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11月核心城市房价平稳回调,房价波动性进一步降低。同时,报告认为,随着政策走势的进一步明确和房价总体波动性的降低,2020年初房地产市场“小阳春”现象或难以再度出现。
核心城市房价继续小幅下调
“小阳春”或难以再现
《报告》指出,2019年11月核心城市房价平稳回调,房价波动性进一步降低。反映全国24个核心城市房价综合变动的纬房核心指数显示,2019年11月,核心城市房价比上月下降了0.24%,比上年同月上涨了1.9%。这也是2019年8月以来,核心城市综合房价第四个月小幅下降。与2018年同期相比,核心城市房价的波动性显著降低。
二手房成交量继续回落至近三年平均值附近,成交量有所萎缩但并未降至冰点。2019年11月,10大重点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指数为138.39,比10月下降了8.62%,与2017年以来的二手房成交量指数月度平均值大体相等。可见,下半年二手房成交量虽然持续下降,但仍处于正常值区间。二手住房成交量还远未进入有价无市的“冰冻区”。
中国社科院认为,随着政策走势的进一步明确和房价总体波动性的降低,2020年初房地产市场“小阳春”现象或难以再度出现。
对于2019年初房价“小阳春”的出现,《报告》指出主要基于以下条件:一是2018年第4季度核心城市房价出现较快下滑,市场累积了一定的反弹动能;二是2019年初住房调控政策进入真空期,市场各方乐观推测调控政策可能转向。目前,这两项条件均发生较大变化。首先,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2020房地产政策,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2020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线已经较为明朗,房地产市场借政策真空期进行预热的可能性已经大为降低。第二,2019年第4季度房价总体稳中趋降,并未出现大幅下调,因而市场累积的反弹动能也很小。综合看,2020年初,房地产市场总体不大可能再度出现明显的“小阳春”现象。
一线城市中深圳房价创新高
北京房价2017年以来新低
一线城市纬房指数监测显示,自2019年7月以来,一线城市房价走势出现分化,深圳房价独自持续上行,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继续调整。其中,北京房价下调速度要快于其它一线城市。纬房指数显示,由于2019年7月以来一线城市市场走势的持续分化,2019年11月一线城市中深圳房价创出历史新高,北京则进入2017年以来的新低。与2017年4月最高点相比,2019年11月北京房价约下跌了18.5%。广州的市场走势与北京非常相似,但是波幅要比北京略小。上海自2019年5月以来,房价的涨跌幅度相对较小,继续保持平稳调整的态势。
社科院认为,如果一线城市市场走势分化继续加大,2020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价稳定的难度可能加大。在最近几轮房地产小周期中,深圳往往领先于其它一线城市房价率先复苏,因而具有一定的市场风向标意义。本次深圳房价再度率先上涨,对其它一线城市的房价预期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如果2020年下半年深圳房价涨势延续,其房价上涨态势可能会逐步传导至其它一线城市。2020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价稳定难度将加大。如果2020年下半年之前深圳房价涨势消退,一线城市住房市场有望维持总体稳定。
部分二三四线城市房价稳中有降
但部分城市波动性仍较大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部分二三四线城市房价稳中有降。《报告》指出,青岛、济南、中山、淄博、肇庆等少部分二三四线城市,近一年房价降幅大于9%,市场理性回归、泡沫缩小,居民购房负担降低。二线城市中,长沙房价水平相对较低,且近一年房价下降约5.99%,居民购房负担也有所减轻。重庆、天津、武汉、石家庄、福州、郑州等城市,近一年房价稳中略降,房地产泡沫扩张得到抑制。
部分城市房价波动性相对仍较大。纬房指数监测显示,苏州、南通、宁波、临沂、唐山、宿迁、洛阳等城市近一年二手房价涨幅在12%以上。其中苏州2019年11月房价环比下降1.74%,短期房价涨势初步得到控制。
