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福绵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sclctv 2025-04-16 热点资讯 73 次浏览 0个评论

建制沿革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定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9郡,福绵区属合浦郡。

福绵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1949年12月,属鬰林县。

1950年3月, 属鬰林县。

1962年,属福绵区。

1966年4月,撤销区编制,全县共设南江、名山、茂林、新桥、沙田、樟木、成均、福绵、仁东、龙安、大平山、石南、葵阳、城隍、山心、沙塘、高峰、蒲塘、北市、小平山等20个公社和城关镇。

1997年4月22日,属玉州区。

2013年6月,国务院批覆同意设立玉林市福绵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福绵区辖福绵镇、成均镇、樟木镇、新桥镇、沙田镇、石和镇6个镇。

玉林市福绵区行政区划 镇名称 面积 人口 邮政编码 福绵镇 74平方千米 8万 537023 樟木镇 218平方千米 8.2万 537026 成均镇 208平方千米 7.1万人 537024 沙田镇 148平方千米 5.3万 537034 新桥镇 82平方千米 5.56万 537033 石和镇 85平方千米 3万 537033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福绵区中心位于北纬22°35′2″ 东经110°02′42″,玉林市中心城区西南部。东北连玉州区,西北接兴业县, 南邻博白县,东南与陆川县接壤。全区总面积787平方千米。 (注:面积有差异,民政部查询面积为787平方千米,福绵区 *** 网面积为829平方千米,以民政部为准。)

地质 地层

境内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和三迭系外,寒武纪以来的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泥盆--石炭系和白垩系出露最广;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布沙田等盆地中。

构造

玉林市自早古生代以来,属钦州残余地槽,东吴运动使地层发生强烈褶皱隆起,燕山和喜山运动,断裂构造发育,并形成了若干北东向断陷盆地,使其现今的构造格局复杂多样。 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且十分发育,不论境内主要的断裂带,还是大型的褶皱轴迹,都以北东向展布为主。北东向断裂和褶皱组成了市内基本构造骨架。中部以大容山--六万山复背斜为主体。西北侧为灵山--藤县深断裂带(腰古深断裂带),东南侧为博白--梧州深断带,两深断裂带间为灵山--容县大断裂(寨圩大断裂)。市内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为中生代--新生代红岩盆地。北西向构造亦较发育,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亦可见。相配套的次级北东、北东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相互交切,构成了市内菱形格状的构造特征。

地形

福绵区地处桂东南丘陵盆地,西南有六万大山,主峰1118米。作东北-西南走向,长约70千米,宽30-40千米。

气候

福绵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气温较高,热量充足。一岁之间,暑热过半;冬寒无雪,偶有低温霜冻,六万大山可有冰冻。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夏湿冬乾,春雨连绵,夏季台风暴雨较多,易造成局部洪涝,春秋常有干阜;雨水山区多,平地少,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按气候学标准划分,各季持续时间夏季最长,春秋季次之,冬季最短。春季平均始于2月6日,结束于4月22日,持续76天;夏季平均始于4月23日,结束于10月20日,持续181天;秋季平均始于10月21日,结束于次年1月8日,持续80天;冬季平均始于1月9日,结束于2月5日,持续28天。

机场蓝图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兽类:黄猄、狸猫、笼狗、抓鸡虎、狗狸、野猪、毫猪、鼠类、穿山甲、蝙蝠等。禽类:候鸟主要有燕子、杜鹘、催耕、凫(野鸭)。其他野禽有猫头鹰、鹧鸪、锦鸡、毛鸡、鸡、乌鸦、吊丝鸟、画眉、白露、青翠、麻雀、了哥、伯劳、山胡鸟、黄莺、夜狐雀、白燕、山麻雀、鸬鹚、禾花雀、白面水鸡、米鸡、鹦鹆、鹧[票鸟]、花了、伽(娄鸟)、鹌鹁、斑鸠、过山狼、灰鹤、黄牛鹤、喜鹊、鹞鹰等。

