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12日的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小组会议上,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在回应委员呼声时表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2016年7月,人社部曾表示,方案已经初步成型,将在当年拿出并向社会征集意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而且在方案出台后,将充分征求意见并经过5年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今年1月9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时再次提及,针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适时研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应对措施。汤涛表示,无论是从养老金方面,还是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说,延迟退休都是大势所趋。建议部分岗位职工 可自由选择是否延迟 不过,汤涛也表示,不少职工对于延迟退休有着不同的意见,例如一些女职工,长期在急难险重的岗位工作,从体力劳动和危险性的角度考虑,她们不愿意延迟退休。
2、如果我们是2023年9月3日达到退休年龄,按照预计的放假规划的话应当是9月1日至3日放假。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法定退休年龄,想来大家也明白,主要还是依据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普通情况是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男性60周岁,应该退休。现在,女性55岁退休主要指的是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职工。没有领取养老金就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甚至赔偿金的。对于工作几年、几十年的老员工来说,这部分钱数甚至会高达几十万。所以说,如果是单位职工的话,办理退休应当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当月,社保缴费到账以后才能够去办理。不是必须要赶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当天去办理的。
3、国新办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介绍,关于近年来各界一直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人社部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已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延迟退休改革方案。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人社部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社会各界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4、2023年是十四五计划的中坚之年,相信我国十四五期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变化都将初见端倪。到2023年退休,我们的养老制度或迎来这四大变化: 第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推进。12月份,国家已经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2年,将是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的开启之年。山东省2021年实现了养老保险退休无需省内转移,但现在依然需要跨省转移。10年过去了,目前也只有宁夏、四川、广东等少数几个省份出台的病残津贴制度,全国统一的制度并没有出台。按照十四五规划,我们将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政策。2021年9月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实施,全国统一了遗属待遇政策。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就陆续组织了延迟退休的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意见。2021年金融街年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透露,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将采取个人账户制,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按程序制定有关政策。
5、尽管延迟退休政策遭到基层职工的反对,但是该政策马上就要实施了,有专家预计,延迟退休政策将在2022年正式实施,并出台相关细则,后面还会有5年的过渡期。而近期,人社部也给出了延迟退休的4条原则 :“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再者,延迟退休政策是搞渐进式的方式。所以,将来如何给中老年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他们发生经济困难,也是相关部门要考虑的长远问题,所以,如何保障50至65岁老员工的工作机会,也将会与延迟退休政策一并出台, 平心而论,延迟退休即便是明年正式实施,如果按照人社部的四条原则来分析,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反而也带来了不少利好消息,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从总体来看,延迟退休的基本框架已经出炉,广大基层百姓也比较满意。
6、一边进入退休预备员大军, 一边苦恼于近年鼓励的延迟退休, 年轻人的快乐真的太难了!这不,关于延迟退休的最新消息出炉, 更引发了一片哀嚎~ 01 ///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来了 在3月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 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 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 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些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 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对于大家担心的“一刀切”问题,金维刚表示, 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早在今年2月26日, 人社部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就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应。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
7、现在延迟退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媒体报道,延迟退休将在2022年开始启动,将在2027年正式实施,相关配套政策也会陆续推出。导致我国要实行延迟退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已经逼近20%,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社保的负担已经十分严重,大约2.8个在岗人员,要负担1个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而现在由于经济条件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是77岁。目前,多数人的看法是,女性60岁退休,男性65岁退休为宜。从目前情况看,延迟退休政策对60后的影响不会太大,而70后目前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办理50岁退休准备了。更何况,延迟退休是渐进式的,每年延后几个月,所以70后受到的影响很小,最多也就是晚退休二年罢了。而80后群体会延迟三至五年退休,到了90后、00后这一代人,基本上就是要65岁退休了。综合来看,延迟退休对70后的影响不大,对80后影响明显,而对90、00后就只能是65岁退休了。
8、退休方案已经大概“确定” 早在2014年的一季度,人社部门就人口老龄化将面对的困境,提出了“延迟退休”等相关解决方案。至今已经7年过去了,国家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以及细化落地方案却迟迟没有出台,这让很多人担心。延迟退休以及是必然趋势了,但毕竟延迟退关系个人的利益。正好在政策范围内被延迟退休,那么意味着自己的工作时间也会被增加,这样谁会愿意呢?并且,国家不会让人白白延迟退休的,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让被延迟退休的人们拥有更好的待遇。届时正面临着退休的65后以及70后群体,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第一批延迟退休的人。按照“渐变式的调整”的调整原则,正式开始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后,第一批赶上延迟退休的人,最多可能只会往后多上几个月的班而已,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延迟退休其实并不用感到恐慌,相反,过早的退休,反而会造成一些与社会脱节等的不良心理障碍。
2023年延迟退休政策或公布,未来65岁退休,人们将受到哪些影响?