环京房地产市场仍然平稳。2019年11月,作为环京风向标的廊坊(燕郊)房价环比下降0.54%,同比上涨4.62%。
中国社科院《报告》认为,随着“房住不炒”及“因城施策”的推进,多数城市房价趋于平稳或稳中有降,这也有利于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的平稳。但也有部分城市的市场波动性较大,房价仍具备一定的上涨动力。对于这部分城市,应进一步消除房价上涨的潜在动力,促进市场回归理性。
最近大家对楼市又乐观起来了。
每年三月,楼市的成交量会比以往好一些,然后就是各种新闻传来市场回暖的信号。想买房的开始焦虑起来,生怕错过这波,又是一年白忙。
其实大可不必。
房产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碎片化的、离散式的市场。在楼市里,你永远都不应该用一些局部特征来作为整体的判断。
与其被媒体带着节奏走,我倒觉得大家要更多地思考:
如何能利用这种暧昧隐约的状态,为自己做点什么。
01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目前楼市是有回暖的迹象。
从楼市自然的成交量分布来看,每年3月都是当年的成交旺季。往前看五年,是这样。未来五年还会是这样。
下图红圈是上海二手房历年3月成交套数,基本上都是全年成交高点,2016年3月还是有史以来最高当月成交套数。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一二月天气寒冷加上春节,会有很多成交积压在3月。另外银行按揭都是年初额度多,也容易促成成交。
所以楼市里金三银四小阳春历来都是存在的,今年也会这样。千万不要把惯例当成特例。
02
但是总体回暖,并不代表每个城市都很旺。
因为中国足够大,大到买房子不可能统一行动。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上海、北京、燕郊、合肥这些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是非常不错的,基本上可以确定市场回暖筑底了。在这些城市买房,胆子可以大一些,遇到合适的就买。
而深圳、厦门、广州这些前期房价有回撤的城市,成交量依然低迷,可以买,也可以等。杭州、南京、武汉、郑州、重庆这些城市还在调整之中,要再等等。像长沙、成都这种房价长期被压低的城市,只要有购房资格就随时都可以介入。
大概在四五年前,我们就发现各个城市之间,至少有半年到二年的周期差。因为各地市场热度不同,甚至可能会有同时期、不同城市之间,限制和鼓励措施并存的情况。比如前不久苏州相城区在收紧限购,而现在更多二线城市在放松调控。
所以在买房落地中,全国楼市的说法毫无意义,我们只要知道个大概即可,是强,是弱,是中性。
更多的精力放在上海、北京、深圳楼市的观察上,这三个城市才是中国楼市真正的旗手,向上向下的领头羊。
03
再细化到一个城市内部,分化也是很明显的。
我最近看到的上海新房市场,也是冰火两重天。
定价合理的近郊新盘,特别是刚需价格段400到600万的项目,开盘都获得了超额认筹,比如嘉定新城的金茂府大卖,还有松江泗泾金地玺悦由于认筹火爆,关闭了部分样板间,会提前结束认筹。
但是另一边,也有静淡冷清的案例。比如传说中的神地段浦东前滩首次开盘的东方悦耀,因为产品力比不上之前的项目,大户型有点卖不动,打破了前滩逢开盘必排队摇号的惯例。
这些事件,每天都有大量的素材传播于朋友圈。你如果就用看到的个案来判断整个城市,一定会被带错节奏。
更要命的是,有人会在潜意识里主动筛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有房子的,看多的,眼睛里只有火爆认筹的蜂拥景象。没房子的,看空的,只见到围攻售楼处的横幅示威。
这些都不对。
靠谱的方法,是看每月公布的二手房成交套数,拿它和去年、还有上月去比较变化。买房子如果只选一个量化指标的话,我建议就是二手房成交量,这是最容易获得,也是最有用的指标,它不会被新房限价、预售证干扰,直接体现了接盘侠的购买意愿。
更简单的方法,是找专业的投资客问问,问他们每月扫货的感受,特别是那些折扣房源消化的速度。一线踩盘的反馈,会比统计数据快几个月。
04
经历过多轮楼市牛熊的朋友,应该会知道:
目前这种洋溢着乐观情绪,但成交又冷热不均的情况,是典型的静淡市尾声的样子。
简单滴说,就是底部特征。
有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主动介入那些被低估的存货,比如上海大虹桥的折扣笋盘。而前期涨幅偏高的房子,没有好好调整的,还会继续补跌,比如像嘉兴这种没有地铁通勤的环沪卫星城。