鱼类:品种有50多种,数量较多的品种有青鲢、[鱼用] 、鲩、鲤、鲮、鲫、鲇、鳝(有黄、白之分)、(鱼咸)鱼、塘角鱼(、餐条鱼、马口鱼、黄颡鱼、花星鱼、生鱼(斑鱼)、泥鳅鱼、沙膏鱼、[鱼肙]鱼、骨钳鱼、河咀鱼、桂花鱼、镰刀鱼、菩萨鱼、黄虾角鱼、沙黄鱼、石蛤鱼、白漂鱼、大眼鱼、赤眼鱼、淡水白鲳等。

节肢、两栖、爬行类节肢动物有虾、蟹、蜈蚣。

两栖动物有青蛙、马蜴、石蛤、蟾蜍。

爬行动物有龟(山瑞)、金钱龟、鳖、蛇(有南蛇、蟒蛇、赤练蛇、黄梢蛇、眼镜蛇、金银蛇、草花蛇、泥蛇、水浪蛇、青竹蛇、七寸枕、过风蛇等) 、蛤蚧、晰蜴、壁虎等。

软体动物有螺(田螺、石螺)、河蚌(分三角、长条形)、蚬、蜗牛(分人工养殖、野生)等。

环节动物有蚯蚓、蚂蝗(分水蚂蝗、山蚂蝗)等。

昆虫类:有益的昆虫主要有蚕(分家养、野生种) 、蜂(种类较多,有益的有寄生蜂、家养蜜蜂)、紫胶虫、七星瓢虫等。一般昆虫有蝉(分青、黄、黑各色)、蝼蛄、蟋蟀、斑[?]、灶鸡、纺织娘、蚁(有红、白、黑之分,白蚁为害最大)、萤火虫、蝴虫、地龟虫、天牛、金龟子、牛粪虫、竹笋虫、蜘蛛、露虫、竹虾、禾虾等。

植物资源

树木类:有马尾松、大叶樟、香樟、泡松、栎、大叶栎、华栲、格木、野山楂、棕榈树、无患子、人面子、狗骨、枫荷桂、朴树、荷木、大白玉兰、红藜、白藜、楠木、稠木、青椽木、铁屎木、鸭脚木、熊胆木、鹤木、黄桑木、乌臼木、苦楝木、木棉树、野漆木、五倍子、灯檠木、重阳木、柳、柏、黄榄、黑榄、柿子木、黄杨木、大叶榕、细叶榕、枫木、枫杨、楹树、黄檀、牛肋巴、沙构椎、桐木、黄杞、麻轧木、牛尾木、构树、天竺桂、黄梁等。

竹类:野生的主要有泥竹、簕竹、鸡簕竹、山竹笋、排竹笋、篱竹、蒲竹、黄京竹、苦竹、扫把竹、笔杆竹、大眼竹等,人工栽培的有单竹、黄竹、撑篙竹、沙箩竹、大头竹、马蹄竹、青皮竹、甜笋竹、吊丝竹、宁竹、毛竹等。

药材类:有何首乌、黄精、菖蒲、五茄皮、石灵芝、天冬、南星、使君子、紫苏、荆芥、菊花、香苏、夏枯草、木贼草、车前草、蒲公英、益母草、鱼腥草、苍耳子、排前草、千斤拔、金银花、葛根、黄枝子、野山楂、艾、鹅不吃草、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黎头草、了刁竹、淡竹叶、苦参、勾藤、虫蜕、过山龙、茅根、野百合、金樱子、香付、马齿苋、狗脊、一包针、两面针、山菊花、地稔、草决明、大茶藤、屈头鸡、五色花、玉桂、天花粉、川古、枇杷叶、三棱、莪术、红花、射干、苦楝子、灵仙、凤仙子、大黄、红杜仲、地丁、石香、石艾、地榆、火麻仁:黄连、常山、竹茹、葫芦茶、九星明、沙姜、姜黄、茵陈、百解薯、木通、薄荷、苦丁茶、吴朱萸、冬虫草、土茯苓、天门冬、独活、赤小豆、沙仁、罗汉果、生地、鸡血藤、淮山、巴戟等。