一、退休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凡依法参加属地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并享受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1、男年龄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长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处长至55周岁)。
其中“长期从事”按年满50周岁时在技术管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不少于整个工作年限的三分之一予以确定。
2、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例之一者,经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①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实际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的;
②从事井下、高温实际累计工作年限满9年的;
③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实际累计满工作年限满8年的。
3、男年满50岁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医疗终结,经地、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政残鉴定标准(试行)》鉴定等级在1-4级范围内的)可以办理提前病退。
4、破产企业中距正常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可以办理破产企业提前退休。
5、企业军转干部年龄偏大,无法安排就业的,可按本人自愿的原则,提前5年办理特殊政策提前退休。
6、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参保人员,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可按规定办理退休。
二、职工出生时间和特殊工种如何认定?
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原则上以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确认的社会保障号码为准。鉴于目前职工参保数据库尚不健全完善的情况,对于出现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的时间为准予以确认。
对特殊工种的认定,必须符合原劳动部和有关行业部委批准的特殊工种名录,以本人档案原始记载所从事的特殊工种岗位累计年限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证明等形式认定。
三、职工退休养老金待遇是如何构成的?
1、1996年1月1日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2、19965年12月31日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制度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3、从2006年1月1日起,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参保人员,不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个人帐户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再发给1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对达到现行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尚不满15年的人员,如果本人申请自愿延长参保缴费时间的,可以延续缴费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延续缴费时间以后达到满15年缴费年限的,可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
四、养老金待遇构成各项是如何计算的?
①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自治区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②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参保险人员退休时自治区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建立个人帐户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3%(知识分子1.43%)
④调节金:2006年计发标准统一为110元,以后每年减递11元,直至取消。
五、过渡期内养老金待遇是如何规定的?
⑴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和“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的原则,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⑵从2006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设置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5年过渡期,实行新老办法对比。就高不就低,对于新办法计算高出部分,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即2006年发给10%,2007年发经30%,2008年发给50%,2009年发给70%,2010年发给90%,2011年及以后不再实行新老办法对比。
六、如何申报办理退休手续?
1、符合退休条件的缴费个人,由用人单位或其档案保管单位向市社保局申报办理退休有关材料。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可直接市社保局申报。
2、申报退休时应提供的材料:《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减少申报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退休人员增加申报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缴费个人退休审批表》;职工本人档案、身份证或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相关的学历、技术职称原件及复印件;申报提前退休参保人员提出的经所在企业(单位)同意盖章的书面退休申请;病退还须提供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果;破产企业提前退休还应提供有关破产手续;军转干部提前退休还应提供有关军转干部手续。
延迟退休政策已经说了很多年了,如果在2023年公布出来,这种政策的话,基本上会受影响的人应该有很多。
第一点,女性工作者会受到影响,因为首先,女性工作者,她们的退休年龄就从55周岁变到了60岁,这是最先要实行的一种延迟制度。相对来说,超过50岁之后,女性的寿命要比男性的寿命高很多,所以女性要比男性在身体耐受程度上要更强一些,现在有很多女性都是延迟退休的,那么也就是从明年开始,没有延迟退休的人员了。
第二点,急于评职称的人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想一想,单位里面占着高职称的人,他们退不了休,所以名额都被他们占据了,那么,后来的年轻人们,他们的职称就遥遥无期了,只有等到高职称的人退休了,他们才能够进职称,这个时候真是一种煎熬啊!工资收入少不说,还要被别人嘲笑着。
第三点,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真的不得不说,过了40之后,感觉每一天过的都很快,日子也过的非常快,陪着我们变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了,当我们退休的时候,跟我们一起退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相对来说,本来我们少相处五年,但是接下去我们又能多相处五年,在同一个战壕里共同工作。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了。
第四点,男女之间的差别也不大了,原来,女性职工都是比男性职工早退休五年,而现在,男女性职工都一个岁数退休,所以男女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大了。更可以说,以后的生活将是智能化的时代,人工的时代,逐步的退却,我们的生活也将会智能化,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我就想退休,虽然还有20多年,但是我真的不想在这个职业上干下去了,时间太长了,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厌倦感,非常倦怠,没有一种挑战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