要特别提示大家的是,底部永远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反复冲击,夯实企稳,再向上。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年,二年或者更长。
我一直和大家说,现在的行情类似于大牛市开始前的2014年,整个市场偏向静淡,抄底买入的机会已经到达。但是如果你说2020年是不是会像2015年那么牛,那还真不好说,我们还要等待大领导明确的鼓励支持。
所以筑底回暖,不代表就是房价暴涨。
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千万不要一刀切、非跌即涨的考虑市场。
因为不管是卖房还是买房,现阶段市场上依然有很多对价格不敏感的交易对手。在这种市场处于反复冲击底部的过程中,如果你一味求快,博弈过程中就会处于下风。
05
那现阶段买房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个是去追逐那些红利产品。
一种是买被限价的新房,像南京河西、杭州主城六区、深圳蛇口、上海前滩这些地方未来依然会有被限价的新房上市。这些都是以2016年10月的价格作为锚点锁定价格上限的新房。即便是经历了二年的楼市调整,开盘的价格依然是有竞争力的。只要产品力尚可,大家可以继续去摇号薅羊毛。
另一种是寻找定价偏低的二手房。
市场上的折扣房源在减少,但是依然有很多房东后知后觉。再加上不时有像房产税这样对普通人心理有重大冲击的所谓利空,我们相信今年还是可以继续在二手房上深耕,再抓一波静淡市的福利。
以下是一上海粉丝在大虹桥二手市场的见闻。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前期卖不动的项目也会趁金三银四浑水摸鱼,大家注意回避。
这些项目多数有以下特征:远郊不限购、旅游养老主题、高铁通勤概念、显著低价,会有大量推广出现。
一般好卖的东西,都不需要怎么多用力,这个规律在楼市里还是有效的。
06
反过来说,如果你想置换卖房,手上的房子又不怎么样,现在是近三年内最好的机会。
一方面成交量回暖,用一些美化装修的手段,有更大可能把房子卖掉,更棒的是,现在大部分板块依然是洼地,卖房虽然卖不了高价,但是拿到卖房款至少可以抄到底。
我有一个粉丝,手上有一套上海老破小要置换,从去年10月就开始挂牌。那个时候几乎没人看房,偶尔出价的也是往死里砍。我索性建议他别着急卖出,等到今年3月再挂牌。
前两天他传来喜讯,用了我教他的一些优化方法,成功地以牛市顶部价格的88折售出。我认为这个价格很不错。
因为目前上海楼市的均价是从2017年3月的牛市顶部回撤了10%到15%。他的房子是老破小,在产品力上有硬伤,急售的话,需要再让5%左右。但他卖出的价格基本上是以当下略好于市场价出掉的,这本身就省下不少钱。拿到资金后又可以再择机购入折扣笋盘,再吃到一波利润。
我建议卖房的朋友现在应该加大力度,记得用轻度装修、空关带看、多中介挂牌,卖房奖励等来优化销售,成交价最多不要低于当下市场价的9折。
07
那如果你近期的确没有购房计划,那也建议你:
1、至少要对市场价格体系有全面了解。掌握你要买的小区及其周边3公里内二手房的房价,房价可以用链家小区的均价来做参考。
2、观察低价二手笋盘的去化速度。你可以把小区里二手房没有硬伤的低价房源加个收藏,然后每周一次观察房源去化的速度。我在上海的体验是,去年全年收藏夹的低价房一个月都卖不出几套,现在每周都能卖掉大半,这就是市场转暖的信号。
3、关注板块内新房开盘价格。因为房价上涨永远是新房拉升二手房。只要新房价格被压住,整个板块就没法突破。新房里最便宜那个项目就是板块价格的上限。
08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
再大的市场判断,最终也要落地到实际。再宏观的决策分析,最终你能操作的也是一个个细节。
中国楼市极少有整齐划一的节奏,更多的是分化的微观城市脉络。
与其关注全国性的走势,不如多花心思着眼你所在的城市,放在你关注的板块。
买房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有结构化思维,学会辩证思考。
就像是有一句话说的:
脑海里能够同时并存两种互相矛盾的概念,并且能够融合自洽,这才是高级智慧的表现。
以上为正文,来自魔都财观的观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