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较高的有禾本科药用野生稻、葡萄型野生稻。

麻类有舌兰麻。

水果类:有山蕉、藤梨、牛甘子、桃金娘、金樱子(兼药用)、无花果、金刚子、盐夫子、酒饼子、合欢子等。

牧草类 :有五节芒、鸭咀草、鸬鸪草、画眉草、雀稗、牛筋草、马塘、黄茅、金茅、荩草、蜈蚣草、三棱草(兼药用)、蟋蟀草、秀草、铁线草、狗尾草、粘人草、铁线蕨、马毛蕨、淡竹叶(兼药用)、野碗豆、小叶野花生等。

人口

2013年末,福绵区总人口42.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29‰。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81万美元。财政收入3.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31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1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57元。

201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亿元,增长23.1%;实现外贸出口581万美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新引进工业项目48个,投资总额19.14亿元。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5个,完成投资17.6亿元;续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27.1亿元。

第一产业

福绵区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盛产黑皮冬瓜、八角、肉桂、荔枝、龙眼等农副产品,还是优质谷、禽蛋、瘦肉型猪、甲鱼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素有玉林市"粮仓"之称,还是玉林城区"米袋子"和"菜篮子"的重要来源。

2013年新增耕地流转面积1万亩,流转率49%。全年播种粮食40.56万亩,总产粮食16.14万吨;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1万亩,产值达11亿元。全年出栏家禽2828万羽;出栏生猪27.5万头,增长2.5%。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1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

福绵区形成了成衣、羽绒、皮革、精米、芒编加工和建材、饲料、兽药、养殖等龙头企业,其中皮革、羽绒、芒编制品年出口创汇近2亿元,年加工销售中高档西裤4000万条,人称"世界裤都"。

世界裤都

201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亿元,增长23.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新引进工业项目48个,投资总额19.14亿元。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5个,完成投资17.6亿元;续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27.1亿元。

第三产业

2013年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增长33.11%;旅游总收入1亿元,增长138%。

201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81万美元。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3年,完成通行政村硬化道路27.6公里,硬化率90.5%;完成村屯硬化道路169条共117.7公里。

201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51.67%。南流江福绵段、车陂江、丽江、沙田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文化事业

2014年福绵区共建成社会敬老院1个,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1个,影剧院1个,镇级文化站6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39个,农家书屋11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村级篮球场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16个。

医疗卫生

福绵区先后投入928万元对辖区116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改建,区、镇、村三级基本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路体系。

2013年,该区已有35.25万多人参合,参合率98.09%。

社会保障

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63%,新农合参合率98%以上;全区有475名城镇居民和3万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1987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新建五保村1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00套,360户。

教育事业

2013年,福绵区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18所,其中国中12所,国小106所(其中中心校6所,村总校100所),另有村级以下教学点42个。义务教育在校生42102人,其中国中在校生13612 人,小学生28490人。义务教育在校生共编设1323个教学班,其中国小1080个教学班,国中243个教学班。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专任教师2234人,其中国中962人,国小1272人。

高中 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

历史沿革

平乐县,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秦属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富川、荔浦二县地。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附城乡糖榨村,为始安郡第三县至晋不变。

六朝时,宋属始建国,齐复属始安郡至隋,为第二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 分始安郡,在平乐县地设乐州,平乐县属之。是年分平乐县走马坪置沙亭县。州治今附城乡南洲村。武德八年(625年) 乐州刺史江齐贤将州治、县治同时徙今县城。贞观八年(634年)乐州改为昭州(据县城西昭岗潭取名)。证圣元年(695年)分平乐县的永平乡置永平县。天宝元年(742年)昭州改名平乐郡,平乐县属之。乾元元年(758年)平乐郡复称昭州,平乐县属之。

五代时,先属楚,后入南汉,为后周辖地。

宋先属广南路,后属广南西路。开宝五年 (971年) 撤永平县入平乐县。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移治城东。 元大德五年(1301年)昭州更名平乐升为府,平乐县属之。洪武十八年(1385年)撤龙平入平乐县。

明清沿袭。

民国元年(1912年) ,平乐县直属平乐府,民国2年6月废府,平乐县属漓江道,民国3年6月,漓江道更名桂林道,平乐县仍属之。民国15年10月废道设区,平乐县属平乐民团区(实 际实行为民国19年冬至21年5月) 。民国21 年4月6日桂林民团区并辖平乐民团区及其9 个县。民国22年10月分设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行政监督区为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民国38年) ,平乐县属之。

