷提价”背后是放贷额度吃紧和贷款需求旺盛,未来调控举措和房贷利率变动将更趋“一城一策”化。
四大行率先行动
继广州住建局严厉发声打击哄抬房价等违法行为后,广州四大行房贷1月27日全线涨价。根据1月20日央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4.65%),广州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上调至5.2%和5.4%。
一位国有银行广州某分行信贷业务负责人介绍,他所在的分行目前房贷额度比较紧张,放款时间较之前出现明显延长。近期监管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约谈,加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管控力度。
房贷利率上浮,有人欢喜有人愁。“突然庆幸自己在年前把房买了。”一位已经“上车”的购房者说。“对于我这个7月入职的‘广漂’,压力更大了。”另一位“刚需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此次房贷利率上调只涉及四大行。中国证券报记者咨询了广州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发稿,均回复暂未接到类似通知。但有银行表示,房贷额度紧张。
中国证券报记者致电北京、上海多家国有行和股份行网点,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收到上调贷款利率通知。但有部分网点表示,目前办理房贷业务需要排队。
房贷供需出现变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四大行房贷规模较大,调整利率有风向标意义。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进行调整,体现了信贷政策收紧导向。
分析人士称,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在于房贷供给和需求出现了变化。
从供给端看,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银行分为不同档,对应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从需求端看,2020年广州楼市交投氛围活跃度明显提升,年底更是出现“翘尾行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广州的现象是由政策调控和当地的供需状况引发,不同银行差异很大。在上述监管框架下,一些银行在上限边缘可能超标,其房贷增速不能超过平均贷款增速,虽然仍有新增贷款额度,但增速放缓。不同地区需求量不一样,有的地方需求比较旺盛,新增贷款不能满足需求,价格出现上升;有的地方额度相对充裕,价格不会上涨。
大城市调控政策收紧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银行房贷投放总规模有收紧预期,未来房贷调控和利率的变动将更加“一城一策”化。
“广州的政策进一步说明当前大城市房地产政策收紧的风向。”严跃进称,从此前深圳楼市调控政策收紧开始,到近期上海楼市调控政策升级,以及杭州楼市调控政策“打补丁”,都说明大城市在不断加码楼市调控。
严跃进表示,信贷收紧会限制市场交易,有助于市场稳定,但要防范恐慌性购房以及既有购房合同违约等风险,真正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广州的做法目的是“抑泡沫,控风险”。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抑制投机投资炒房。
(记者 陈荣浩)楼市宽松政策在各地继续上演。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仅4月份全国各地颁布的房地产稳楼市政策就超过60次。今年以来,更是有近11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
过去一周,大湾区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相比之前出现了不同程度放松。从放松调控的手段来看,主要集中在放松限购区域、购房门槛,以及发放购房大礼包等方面。
比如佛山,在试探再三后,还是承认了二手房满五年之后不限购的新政;中山直接将购房门槛放松到了大专以上;东莞则在出台了7条楼市新政,恢复个税购房,取消新入户购房“双半年”限制等;惠州取消了对大亚湾和惠阳片区的限购政策;江门直接发放“购房大礼包”。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5月4日下午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湾区各城市的调控政策呈现出了一个逐步放松态势,也为后续预留了一定空间,客观上有利于稳定当地房地产市场。比如中山,在放松限购的同时落实限售,防范出现短期内炒房现象。还有佛山,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限购形式。换句话说,5年期以上的住房项目,就和限购没有关系,这样局部的松限客观上有助于激活改善型需求和二手房交易。”
一周内大湾区5城出手稳楼市
惠州、佛山、中山、东莞和江门的楼市调控政策,几乎都集中在一周内密集出台。
4月30日,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通知》,明确提出满足惠阳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合理住房需求,不再纳入限购重点片区;将从房地产信贷、公积金支持、优化预售资金、提升出让地块品质、完善住房销售政策、提升购房便利度和居住品质等六方面提出政策支持。
而在惠州发布新政的前两天,佛山、中山和东莞同样紧锣密鼓地出台了较为宽松的楼市政策。
4月26日晚,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份“关于优化存量商品住房政策”的文件在网络流传。根据文件,佛山对最近一次契税缴纳时间或不动产登记时间满5年的商品住房不再限购。
4月27日,佛山市住建局回应媒体,该文件为其下发至各区住建局及市相关职能部门,属于内部流程,尚未正式发布。目前佛山住建局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业务系统进行调整完善。
4月28日,中山和东莞也出台了楼市新政,中山直接将购房门槛放宽到了中专;东莞则恢复了个税购房政策,既认社保、也认个税,此外还将“逐月连续缴纳”调整为“累计缴纳”。
4月27日,江门市宣布,将对在江门购置新建商品住房并办理合同网签手续的前若干名购房人,按房屋建筑面积分档发放9000套、总价值3700万元的购房消费大礼包。
消费券额度以100平方米为分界线,办理合同网签100平方米以上(含)、前5000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发放5000元消费券,总价值2500万元;100平方米以下(不含)、前4000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发放3000元消费券,总价值1200万元。
个别板块跌幅45%
大湾区多城陆续出台楼市宽松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如果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市场情况确实不太乐观。
以佛山为例,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佛山一手住宅网签成交16828套,同比下降41.09%,环比下降26.92%。而截至3月底,佛山一手库存累计10.6万套,去化周期也从去年同期的9.8个月延长至14.7个月。
中山和东莞一季度的商品房成交也表现惨淡。
克而瑞数据显示,中山1-3月一手住宅网签量仅6007套,相比去年同期1.6万套的住宅网签数据大幅下滑。
东莞市住建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东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5165套,同比大幅减少57%;网签面积为56.96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减少60%。
惠州合纵联行数据显示,惠州今年一季度全市住宅成交共计10339套,与2021年一季度相比下跌70%,成交量创近7年以来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大湾区各城近几年房价走势时发现,哪怕是过往大湾区成交较为火热的广深莞,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也有不少板块下滑显著,甚至有部分板块跌幅达到45%。
以广州为例,据克尔瑞广佛区域数据,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中,73个板块中,有41个板块的房价不涨反跌,其中越秀区淘金板块跌幅达45%。
具体来看,过去3年,广州下跌最为明显的板块为越秀区淘金板块,房屋均价从2021年的78360元/平方米跌至2022年的42873元/平方米,跌幅达45%;其次为花都区赤坭板块,房屋均价从2021年的14269元/平方米跌至2022年的10091元/平方米,跌幅达29%。
再来看下深圳。
据克尔瑞深圳区域数据,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深圳37个细分板块中,有15个板块的住宅成交均价不涨反跌。
具体来看,深圳普通住宅成交均价下跌较为明显的有清水河、葵涌和华侨城板块。
其中,清水河板块均价从2021年的9.8万元/平方米跌至2022年的8.9万元/平方米,跌幅10.1%;葵涌板块成交均价从2021年的4.12万元/平方米跌至2022年的3.83万元/平方米,跌幅7.7%;华侨城板块成交均价2021年的10.83万元/平方米跌至2022年的10.27万元/平方米,跌幅5.4%。
而相对来说,在过去一年时间,东莞各板块整体降幅并不明显。据中原地产数据,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东莞33个细分板块中仅有13个板块实现下跌。
具体来看,大朗、石碣、万江等板块下跌较为明显,跌幅超过10%。其中大朗板块均价下跌16%,石碣板块下跌13%,万江板块下跌1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