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薇甘菊的防治措施)

2024-04-16 11:38:17

“18%2,4-滴微乳剂,商品名:灭薇净,是以植物源材料为主要活性物质的防除薇甘菊专用药。主要成份为2,4-滴、双戊烯、辅以渗透剂、乙醇、尿素等。灭薇净以“透皮给药”途径进入植株体内,通过对薇甘菊体内的萜烯类和精油类化合物进行缔合、溶解和置换,使薇甘菊的生理、繁殖等器官受干扰,生理、生化功能失常而枯萎死亡,且难于再生。该药剂兼具触杀、内吸传导作用。具有专一性、速效持久性、安全性、使用方法多样性的特点。经农业部委托华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在95%以上,具有较理想的持续控制效果。该药剂是防治薇甘菊较为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现已在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广泛应用。

一、覆盖度在轻度、中度、重度的非耕地的用药量及施药方法

1、在覆盖度20%平均厚层20厘米以下,零星分散和轻度覆盖的非耕地防除薇甘菊的施药方法。

薇甘菊覆盖层小于20厘米匍匐式生长及零星分散的界定为轻度覆盖非耕地。每亩用灭薇净制剂100-160ml/亩,加水量80L/亩(配成500-800倍浓度,在配药桶内先加药后加水)拌匀后,喷枪工作压力为0.5-2Mpa喷药,以上翻下扣全面施药法,打湿内外层枝叶及根部土壤,一次施药效防达90%以上,45-60天补漏喷。

2、在覆盖度21%-60%平均厚层20厘米以上的中度覆盖非耕地使用灭薇净防除薇甘菊的施药方法。

薇甘菊覆盖度21%-60%平均厚层20厘米以上界定为中度覆盖非耕地。每亩用灭薇净制剂170-270ml/亩,加水量为135L/亩(配成500-800倍浓度药液),喷枪工作压力为2.5-3Mpa。在3米射程以内,用上翻下扣全面施药法喷射药液,45-60天补漏喷。

3、在覆盖度61%以上、平均厚层20厘米以上的重度覆盖非耕地使用灭薇净防除薇甘菊的施药方法。

薇甘菊覆盖度61%以上、平均厚层大于35厘米以上的界定为重度覆盖非耕地。用灭薇净制剂200-320ml/亩,加水量为160L/亩(配成500-800倍浓度液),喷枪工作压力为4-6Mpa,在5-6米射程以内,采用枝叶扫射处理和喷湿根部地面,喷枪伸入盖层内上下左右转动射药,使内层及土壤充分接触施药,必要时结合人工防除处理。

二、在林区、蔬菜、花卉、水源周边地的用药量及施药方法 攀绕乔灌木,覆盖树冠或成树丘状薇甘菊群落的施药方法。覆盖树木的薇甘菊,一般均为多年生,蔓茎较非耕地的薇甘菊粗大,配药浓度一般为500倍浓度。喷药前可用刀砍断攀绕上树的薇甘菊藤茎再喷药至地面湿润,或用土壤处理法、土壤灌注法向土壤喷药杀根。人工清除的藤茎可集中一起放入配药桶内浸泡30秒处理。 绕覆盖1米以下杂草、矮小丛林植物的用药量及施药方法。根据薇甘菊攀覆杂草的盖率、盖厚,选用500-800倍浓度液,喷枪工作压力为3Mpa,喷至全株及根部土壤湿润,45-60天内补漏一次。 在蔬菜、花卉、药材、林果苗圃周边地施灭薇净防除薇甘菊方法。每亩用灭薇净制剂100-120ml/亩,加水量为80L/亩(配制成750-800倍浓度药液),喷枪工作压力为0.3-0.5Mps。有两种方法施药:一是脱下胶管上的喷枪,把输药胶管放在有薇甘菊生长的周边地面上,以一平方为一次流灌点,让药液自然流出湿润周边土壤,看地面湿润均匀程度而转移流灌点;二是把喷枪出口水压调至最低成自流状水柱,喷枪垂直向下枪口朝地面灌注法施药。不用喷雾法施药,避免药液雾珠漂吹接触蔬菜、花卉、药材及林果苗。 在水库、鱼塘、水渠、水源周边地施灭薇净防除薇甘菊施药方法。每亩用灭薇净制剂150-200ml/亩,加水量为100L/亩(浓度500-800倍),用上翻下扣全株及土壤湿润法处理,在水中生长的要人工清除。从水中捞出的薇甘菊枝茎集中放在配药桶内浸杀处理。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The Spreads of Mikania micrantha in China

王伯荪 廖文波 昝启杰 李鸣光 周先叶 高三红

摘 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关键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传播;恶性杂草;中国;旧大陆

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6579(2003)04-0047-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39899370);广东省林业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0-01);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001050)

作者简介:王伯荪(1931年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s31@zsu.edu.cn

作者单位:王伯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175)

廖文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175)

昝启杰(广东福田内伶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40)

李鸣光(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175)

周先叶(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高三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175)

参考文献:

〔1〕王伯荪,廖文波,缪汝槐.薇甘菊学名订正及其近缘种检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1,40(5):72-75.

〔2〕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等.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与危害[J].生态学杂志,2000,19(6):58-61.

〔3〕蓝崇钰,王勇军.广东内伶仃岛自然资源与生态研究[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黄忠良,曹洪麟,梁晓东,等.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2):131-138.

〔5〕孔国辉,吴七根,胡启明.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中国的出现[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1):27.

〔6〕孔国辉,吴七根,胡启明,等.薇甘菊的形态、分类与生态资料补记[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2):128-130.

〔7〕HOLMES W C.Revision of the old world Mikania(Compositae)[J]. Bot Jahrb Syst,1982,103(2): 211-246.

〔8〕CHOUDHURY A K.Controversial Mikania (climber)-A threat to the forests and agriculture[J].Indian Forester,1972,178-183.

〔9〕WATERHOUSE D F.The major arthropod pests and weeds of agriculture in Southeast Asia: Distribution,Importance and origion[M].Canberra,ACT,Australian,1994:124-135.

〔10〕温惠玲,曹洪麟,梁晓东,等.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害[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0(3):263-270.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