1949年12月6日平乐县解放,属平乐行政专员公署。

1951年8月,公署驻地从八步迁平乐镇,同时平乐县治地迁二塘镇。

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平乐县划归桂林专区管辖, *** 平乐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回迁平乐镇。

1998年11月,桂林地市合并后属桂林市。

2000年,平乐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

2005年8月,撤销福兴乡、长滩乡,整建制并入平乐镇。2005年底,平乐县辖6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平乐镇、沙子镇、二塘镇、张家镇、同安镇、源头镇、阳安乡、青龙乡、桥亭乡、大发瑶族自治乡。

平乐镇 辖:大街罗汉街、中华双十街、正西正北街、下关东泉街、新安安良街、新兴半边街6个社区居委会;龙窝、南洲、马渭、龙练、金山、月城、水源、大塘、同乐、南佛、宝沙、江口、中华、太平14个村委会。

二塘镇 辖:二塘街社区居委会;里渡、二塘、茶林、沙冲、乐塘、谢家、高桥、和平、大水、矮山、甄山、大展、新华、周塘、燕塘、九龙、马家、牛角18个村委会。

沙子镇 辖:沙子街社区居委会;保和、围梓、维新、沙子、安隆、义和、治平、保全、安全、协中10个村委会。

同安镇 辖:同安街社区居委;旺塘、仁塘、屯塘、李家、华山、大里、同安、桃村、平山、沙江、妙贝、回龙12个村委会。

张家镇 辖:张家街、榕津街2个社区居委会;湖洋、朝仙、钓鱼、燕水、泮田、老埠、水山、张家、古龙、榕津、老鸦、香花12个村委会。

源头镇 辖:源头街社区居委会;启善、源头、坭塘、金华、玄武、山口、下坝、朱山、螺山、木林、金井、高龙、九洞、义洞、兰洞、古营、莲塘17个村委会。

福兴乡 辖:潮水、上游、上盆、高埠、民安、民益、江右、江左、密山渡9个村委会。

阳安乡 辖:古端、阳安、双合、石面山、陶村、平口、加东、雷峰、久宜、善福10个村委会。

青龙乡 辖:大刚、青龙、豆地、马田、平地、郡塘、莲塘、平西8个村委会。

桥亭乡 辖:桥亭街社区居委会;六冲、桥亭、显堆、苍源、人和、平石、仁德、上堡8个村委会。

长滩乡 辖:长滩街社区居委会;桃林、长滩、裕丰、湖塘、龙田、六合6个村委会。

大发乡 (大发瑶族自治乡) 辖:黄龙、大发、苍板、印山、塘冲、四冲、福瑶、广运、大田、巴江10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地貌

境内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和岩溶一体。东、南及西南山脉环绕,属南岭之一的都庞岭分支。东部山脉呈南北走向。主峰石榴界为境内最高点,海拔1372.1米。山脉下为一南北走向的平原,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地貌形态。西南部山脉向南蜿蜒。

主峰龙河岭,海拔1149.6米。北部和中部为峰丛,峰林谷地,洼地和溶蚀平原等岩溶区及丘陵区。莲花山山脉自二塘镇南部的谢家向西南延伸。莲花山主峰海拔953.4米。大扒乡黄龙的滩底村附近的河面为最底点,海拔72米。境内地貌按形态可分为丘陵、平原、台地、山地等类型。

气候

平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

境内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并受季风环流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充足,雨量较充沛,干湿明显。春夏多雨,常造成山洪泛滥;秋冬降水量骤减,则又出现干旱现象。全年无霜期长,具有短酷热的桂南气候兼冬寒微雪的桂北气候。

境内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为105718卡/cm2。7~9月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季节,其中7月是全年最高值,达14015卡/cm2。5~10月总辐射量68971卡/cm2,占全年总量的65%。1958~1989年年平均日照1658.8小时,日照的年际变化大。

