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农村土地确权

怎样解读农村土地确权

sclctv 2025-04-19 生活百科 58 次浏览 0个评论

全国在宅基地方面,在原来一户一宅的基础上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同时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改革还下放了宅基地的审批权,明确要求通过规划合理安排农村的宅基地,为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提供便利。那么吉林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有哪些规定呢?本文我为你解读。

怎样解读农村土地确权

第一章 总则

一、为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秩序,保护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包括村庄和集镇。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用于建设住宅和厨房、厕所等设施的土地及庭院用地。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

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应当鼓励农村村民建设二层以上住宅,并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合理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使用土地。村内有空闲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建设住宅。

五、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禁止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禁止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

第二章 宅基地申请与审批

六、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三)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

七、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公布并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公布后,逐级报乡(镇)土地管理机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和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八、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一)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

(二)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三)出卖或者出租村内住房的。

九、农村村民占用农用地建设住宅的,应当由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占用林地建设住宅的,应当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按前款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住宅。

十、农村村民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事先开垦与占用耕地的面积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并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没有开垦条件或者开垦的耕地经验收不合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

十一、下列宅基地的使用权,由村民委员会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收回:

(一)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需要调整的宅基地;

(二)为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三)农村村民一户一处之外的宅基地;

(四)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

(五)自依法批准之日起连续二年未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六)县(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收回的其他宅基地。

由于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地上附着物的评估价格对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章 宅基地标准

十二、本省依法实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处宅基地制度。

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平原或者山区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

(二)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平原或者山区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坝上地区,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四百六十七平方米。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的限额内规定农村宅基地的具体标准。

十三、农村村民因继承等原因形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多余的住宅应当转让。受让住宅的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并且满二年未转让其多余的住宅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申请,经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统一安排使用。

十四、农村村民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后,其宅基地上的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应当退出其宅基地,由村民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无偿收回。

第四章 宅基地登记

十五、农村村民的宅基地申请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当自收到批准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十六、由于住宅转让、继承等原因造成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当事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换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十七、集体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当事人应当自接到县(市)人民政府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进行注销登记,收回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十八、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超过县(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面积多占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和其他设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非法转让宅基地或者非法转让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则

二十一、城市郊区和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的宅基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十二、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二十三、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2年7月8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1998年1月1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修正案》同时废止。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广大农民基本利益的保障,出台的新政策也足以印证这一点。同样,为规范和加强吉林省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确引导农村居民集约节约用地、依法用地,促进建设,吉林省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吉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看完以上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22年新版土地管理法解读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从2008年中央提出开展这一工作,安徽、河南、湖北和海南等省市将于底基本完成,走过了8年的时间。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年里发布了哪些土地确权相关政策,分别又有什么样的细微调整?

 2008年:明确提出农村土地确权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在此之后,除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密切关注水利建设外,其他年份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土地确权提出了要求。

 2009年: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权属落实到法定行使所有权的集体组织;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严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加快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开展土地确权试点,在2009至2010年间以8个村为试点,探索整村推进。

 2010年:土地确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2011年:力争2012年底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

 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到2012年底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要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集中人员、时间和地点开展工作,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因地制宜、急需优先和全面覆盖的原则,注重解决难点问题。

 2012年: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到2013年,土地确权试点扩大到50个县。

 2013年:用5年时间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该文件明确要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并定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在这一年,土地确权试点扩大到105个县,为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铺路。

 :可确权确地也可确权确股不确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切实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

 它就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确权的两种模式:确权确地和确权确股不确地。所谓确权确股不确地,是在珠海、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实施的农民承包地确权登记模式,这一模式下,农民不再拥有数量确切、四至清楚的土地,而是获得由集体土地资源、资产等量化计算出的股份,通过拥有的股份获得相应收益。

 确权确地和确权确股不确地本是两个平行的选择项,但有些地方政府不愿实测土地而直接设置股权,行政推动“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使得部分农民担心出现失地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对这一确权政策做了微调。

 在已有试点基础上,农业部选择了山东、安徽、四川3个省进行整省推进试点。

 :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整省推进试点范围,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

 它将农村土地确权的两种模式调整为主次关系,要求总体上要确地到户。1月27日,农业部连同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就这一问题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对农村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的,都要确权到户到地。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条件和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规定,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得违背农民意愿,行政推动确权确股不确地,也不得简单地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强迫不愿确股的农民确股。”

 据此,各省市对“确权确股不确地”范围相继做了严格要求,如河南省提出原则上要符合以下条件: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近郊、已经实行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村组;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等,已经办理土地征地手续或两年内将被征收的承包土地;已经实行土地股份合作、股权明晰的村组;人均家庭承包耕地0.3亩以下,不适宜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村组;一直以来坚持集体经营的村组;已经实现大面积土地流转且四至边界早已打破的村组;其他不适宜确权确地到户的村组。

 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进行3个整省和27个整县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区)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区、市)根据本地情况,扩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整体试点。

 :继续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规定。继续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土地确权?

农村的土地确权是指对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行的确认和确定,这样的过程简称为土地确权。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确权?其实土地确权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真的是好事,跟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土地确权后,与土地有关的相应权益就有了归属,让我们老百姓心里有了底,保障了我们的权益,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土地确权好处多,在今年那些土地可以确权呢?

一、农村的农用地

农村的农用地以家庭承包制为主,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属于承包户所有,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确权,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这样可以确保家庭中新增人口的利益。

我们要注意,在农村土地承包时,妇女和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农村的宅基地

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村民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以及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属设施的权利,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权利。

因此,农村的宅基地当然是可以确权的,但是要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进行确权,超出不服是不予确权的,对于宅基地在这里跟大家可以多说几句,根据最新的规定,城镇子女也是可以继承农村的宅基地的,并可以要求确权登记,但是继承的前提条件是,在农村的房屋还在,在继承房屋的同时继承了宅基地,宅基地是不能单独被继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行申84号《行政裁定书》的裁判要旨:村民转为城镇户籍后,其宅基地上老旧房屋已经倒塌或被其他村民拆除重建,其虽持有土地使用证,但对原房屋的所有权及宅基地的使用权,已经因宅基地上老旧房屋灭失而丧失。

三、农村的未利用地,荒地是可以进行确权的,但是要确权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对于未利用地,村集体也可以经过正当的程序发包或者拍卖给其他村民。

四、农村的建设用地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 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且已依法办理土地所有权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在一定年限内有偿使用。

集体建设用地,是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对于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一般是确权到村集体名下,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也是可以去确权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隆昌新闻门户网,本文标题:《怎样解读农村土地确权》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