平乐县1957~1989年年平均温度19.9℃,最高年为20.45℃(出现在1963年),最低年为19.05℃(出现在1984年);历年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9.4℃),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28.3℃)。极端最高气温39.4℃(出现在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1℃(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因县内地势南部高,森林草地覆盖面大,北部低平,森林覆盖差,所以温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年平均气温,南部的源头一带为19.3℃,中部的同安至西部平乐镇一带为19.7~19.9℃,北部的沙子一带为20.2℃。

资源 土地资源

境内土地按1990年全县平均每人仅7.35亩,每人平均占有耕地0.89亩。全县土地面积2879010亩,其中山地、丘陵为21351192亩,占总面积的74.16%;可利用土地为2542570亩,占总面积的88.31%,其中已利用面积,占总面积75.78%。据1990年统计,全县耕地346808亩,占总面积的12.05%。在土地面积中,可作林业用地的1630500亩,占总面积的56.63%;可利用尚未利用的林业用地332728亩,占总面积的11.55%;可开垦而未开垦的荒地7964亩,为总面积的0.27%。这些荒地多处在人口稀少或水利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城乡、工矿、道路用地6594亩,占0.23%。1990年土地利用现状:耕地346808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2080.38亩,交通用地18933.60亩,水域71212.12亩,未利用土地1108237.19亩。

水资源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357.5毫米,最高年1927.3毫米。漓江、茶江、荔江、榕津河、东江、西江和同安河等7条主要河流共长275.9公里(其中过境河流漓江、茶江、荔江共长123.5公里,流量117.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4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02万千瓦。至1980年,开发1.1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1.28%。到1990年止,开发2.0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0.76%。

美丽的平乐桥亭六冲瀑布

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过境河流有漓江、恭城河(又名茶江),荔浦河。漓江经阳朔由县西北入境,恭城河、荔浦河分别由恭城、荔浦流来,经县东北、西部入境,三江在县城汇入桂江。

县内主要内河为榕津河,分别由同安河、东江、西江3条支流汇合而成。主流东江河发源于源头镇的金井、木林的中低山区,由南向北流经阳安、青龙、张家、二塘至沙子汇入恭城河,在沙子地段因受地形地貌影响折转由北向南流,经福兴、附城于平乐镇注入桂江。为平乐县的主要水能基地。此外尚有小河26条,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有14条,总长533.33公里,河网密度0.28公里/平方公里。

榕津河

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大扒、源头、青龙、桥亭的交汇地带的砂、页岩中,其储量为1.8273亿立方米,孔隙水分布在河谷的冲积层中及其山前地带的冲积层中(储量不明)。岩溶水是县境内储量较大的地下水,以井泉、暗河、岩溶湖的方式排泄于地表。

矿产资源

自1958~1987年,先后有地质勘探队等20多个单位到境内普查勘探,发现有矿藏30种,分别是:磁铁矿、境铁矿、赤铁矿、锰、钴、镍、钛铁、锆英石、铜、锑、汞、钨、锡、铝、金、稀土、铌钽、水晶、钾长石、白云石、石灰石、重叠石、高岭土、磷、矽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煤、泥炭、矿泉水等。

人口

据平乐旧志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平乐县有991户,3586人,户均3.61人。

平乐神秘的'瑶族吉普赛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全县有1187户,3855人,其中男2377人,女1478人,户均3.24人。

清嘉庆十年(1805年),全县有23099户,138025人。

民国21年(1932年),全县有26965户,152515人。民国23年,全县1346村(街)共26569户,159011人,其中男性86787人,女性72224人,卢均6人。民国36年末,有31595户。172665人,户均5.4人。1949年末41850户,199351人,户均4.73人。

解放后至1990年,平乐县进行过四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间。时全县总户数为45239户,207488人,户均4.59人,比1949年末增加8137人,增长4.08%。

1964年7月1日零时为第二次中国人口普查登记时间,普查表明全县总户数49941户。230494人,户均4.62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加23006人,增长11.09%。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中国人口普查,全县共有63738户,344919入,户均5.41人,比1964年人口普查增加114425人,增长49.64%,比1949年增长57.40%。

1990年7月1日零时,中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的普查结果为:共7453户,其中家庭79138户,集体户315户,家庭户人口387733人,户均4.9人。全县总人口391679人。1990年年末总人口403769人,比1949年增加204418人,增长102.54%。

境内有汉、壮、瑶、回、苗、侗、满、仫佬、毛南、塔塔、普米尔、黎、布依、朝鲜、土家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瑶族、壮族、苗族、回族。1990年底,全县有人口403769人,其中汉族335009人,占总人口83.74%;瑶族47558人,占总人口的11.03%;壮族19996人,占总人口的4.95%;苗族714人,占总人口0.17%;回族345人,占总人口0.07%;其它少数民族247人,占总人口0.06%。

经济

平乐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区29个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县之一,全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1.8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80%以上;全年标准化商品蔬菜复种面积12万亩,品种近20个,年产量20万吨左右。

2007年经济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6.19亿元,增长11.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64.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减22.6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48.60%;财政收入11336万元,增长23.1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79.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0.46元,增长23.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8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13.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76.38%;工业产值28.43亿元,增长18.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73.50%,其中规模工业10.35亿元,增长31.5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5%)74.78%;农业产值12.70亿元,增长6.3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5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6元,增长14.4%;引进区外境内到位资金13511万元,增长7.8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7%。

2008年经济

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1.757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亿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万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4289元,增长14.2%;城镇登记失业率3.81%;人口自然增长率5.7‰。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6亿元,增长5.9%;粮食总产量18.5万吨;商品蔬菜49.82万吨,增长8.6%;水果总产量45.38万吨,增长10.3%;人均水果收入1403.6元,增长10.3%;肉类总产量2.9万吨,增长5.7%;水产品总产量0.76万吨,增长5.9%。全县发放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态林建设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和中型水库库区移民补助等总计5935万元。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县脱贫人口达4700人。完成植树造林13078亩。新建沼气池3226座,乡镇示范点16个,建成沼气技术服务站7个,全县沼气池入户率达53.5%。农业技术推广、绿色食品认证成果巩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农业机械化、农资销售、农产品流通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工业集中区总产值18.1亿元,增长35.6%;实现税收1600万元,增长26.9%。新引进企业10家。投入3840万元用于道路、排水管网、供电线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

2009年经济

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21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0亿元,增长7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亿元,增长18.2%。实现财政总收入1.89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增长4.7%。

2011年经济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9.21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业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完成34.62亿元、48.80亿元。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5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完成2.93亿元、46.52亿元、17185元、5911元、14.05亿元,增长13.6%、34.1%、10.5%、15.5%、17.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8:38.7:25.5调整为34.4:41.3:24.3。

交通

平乐县陆路畅通,国道323线纵贯全境,"黄金水道"漓江--桂江航道,上可达桂林,下可达梧州、广州,直至香港、澳门。漓江、茶江、荔江三江汇合在平乐县城形成桂江,桂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桂北地区唯一货运港口,可直达梧州、广州黄埔港,为VI级航道(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特产

境内以丘陵地带为主,气候宜人,盛产享誉广西区内外的"酸盐菜"、"柿饼"、"马蹄"、"沙田柚"、"柑橙"、"板栗"、"李子"、"西红柿"、"葡萄"、"马蹄"等土特产品。盛产水稻、月柿、苎麻、木薯、花生、荔浦芋、沙田柚、柑橙、板栗、李子、梅子、马蹄、油茶等。农副连片种植上千亩产品有:西红柿、马蹄、茨菇、粉葛、柑橙、桃、沙田柚、月柿、等。特产以月柿、沙田柚、柑橙、苎麻、马蹄、西红柿为大宗,素有"月柿之乡"的称誉。

月柿

平乐种植月柿也有近千年历史。柿果加工成柿饼,宛如"中秋之月",故称"月柿"。平乐月柿肉柔如枣,耐贮藏运输,营养丰富。具有润喉、润肺、消署、退热、止泻之功效。平乐县二塘镇是全县主要的月柿饼销售集散地,每年的10-12月份是月柿饼加工与销售的旺季,产品远销港澳、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特产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

石崖茶

石崖茶主要生长在桂林市平乐县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悬崖绝壁上,古时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猴摘茶"。广东中山大学植物专家鉴定:平乐野生石崖茶为亮叶杨桐属黄瑞木茶科,主要成分为:黄酮类20%、茶多酚23.4%,胺基酸9.73%以及野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是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植物,属国内珍稀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植物的茶中珍品。该茶以中国最优质的原生态野生石崖茶被入选 ***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共和国之最》一书。石崖茶茶色碧绿,含茶碱量低。

平乐板栗

板栗属壳斗科落叶乔木,栗子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维生素A、B1、B2、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栗子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全身是宝,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是很好的密源。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栗子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作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旅游

平乐县历史悠久,境内居住着不少民族,主要旅游资源有平乐温泉、冷水石景苑、榕津千年古榕群及千年古街、桂江风景区、漓江风景区、茶江风景区、印山亭、令公庙、金山迎仙洞、粉岩、朝天岩、青龙月亮山、源头月亮山等。

金子岭

金子岭位于漓江、荔江、茶江汇合处,与平乐县城相对高度约600米。金子岭观景阁建筑风格为南派大翘角多角式楼阁建筑,建设采用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材料,仿明清时代大木结构手法制作,主阁楼总高度44.83米,外观结构为五层,内部结构为九层,总建筑面积为2134.05平方米,其中底层建筑面积为813.43平方米。

平乐三江汇流区域的山水风景 华夏第一榕

榕津泰有"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一渡两河三上岸"之美称。榕津千年古椿群其主干需十五人方能合抱,奇特之处在于粗壮的气根形成了几道能通小汽车的奇特拱门组合。

榕津泰

榕津千年古街建于宋代,古街长200米,宽3米,保留较为完整,古街内木楼飞檐,青砖素瓦,雕龙刻凤之古迹随处可见。古街内有充分体现崇榕文化的妈祖庙,另外还有古戏台占戏院、三神宫、紫竹仙宫以及广东会馆等,榕津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的桂剧发祥地,中国戏剧界一直流传着"中国桂剧在桂林、桂林桂剧自平乐,平乐桂剧源榕津之说,至今,榕津桂剧团还保存著一面"广西第一锣"。因为该锣质地优良,由高纯度黄铜打制,响声清脆悠扬,一击其锣声长达数十秒钟。

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乐县源头镇境内,地处玄武村委西北部,因其形状近似弧月而得名。月亮山风光古朴素雅,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

平乐源头月亮山 山峰

平乐县以中低山、丘陵和岩溶地貌为主,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1)狮子山:位于县城东南30千米,青龙乡大刚村南面,主峰海拔1292.7米,林木以松、杉林为主,是大刚河的发源地。

关帝庙

(2)葫芦顶:位于县城东南31千米,青龙乡大刚村南面,主峰海拔1271米,树木茂盛。

(3)九十九堆:位于县城东南40千米,源头镇蓝洞村以西,主峰海拔1164.6米,为县内原始森林,榕津河发源于此。

(4)天堂山: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源头镇义洞村以东,主峰海拔1038米,主峰上云雾缭绕,树木茂盛,山脚为义洞水库。

(5)莲花山:位于县城东南14千米,二塘镇谢家村南,主峰海拔953.4米,主峰形如莲花,故名。林木以松、杉为主,产金银花等药材。南坡接岩仔森林,山上有圣姑庙。

(6)圣山:位于县城中部31千米,阳安乡石面山村南,主峰海拔834米,环境优美,泉水甘甜清澈,森林茂密。东面与桂林市第二大平口水库相接。相传古时有潭氏二仙女在此修炼得道,以此得名。

(7)昭山:平乐镇漓江与茶江汇流处,山于水中,方正如印,故又名印山。山上修竹苍翠,相对高度约30米,山巅约百米见方。山上有点翠亭(又名印山亭),有石阶可达山顶。山腰有两块青石,上书"中立不倚"。"昭山点翠"为平乐古八景之一。

(8)石人山:位于县城南部20千米,大发瑶族乡广运村北面,主峰海拔645米。因其主峰状似一无头石人而得名。相传宋杨文广征南路过此地,夜里疑为敌人,一箭将其头射掉。

溶洞

朝天岩:位于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南面,距二塘镇约4千米。岩洞在石山半山腰,距地面约60米,由于洞口宽敞朝天而得名。为厅堂式洞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隆昌新闻门户网,本文标题:《福绵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